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性副业生产。建国后,我县蚕桑生产有很大发展。1958年全县产蚕茧20020公斤。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曾达16734亩,1984年养蚕703张,产茧24680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群众的扎根副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桑不养蚕、有桑少养蚕,弃桑不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了蚕桑基地建设,扶持培育栽桑养蚕大户,强化了蚕桑生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使我县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标  相似文献   

3.
修水县是个老蚕区,群众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蚕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为了认真总结群众栽桑养蚕的经验,进一步查清我县蚕桑资源的实况。我县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七九年十一月中旬起,用了四十多天时间,组织了一批以各区社农  相似文献   

4.
为了迅速普及我县栽桑养蚕事业的发展,寻找投资省、收效快的途径,去年以来,我们着手调查了解社员家庭栽桑养蚕的可能性。在广泛的调查中,发现在熟悉栽桑养蚕技术的地方,大多数农户都乐于栽桑养蚕。他们说,栽桑养蚕是一项收入稳定的付业,现在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养一期春蚕就可解决全年的水稻生产投资。把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丝绸行情疲软,茧价低落,蚕桑生产处于徘徊不前的形势,为了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蚕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恢复我县的蚕桑生产,我们经过考察、论证,决定1998年对我县的养蚕布局进行调整,现将一年来的调整实施结果总结于后.一、我县养蚕的基本情况我县养蚕历史悠久,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从其养蚕布局来看:每年都是养4季蚕,其最高年发种量达15万张,产鲜茧370  相似文献   

6.
秦翠绿 《广西蚕业》2004,41(4):33-34
栽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蚕桑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门路。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快速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桑养蚕在农业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为了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增强蚕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栽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蚕桑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快速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桑养蚕在农业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为了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增强蚕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万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夏蚕之后,由于丝绸行情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蚕茧价格大幅度下跌,严重地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发种季季减少;同时,我县由于养蚕量大,零星分散,单张产茧量低,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普及与推广.为了搞好基地镇的蚕桑发展,稳定我县蚕桑生产,使其尽早走出低谷,经公司研究决定,1996年度对发种较多的五个镇的蚕桑生产实行科技承包.  相似文献   

10.
单步明 《北方蚕业》2011,32(2):64-65
<正>我县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高峰时期桑园面积达到8000 hm2,蚕桑生产成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全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持续下降,整体效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对活跃农村社会主义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形势喜人,其标志是:领导重视,栽桑面积大,产茧量逐年增加。面对现况,如何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以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是值的我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改革蚕桑生产管理体制,建立专业承包责任制。我县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栽桑养蚕单位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承包对象不适当,包产指标偏高,承包期限过短和手续不够完备等弊病,这些都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择承包对象。蚕桑生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断高涨,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住房养蚕的传统方法,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省力化养蚕法,如砖池育,室外塑料大棚育等,但由于温湿度难以控制和调节,结果产量一直低于室内养蚕,针对这一问题,我县兴桥镇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得益,近几年来被我县新发展蚕桑生产的社队逐步地予以应用。实践证明:河滩地当年栽桑只要措施(以保树养型为主、养蚕为辅,及时地对桑园加强管理)得当,技术跟上(适宜采叶饲养秋蚕、合理进行间作套种),是完全可以做到既养好树势、又能当年收益。我县80—81二年中都出现几个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的单位、根据同年秋季桑园调查结果证实,这几个单位桑树都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地处川北丘陵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非耕地广,劳力充足。农村除农业生产外,栽桑、养蚕是传统家庭副业。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1980年全县蚕茧产量曾达到了21315担。其后几年一直徘徊在20000担左右。从1983年起,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关于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指示,落实了以户营为主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狠抓了桑树基础建设,蚕桑生产稳步增长。1985年蚕茧产量,由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和古运河的两岸,土地肥沃,适于粮桑生产.蚕桑是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比重很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素有"丝绸之府"之称.而且,群众历来认为"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对栽桑、养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对蚕桑生产的摧残,到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县蚕茧产量仅4.2万担.解放后,我县蚕桑生产得到  相似文献   

17.
赖宗玉  赵小康 《四川蚕业》2013,(4):39-40,45
<正>蚕桑是我县传统的优势产业,曾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深受我县农民的喜爱。近年来,丝绸市场持续升温,蚕茧价格连连上涨,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凸显。要想获高产、优质的蚕茧,使养蚕得到更高的效益,根据我县的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8.
浅谈省力化大蚕蚕台育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影响蚕桑生产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现在我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只有实施省力化养蚕技术才能减轻养蚕的劳动力用量,提高农民的栽桑养蚕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栽桑是养蚕的基础,桑苗是栽桑的基础,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提。因此,发展蚕桑生产,首先必须考虑桑苗的生产。1987年前我县由于没有培育桑苗,靠外地调苗,既增加了成本,又保证不了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计划的完成,同时还增加了桑苗病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县逐步实行桑苗自育自用。现将杂交柔育苗要点简介如下。一、种子的准备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