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对湘杂棉3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发现: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产晕性状构成因素中以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5%跨长是制约气纱品质与整齐度的主导因素,整齐度是制约2.5%跨长与比强度的主导因素,气纱品质是制约麦克隆值的主导因素,且2.5%跨长与产量的变化势态接近.在产最构成因素中衣分是制约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衣指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衣分的主导因素,而单铃耔棉重是制约子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5%跨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衣分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条件下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农分3者的信息量仅占总信息量的82.7%;2.5%跨长、麦克隆值、比强度3者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66.9%.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16份转基因抗虫彩色棉两年的间比试验,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产量性状单株结铃数、衣分、子指、霜前花、铃重变异系数分别为72.82、75.95、7.27、102.31、5.64。纤维品质指标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马克隆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96、2.12、15.60、34.10、12.88。结果表明彩色棉育种性状选择先后顺序:霜前花>衣分>单株结铃数>比强度>2.5%跨长>伸长率>马克隆值>子指>铃重>整齐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棉乡368品种在2006—2007年河南省短季棉区试及2009年生产试验中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度、株铃、铃重的最终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密度为负效应,而衣分、子指的效应不显著。实现高产,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株铃、确保铃重为主攻方向。各品质因素性状对纺纱指数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效应(绝对值)依次为:比强度>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负)>麦克隆值(负)。足见纤维品质的长、细、强度及整齐度对提高纺纱指数至关重要。模拟高产结构指标参数为:密度5.170万~5.304万株/hm2,株铃9.24~9.65个,铃重5.16~5.31 g,衣分39.27%~39.71%,期望产量1 437.33~1 461.38 kg/hm2。  相似文献   

4.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13个棉花区试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纺纱均匀性指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产量因素性状依次为单株成铃〉单铃子棉重〉子指〉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纺纱均匀性指数〉麦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2.5%跨长。主成份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份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9.53%,已反映了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份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名,并把参试的13个品种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综合得出,棉花选择结铃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铃重、衣分、子指,还可间接增加2.5%跨长、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降低纤维黄度,但应注意防止导致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品质加粗。  相似文献   

6.
彭浩  祁家凤  刘成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03-104,107
选用6个棉花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若干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研究,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株铃数、总铃数与铃重,与产量相关均极显著;株高、节位与整齐度呈正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呈较显著性正相关;株高、铃重与比强度呈较显著性正相关;铃重与跨长呈较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中熟棉在新疆生态条件下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旱区棉花高产优质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D组陆地棉区试的20个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15个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形态和产量性状以果枝始节、果枝数、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19.43%、6.08%、5.87%、5.74%;品质性状以伸长率、纺纱指数和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10.72%、6.81%、5.61%。15个数量性状中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的有衣分与皮棉产量、绒长与纺纱指数等12对性状,达显著水平的有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绒长与比强度等7对性状;产量性状中以单株铃数、衣分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单铃重次之;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度、整齐度、绒长和麦克隆值是影响纤维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分别通过其他性状对纤维品质的间接作用也较强。[结论]在棉花高产优质育种实践中,须充分关注性状间的依存与制约关系,形态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2006年和2007年参加河南省春播棉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对其植株性状(株高、果枝始节和果枝台数)、产量因素性状(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总铃数、铃重、籽指、衣分、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半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伸长率、反射率、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的17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各棉花品种的指标数据均取其2 a参试结果的平均值,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及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棉花高产育种的数量性状选育模式参数。结果表明:皮棉产量≥1500 kg/hm2的棉花选育模式参数为株高97.67~99.60 cm、果枝始节6.48~6.89节、果枝台数13.68~13.97台、株铃19.08~19.27个、铃重6.14~6.18 g、衣分39.23%~39.51%,产量期望可达到2 196 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①棉铃品质性状根据变异性分为3类,第1类包括铃重、籽指、纤维品质指数和伸长率,易受环境影响;第2类包括同时受控于环境和品种遗传性的强度、衣分和Mik值;第3类包括长度和整齐度。棉株不同部位铃品质性状变异中,下、中部铃明显一致,上、顶部铃一致,下、中部明显小于上、顶部,均大于整株铃。②棉铃品质性状根据相关性分3类,第1类以铃重和Mik值为中心,另含伸长率、整齐度;第2类包括强度和纤维品质指数;第3类包括籽指、衣分、长度,以籽指、衣分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铃重是制约株铃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铃邋对籽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衣分3个产量因素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占总决定度的77.16%,基本上反映了产量因素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低酚棉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34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资源的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8个产量性状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数量性状大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变异潜力小到中等。相比而言,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4个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遗传变异系数在10%以上;纤维整齐度、长度、比强度、仲长率和衣分5个性状遗传变异潜力较小,遗传变异系数在5%以下;其它性状遗传变异潜力介中,遗传变异系数为5%~10%。遗传力分析表明,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均在70%以上,而纤维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的遗传力较低,均在60%以下,其它性状的遗传力在60%~70%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度,表明在产量及其组分(单株结铃数、铃重)上选择效果较好,而5个纤维品质指标的选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长绒陆地棉与常规品种杂交F_1代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淮棉区推广常规品种杂交F1代的绒长、马克隆值、比强度、株高、铃重、铃数、子指、衣分、皮棉产量共9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要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北疆棉花“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生育期、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226、0.203和0.501,回归方程为^Y=819.61-16.83X1+78.47X2+65.13X3;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1%,依次为产量和品质选择综合因子、产量制约因子、籽指选择因子、生育期选择因子和品质选择因子。【结论】北疆早熟棉较好的协调了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生育期、铃重和衣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大衣分是提高皮棉产量的重要途径;新陆早13号、26号、36号、40号和42号品种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4.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棉花新品种冀1316为试材,2009~2010年在河北省棉花不同生态亚区(中熟亚区、中早熟亚区、早熟亚区)的6个试点进行了2 a多点试验,研究品种主要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冀1316抗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枯萎病指数2.9,黄萎病指数15.6,平均皮棉产量1 778.9 kg/hm2,纤维长度31.0 mm,比强度30.3 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84.6%,伸长率6.4%;并且果枝数、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主要产量性状,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性状,以及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均比较稳定。该品种适于在河北省各植棉亚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2012-2013年不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不同开花时间成铃的棉铃性状和纤维品质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移栽棉8月15-25日开的花成铃率高、铃重重、衣分高,不孕子率低;平均绒长28 mm左右、比强度26 c N/tex左右,马克隆值5左右,纺纱均匀性指数130左右,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优,适宜纺织中支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