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队自1976年以来,连续4年进行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1976年1亩南优2号单产达1529.3斤,1977年3.9亩南优2号单产1488斤,1978年2亩南优2号单产达1471.5斤。  相似文献   

2.
科技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1976,9(3):94-97
我国杂交玉米取得新进展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几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的科研和推广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据不完统计,1975年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4.5倍,河南、山东、山西等北方多数省、市自治区玉米杂交种已基本普及,其它省、市、自治区也有很大发展。目前,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各地选育的杂交种有群单105、吉双83、新单1号、白单4号、丹玉6号、郑单2号、烟三6号、黑玉46、陕单1号、成单1号、恩单2号等等30多个,对提高玉米产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玉米平均亩产也有大幅度增长,并涌现了大批高产典型。1975年,辽宁省近2,00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12斤,山东省烟台地区430万亩春、夏玉米亩产达到618斤,辽宁省海城县36万亩春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子的生产水平,搞好全市玉米统一供种,1989年度,平度市种子公司全面优化了玉米制种措施,使玉米制种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20000亩玉米杂交制种田中(组合是掖单2号、烟单14号、沈单7号、掖单4号),在有6000亩遭到严重旱灾影响,亩产不足百斤的情况下,产种300万公斤。除满足本市225万公斤供种外,尚支援兄弟县市75万公斤。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开始,我县杂交水稻以种植汕优3号为主.几年来,汕优3号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单产连年提高.1981年32.26万亩,平均单产842斤;1982年32.7万亩,平均单产891.5斤;1983年38.4万亩,平均单产达1032斤,分别比1981和1982年单产增190斤和140.5斤.  相似文献   

5.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省在辽东、辽南以及辽西、辽北部分地区建立了30余万亩玉米样板田。各地样板田都获得了大面积增产。据初步統計,全省玉米样板田平均比1964年增产23%,平均单产达到476斤。在大面积丰产当中,还出現了較大面积的高額丰产典型。以大队为单位,有5万亩单产达到600~700斤;有15,000亩单产达到700~800斤。岫岩县示范农場620亩山地和平地平均单产1,053斤;庄河县三架山公社二道河子生产队169亩山地玉米单产达到647斤,其中有33亩单产千斤,12亩单产1,200斤。今年虽然天旱少雨,对玉米生长不利,仍  相似文献   

7.
<正> 我队处豫西丘岭区,常年种谷子500亩上下,大部分是山岭旱地.几年来,由于重视探讨谷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改革种植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单产突破400斤,1980年在两次7——8级大风、雹袭击下,550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446.7斤,单产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产41.7斤.在同等条件下.谷子比玉米每亩增产22斤.粮草折价谷子多收39.81元,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我省玉米生产形势大好。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特点: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玉米杂交良种大普及,老玉米产区单产继续提高,新玉米产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增长很快。一九七四年全省玉米面积两千多万亩,平均单产三百斤左右,比一九六五年前增长了百分  相似文献   

10.
汕优63     
汕优S3(珍汕97A×明恢63)是一个杂交籼稻新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1983年在全省杂交籼稻新组合联合鉴定试验中,产量名列前矛。我市小区试种表现突出。1984年在全市40多个乡试种,测产面积536亩,平均单产1135斤,高产田块单产1362斤。一般比汕优3号增产2~3%,比汕优6号增产7~10%。该组合亩产11OO斤左右的穗粒结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玉米产量,选育适宜贵州生态区域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丰富农户对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择,以毕节惠农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自交系SC122作母本,自交系HN0913作父本,组配成产量高、抗性强的白粒杂交种惠农单3号,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惠农单3号在2019—2020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10495.5kg...  相似文献   

13.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地区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杂交种是各种作物遗传改良作用最明显,即杂交普及率最高的杂交种。研究如何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和单产,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玉米杂交制种能否获得最高效益,已成为种子生产基地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16.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玉米的主要产区,近两年推广玉米杂交种,成绩很好,增产很显著。如去年早(禾造)进行品比试验,杂交种比本地品种增产两成以上,晚(禾造)在八个公社、四十六个生产队进行杂交种大面积种植,共437.51亩,虽然遇到旱涝灾害,还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其中自交系双杂交种火箭3号359.8亩,平均亩产126.3斤,比本地种增产69.5%;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国家统计局,我省2017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744亿斤,比2016年增长0.56亿斤,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产量的7.34%;单产987斤/亩,基本与2016年持平,位居全国第2位,比全国平均高出253斤/亩。2017年的丰收是在种植结构进行大幅调整的前提下获得的。调减籽粒玉米221.10万亩,增加水稻50万亩、大豆88.76万亩、杂粮杂豆27.39万亩、花生12.61万亩、粮改饲20万亩,蔬菜、薯类、中药材等22.34万亩,两年累计调减553.68万亩。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西部易旱区和东部冷凉区,仅松原、白城和延边三个地区就占59.8%。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十林公社,位于邓县西北灵山脚下,湍河两岸。春、夏播玉米面积常年万亩左右,大部集中在乎地。一九七三年,我社171亩新单一号玉米制种集中在一个大队,克服了分散制种所存在的问题,使制种全部获得成功。全大队制种田平均亩产468.3斤,其中杂交种平均亩产341.9斤,除留足本队用种外,净入库56,940斤,除保证全社玉米杂种外,还可以支援外社28,000余斤。  相似文献   

19.
<正> 1974-1980年我们从抓夏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抢时早播、一次全苗、蹲苗和施肥等关键措施入手,对夏玉米亩产千斤以上的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除1975、1978年,其余五年种植的8块夏玉米高产田,单产都在千斤以上,平均1126.9斤.1980年,铁茬种植的10.5亩高产田,在苗期多雨、抽雄前严重干旱、灌浆期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总产12309.2万,平均单产1172.8斤,其中博单一号4亩,单产高达1206.8斤.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1960年共种植春玉米11,000亩(间作大豆),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丰产的特点是,面积大,增产幅度大,产量均衡,全公社玉米的单产430.0斤,其中2,000亩丰产田单产735.5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