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永香  崔永恒 《蔬菜》2014,(3):38-39
应用一绳双蔓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日光温室光热资源利用率。在行距70 cm情况下,一绳双蔓栽培较双绳双蔓栽培株距由50 cm降至30 cm,667 m2种植密度由2 380株提高到3 170株。每667 m2可多定植790株,单瓜质量在1.6 kg左右,667 m2可增加西瓜产量1 200 kg以上,增收6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海南椰糠基质栽培小西瓜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海南设施条件下椰糠基质栽培小西瓜的适宜密度,设置了不同栽植密度和吊蔓留瓜方式共7个处理。试验在海南陵水面积为3 600 m2的玻璃温室内进行,西瓜行距为120 cm,采用塑料盆作为基质容器,吊蔓栽培。通过对授粉日期、坐瓜率、产量、品质、果实商品性和长势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处理中,以每hm2密度28 800株单蔓单瓜和密度28 800株单蔓双瓜2个处理表现最佳;随着密度增加,果实变小,坐瓜率下降,果实商品性下降;单株坐瓜超过1个时,坐瓜率和产量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7,(10):30-32
在露地简约化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无籽西瓜单瓜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雪峰花皮无籽’西瓜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每667 m2150株(S1)、200株(S2)、300株(S3)和450株(S4)(CK)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在不整枝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对西瓜单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栽培密度处理下西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无差异。不同栽培密度处理的单瓜质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S1处理的单瓜质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2处理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S1和S4(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露地简约化栽培无籽西瓜以每667 m~2 200株的栽培密度最佳,此密度产量增加14.68%,每hm~2投入种苗费减少4 500元,每hm~2增收12 150.36元,丰产性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导读:大棚西瓜吊蔓不吊瓜早熟丰产栽培效益高,需选用早熟、抗病、耐低温、品质好的甜王七号、8424等品种,12月下旬采用电热线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667 m2定植1750株左右,667 m2平均产量10000 kg左右,产值约为24000元。目前在安徽和县已推广应用66.7 hm2左右,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春大棚小型西瓜“2蔓1绳”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在"2蔓1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最佳栽培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2蔓1绳"整枝方式双行种植情况下,每667 m2定植2 300株产量最高,为4 327.86 kg;小区产量最高,为288.52 kg;中心糖含量最高,达到13.20%;始收期为6月1日,排名第二;坐果率为109.4%,排名第三;单果重最高,为1.72 kg;畸形果率较低,为0.78%。由此可见,每667 m2定植2 300株为最佳栽培密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小型西瓜为试材,进行不同的栽培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在"两蔓一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最佳的栽培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在"两蔓一绳"高密度栽培种植情况下,每667m2定植2 300株采用"1主蔓1侧蔓"单行定植,春大棚小型西瓜的始收期最早为5月26日,坐果率为108.1%,排名第二,单果重最高为1.56kg,畸形果率最低为92%,667m2产量最高为3 878.1kg,并且中心糖含量最高达13.10%,栽培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日光温室早春小果型西瓜12月底进行嫁接育苗,2月初定植,5月初开始成熟。5月中旬采摘完毕后,在嫁接口以上2530 cm处进行平茬再生栽培,选留2条健壮侧蔓,加强肥水管理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6月初即可授粉,7月初成熟采摘。平茬再生栽培正值高温高湿季节,西瓜生长快,单瓜偏小。平均单瓜质量130 cm处进行平茬再生栽培,选留2条健壮侧蔓,加强肥水管理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6月初即可授粉,7月初成熟采摘。平茬再生栽培正值高温高湿季节,西瓜生长快,单瓜偏小。平均单瓜质量11.5 kg,667 m2产量在2 000 kg左右。该技术可作为搭配茬口,缩短采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小型西瓜单蔓整枝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小型西瓜提早上市,进行了春季日光温室单蔓整枝栽培密度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采用吊蔓栽培方式,比较各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产量和产值,以筛选出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小型西瓜超越梦想在顺义区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667m2栽3000株、单蔓整枝产量最高,在试验设定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西瓜含糖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9,(8):70-73
为了向设施西瓜提供适宜的栽培方式,以传统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分析袋式基质栽培模式对不同果型西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式基质栽培条件下小果型西瓜的最大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45.2 cm、6.8 cm、49.1,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1.36 kg、3 796.58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6%、11.0%,除相对叶绿素含量以外均高于对照处理;中果型西瓜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33.8 cm、7.5 cm、55.8,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3.05 kg、2 126.65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8%、11.2%,均高于对照处理。因此,与土壤栽培对比,袋式基质栽培模式更利于提高西瓜的产量与品质,建议种植西瓜时采用袋式基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