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筋腐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的番茄筋腐病是大棚番茄长期连作而引起的。最初叫做“黑条病”,主要指褐变型的筋腐病。由于连作程度的增加,同时栽培上采用了抗褐变型的品种,使“白条病”的白变型筋腐病增多,是在低温,光照不足时期栽培番茄的最大障害。 一、番茄筋腐病的分类 番茄筋腐病过去一直没有定名,这是由于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发病果实中有细胞组织褐变型的和果实糠心、细胞组织白变型两种。 关于褐变型的筋腐病,根据症状类型,病理解剖结果,可以进一步分为条腐病(维管束褐变症)、内部褐变症和壁面褐变症三种。白变型的筋腐病,有白条或黄条、金条等症状,果实糠心,…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筋腐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保护地栽培中发生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可达60%以上,降低产量和品质。症状:多从幼果期开始发展,常见于植株下部果实。果实膨大期果面着色不均,局部褐变。切开果实,可看到果皮内的维管束黑褐色或茶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无变化,但维管束褐变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果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3.
1番茄筋腐病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保护地栽培中发生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可达60%以上,降低产量和品质。1.1症状:多在第1、2穗果上发生。果实外形尚好,但维管束部位不转红;发病重的果肉维管束变褐坏死,大大降低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尔  春华 《吉林蔬菜》2012,(3):34-34
1发生症状樱桃番茄筋腐病是番茄果实的一种生理病害。从果实膨大前期开始发生,直至影响到果实成熟。靠近果皮的果肉及心室隔壁果肉中的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出现黑色条斑,严重时果肉的内壁变褐,在背光面较多,且伴随着色不良、着色不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与正常果实做对比分析测定,探讨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相比,褐变型筋腐果果肉乙烯的释放量明显减少,葡萄糖与果糖的含量都有所降低;发病较轻的1级病果果肉全碳、全氮含量降低,碳氮比下降,而在维管束中,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与碳氮比升高,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含量升高,全氮含量与正常果相差不多,碳氮比明显升高;在发病较重的3级病果中,占果实少部分的红果肉及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较高,褐变组织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最低;病果褐变组织氨基酸总量降低,而酚类物质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正>日光温室栽培的冬春茬番茄,常常遭受低温,诱发多种病害,影响番茄的生长和发育,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害类型1.1生理性病害1)筋腐病。初发病果表皮下隐约可见暗褐色,渐有自果蒂向果脐的条状灰色污斑,严重时呈云雾状。后期病部颜色加深,病健部界限明显,横切果实可见维管束变褐,细胞坏死,严重时果肉为褐色,木栓化,纵切可见自果柄向果脐有一道道黑筋,部分果实形成空洞。有时维管束流出白色乳液。2)脐腐病。发病多在第1、第2穗幼果青果的  相似文献   

7.
正桃褐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广泛,北方桃园多在雨季发生流行。褐腐病不仅导致桃树落果、烂果,贮运期亦可继续传染发病,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褐腐病除危害桃树外,还可侵染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现将桃褐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桃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受害,越接近成熟受害越重。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果肉随之变褐软腐,以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  相似文献   

8.
番茄脐腐病又名蒂腐病,是大田栽培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遇到有利其发病条件极易严重发生,病果率可达60%以上。 1症状 脐腐病在番茄幼果期到着色成熟前的青果期均可发生,尤以青果期最易感染。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病部初为水渍状暗绿色,不久即为暗褐色或黑色。病部的果肉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脐部凹陷,表皮如革状病皱缩,甚至发生龟裂。  相似文献   

9.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是夏栽高山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高山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损失极大。1 症状番茄脐腐病通常在果实近拇指大小时发病,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通常直径1~2厘米(cm),严重时扩展到半个果实,呈烂顶状;遇湿度大时腐生霉菌寄生其上,呈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且多发生在同一穗果上。2 病因高山番茄多种植在海拔700~1000米(m)的高山坡地上,尤其是7~8月份,番茄进入盛果期常遇高温干旱或雷阵雨天气,土肥冲刷流失严重,致使果实在生育期间水分供应失常;同…  相似文献   

10.
番茄脐腐病 ,又称顶腐病、蒂腐病 ,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危害严重 ,造成的损失也较大。1症状及发病原因此病只发生于番茄果实上 ,多在果实长到小核桃大小时发生 ,一般在开花后的幼果期果实顶部 (落花部位 )发生暗绿色水浸状病班 ,以后变为褐色或灰褐色凹陷疤 ,一般不腐烂 ,但如遇雨或田间湿度大时 ,易引起腐生霉菌寄生而腐烂。此病多发生于番茄第1、2花序的果实上 ,同一花序的果实 ,几乎同时发病。发生脐腐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果实缺钙所致。叶片中含钙量为1.5%~2%时 ,表明脐腐病正在发展中。此病可作为番茄缺钙诊断的参…  相似文献   

11.
正番茄脐腐病是番茄生产上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果实缺钙引起,发病时先在果实中部出现症状,然后扩至果脐部,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可减产10%~20%,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现将番茄脐腐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番茄发生脐腐病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发病初期果实发育不良,结果数量减少,在幼果和青果脐部形成水渍状绿色斑点。随着果实的  相似文献   

12.
筋腐病是发生在番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筋腐病所造成的病果称筋腐果、条腐果、条斑果、黑条果等.过去,很少有人对这种病害重视,从70年代末,筋腐病有少量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素珍 《现代园艺》2009,(10):69-69
<正>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黑筋病、铁皮果等是保护地番茄上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地冬暖式大棚番茄栽培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番茄筋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发病严重的大棚的病果率可达2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筋腐病的发生越来越重,发病较轻的影响番茄外观,发病重的失去商品价值,降低了棚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收益。据笔者近年的观察,现将其主要症状、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症状 此病为生理性病害。保护地番茄筋腐病多发生在果实膨大至成熟期,在第1~2穗果发生严重。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前期果面为条状灰色污斑,后期病部颜  相似文献   

15.
筋腐病是发生在番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筋腐病所造成的病果称筋腐果、条腐果、条斑果、黑条果等.过去,很少有人对这种病害重视,从70年代末,筋腐病有少量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显微照相技术鉴定了番茄类筋腐病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番茄类筋腐病系低温冷害造成后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低温下番茄果实表皮细胞脱落,角质层变薄,内部细胞扁平化造成果实表面褐化、粗糙、不同成熟期果实抗冷性不同,发病程度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1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有发生,但保护地重于露地。沿海(江)的砂壤土地区和干旱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黑斑、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病斑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在干燥时病  相似文献   

18.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是与番茄裂果病齐名的两大生理病害之一.番茄筋腐病在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病较为严重,发病时期多在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番茄脐腐病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发病率30%~40%,减产30%左右。脐腐病一直成为难以防治的世界性难题,过去用多种补钙方法防治,防效始终不理想。我国众多专家和我们试验证明,美林高效钙是防治番茄脐腐病的特效药,从而解决了番茄因缺钙引起脐腐病这一难题。1病害症状 番茄脐腐病又叫蒂腐病,因病斑发生在果顶脐部,故叫脐腐病,群众叫烂脐。主要危害幼果,发病初期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绿色病斑,逐渐变成黑色,扩大后半个果实变黑,病果提前变红,不能食用。在潮湿多雨条件下果实密生黑霉。2发病原因 番茄脐腐病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1 病害症状 黄瓜花腐病在保护地和露地均可发生,保护地发病重。发病初期黄瓜花和幼果发生水渍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后,向瓜上部发展,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