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优质稻核心种质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的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品系)的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倒三叶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粒长呈显著正相关, 与垩白率呈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 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主成分分析表  相似文献   

2.
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r=0.932);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总=-0.996,r实=-0.997,r穗=-0.991,r结=-0.99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9);产量构成各因素间,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实=0.997,r穗=0.998)。为夺得水稻黄华占高产水平,其适宜栽培密度处在Ⅲ与Ⅳ之间。  相似文献   

3.
小麦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型间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倒二叶和倒三叶与穗粒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9日旗叶和倒二叶和5月24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与千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和5月24日旗叶和倒二叶与穗粒重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5月10日旗叶外其他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鉴定圃中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小麦白粉病与株高、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56,r=0.5687,r=0.5157);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81);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32);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负相关不显著(r=-0.4340,r=-0.4803)。与其它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综合治理小麦白粉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洛育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65-168
为了探讨寒地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关系,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普通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长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与结实率、各节间长、粗和粒数、一次支梗数呈正相关;根系体积与粒数、株高、与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在分蘖盛期为负相关,拔节孕穗期以后为正相关;根系干重在分蘖盛期与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2**),而与穗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根冠比在齐穗后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4*~0.96**)。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自交系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个甜玉米自交系的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鲜穗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茎粗、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穗长、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叶片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及穗行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85%。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5-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3个点次试验资料,对小麦品种淮麦33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53**,r=0.7059**),穗数与产量呈微弱正相关(r=0.0712)。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2151.30+15.85X1+270.48X2+261.70X3。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籽粒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1.0632),其次是穗数(直接通径系数Py=0.7327),千粒重的作用相对较小(直接通径系数Py=0.3303)。淮麦33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鲜食糯玉米的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鲜穗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株高与穗位高(r=0.6288**)、株高与双穗率(r=0.5779**)、株高与穗长(r=0.5069**)、株高与穗粗(r=0.4878**)、双穗率与行粒数(r=0.4877**)、行粒数与穗粗(r=0.4686**)、秃尖长与穗行数(r=0.4355**)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秃尖长与双穗率(r=-0.4356**)、秃尖长与行粒数(r=-0.5350**)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行数(r=0.5314**、P=0.7480),其次分别为双穗率(r=0.4724**、P=0.4177),行粒数(r=0.4127*、P=0.2317),百粒质量(r=0.3637*、P=0.2159)。为获得高产糯玉米品种,应注重增加穗行数、行粒数、提高双穗率和百粒质量,同时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控制好株高、穗位高及秃尖长度等性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黄淮南片2011~2012年度冬水组试验的2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顺序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与穗粒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果表明,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在种质创新程度上偏低,产量水平稳定在6500~9000kg/hm2。根据黄淮南片小麦生态条件特点,应该选育多穗型品系,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组区试16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666.7m2穗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极显著负相关;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山东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穗型大群体品种为主,同时要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海滨锦葵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成江  钦佩  何祯祥 《作物学报》2005,31(10):1310-1313
对海滨锦葵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 种子产量与果实数、地径、结果枝比、结果枝数、百粒重间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r = 0.945、0.770、0.567、0.497、0.397),与粗脂肪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 = 0.348);但与结果枝高度间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r =-0.343);粗脂肪含量与百粒重、结果枝底径和地径间呈十分显著正相关 (r = 0.389、0.383和0.358),但与结果枝枝下高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 =-0.397)。(2) 果实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其后依次是叶长、地径、结果枝长、百粒重、分枝数、结果枝角度、结果枝高度和株高;14个产量因子中有5个对产量有直接的负效应,包括叶宽、叶长宽比、结果枝数、结果枝底径和结果枝比。相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相结合的分析表明,对果实数、地径和百粒重的直接选择可有效增加种子产量;选择结果枝高度低的植株对种子产量改良有益;结果枝数和结果枝比的选择有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其通过果实数和地径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叶片形态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形态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开展了相关QTL定位。结果表明,除剑叶宽外,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宽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20个控制叶形的QTL,其中叶长QTL 13个(8个表现正向效应,5个表现负向效应);叶宽QTL 7个(4个表现正向效应,3个表现负向效应)。这些QTL的鉴定为水稻叶形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旗叶和芒的遗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维传  张从宇 《种子》2000,(5):19-21
通过对20个小麦品种(系)的研究表明,旗叶、芒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旗叶、芒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度,旗叶性状遗传力中等,芒遗传力较高。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平均芒长均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开张角、披垂度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与开张角、披垂度正相关,旗叶宽与开张角、披垂度负相关。育种中可将旗叶宽作为良好的株型性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凤丹’品种引种栽培开花结实性不高问题,以3年生‘凤丹’品种为材料,对生长期群体中分化变异出的不同植株类型进行分类,从叶型、分支数、株高、斑病、保绿度、叶片干重、开花结实性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分支数、株高与叶长、宽,分支数和叶片干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凤丹’引种栽培次年叶片小而窄、叶片干重低、分支数多的株系易于早开花结实。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分支数、叶片干物重关系密切,且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445**和0.4078**);分支数与叶片宽窄呈负相关(r=-0.5135**),叶片窄的株系分支数多;而叶片干物重高的,分支数不一定多,分支数与叶片干物重关系不密切(r=0.0815)。研究表明‘凤丹’3年生苗能否先开花结实可能与光合产物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15.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利用小麦三雌蕊品系的优良性状,全面分析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对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MY29TP和NM9TP及其相应的轮回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在株高、茎粗、旗叶长、旗叶宽、有效穗数、穗长以及小穗数等7个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除CSTP外,其它3个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但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低于轮回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小区产量和千粒重都与穗粒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即仅提高穗粒数不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因而要利用小麦TP品系进行育种研究,其首要目标是提高千粒重。聚类分析表明,近等基因系与相应的轮回亲本聚在一起,这说明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杂种优势.在长沙的籼爪交杂种在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方面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存在负向对照优势,其余性状均为正向优势;粳爪交杂种在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 在始穗期、秆高和单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含水量对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因素和亩保苗株数、灌浆期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粗对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正向的直接效应,百粒重和穗长对产量呈微弱的正相关,行粒数对产量有微弱的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与产量有较高的负相关和负向的直接效应,株高、功能叶数、亩保苗与产量有较低的正相关。灌浆期比较抗旱品种是丰禾7号、绥玉7号和丰禾332品系;先玉335表现中度抗旱,龙单13、四单19表现出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超吨粮田中玉米植株性状与穗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  李彦 《华北农学报》1994,9(3):112-116
对粮、粮、豆立体多熟种植超吨粮田生产中,玉米地上1-4节茎粗、棒三叶,穗位以上叶面积,棒三叶和穗位以上叶质重,株型和穗型指数等15个性状因子与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性状均与其穗粒数和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计算了第4节茎粗,穗位叶,穗位以上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放大单位量级后的增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逐步回归模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