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形成及经营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破坏后形成的,面积大、类型多、树种组成多样、林分结构复杂,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好现有天然次生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促进天然次生林的进展演替,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本对策。本文仅对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的发生和演替及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岭南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次生林顺行演替采取的经营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过伐林实行封山育林,对火烧迹地实行天然更新,其森林演替效果显著.对过渡阶段的次生林实行抚育间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密留稀的抚育方式可以促进树木生长量的提高,有利于森林的顺行演替;采阔留针的作业方式造成土壤肥不足,森林生长速度减慢,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不同森林类型的养分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较落叶松纯林更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森林生产力;阔叶树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大高于针叶树,加速了树木生长和森林演替速度.藉于研究结果,对确定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代雾灵山森林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代历史变革与雾灵山森林植被变迁的关系,划分封禁、开禁破坏、保护恢复3个时期,对近代雾灵山森林植被的变迁进行了探讨。指出雾灵山天然次生林的演替是由于反复的人为活动(滥伐、烧垦)所引起的。提出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人工诱导,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向原生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4.
<正> 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森林遭受人为的或自然的反复破坏,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定时期的植物演替,从新恢复起来的森林。据我们调查,河南现有的天然林均属于天然次生林类。因此研究河南次生林的现状和抚育改造技术,提高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林木质量,对实现我省林业现代化和农林业产值翻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阔叶红松林和山地云冷杉林三大地带性顶级群落衍生出的主要次生林的生态演替过程规律,以及干扰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人为干扰对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有利有弊,但大部分的自然干扰不利于次生林进展演替,利用好采伐、补植和火烧等人为干扰可以有效地促进次生林的演替进程,次生林演替全周期经营和复杂的自然干扰对东北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机制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胡万良,姚国清,王树利(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林区稳定的原始顶极森林植物群落。目前在辽宁东部山区已基本绝迹,形成大面积天然次生林。这些次生林从森林演替观点出发,已进入演替的恢...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热带天然次生林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两类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次生林,从直径生长、胸高断面积生长、材积生长、林木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程,天然次生林直径生长、胸高断面生长和材积生长呈现下降趋势,林木死亡率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在演替的早期阶段,速生喜光先锋种在林分中占据较高比例,进而林分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和较高的生长力,但是随着演替的进行,喜光先锋速生树种逐步被耐荫的顶级或亚顶级树种所取代,进而表现出低生长和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自然产物的天然次生林,以其固有的规律时刻在产生、发展和消亡。如何认识和运用它的规律为人类服务,是经营天然次生林的任务。松花江地区原始天然林多为生产力较高的红松阔叶林,后来经反复干扰破坏而形成现在的各种不稳定的次生演替类型,其产量和质量都较低。对这些天然次生林。怎样培育利用才能扩大它的多种效益,从而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诸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以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抚育经营方式,研究了抚育对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经营能够提高兴安落叶松等主要树种的地位(重要值提高28.26%~120.00%),提高天然次生林经营价值;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大中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2.68%),降低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6.36%),充分发挥天然次生林的生产潜力;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演替层林木所占比例(2.27%~100.00%),降低主林层林木所占比例(0.00%~2.27%),加速天然次生林向地带性顶级群落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了不同时期择伐后形成的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特性,研究了28年恢复期间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内林分的乔木种丰富度S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8-22;(2)在次生林内更新层、演替层及林分的Simpson指数D变化趋势基本类似,主林层在受到干扰后的前15年恢复期Simpson指数D缓慢减小,第15年以后变化比较小;(3)天然次生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幅度始终保持在原始林的H±10%以内。图3表1参14。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光泽九龙坑不同坡向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组成和生境的调查,研究主要乔灌木树种在不同坡向林分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出不同坡向林分的天然演替趋势,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桦次生林是在各种次生裸地上发生次生演替而形成的天然群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减免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均占居重要的战略地位。笔者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杨桦次生林的起源、地理分布、群落结构、演替动向及可持续经营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了综合利用和高效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资源可持续经营和创新利用的广阔前景,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次生林就是天然次生林的简称。是原始林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后,自然恢复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封禁而重新恢复起来的森林。也可以把“次生林”理解为“再生林”。次生林一般都是受过多次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逆行演替的不稳定群落,大多是由比较能够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先锋树种组成的派生林。但是,不能把次生林均视为经济价值低的森林,也就是不能将次生林的“次”看成是次品的  相似文献   

14.
对四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植被类型进行了典型样地的土壤调查,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中,随着进展演替的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而对于人工林演替序列而言,从幼林到中龄林、再到成熟林都表现为土壤理化性质的逐渐退化,从成熟林到过熟林土壤理化性质又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系统及相邻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内高等真菌多样性的比较,植物病原菌是由于环境改变后适生的真菌逐渐演替发展而来的,由此,提出了生态工程治理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热带次生林面积巨大且在热带森林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拥有巨大的经营潜力和生态功能。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土壤贮存的种子对次生林的再生非常重要,光投射的强度增加和温度提高将刺激种子萌芽,而残余植被群落强烈影响次生林种子的散布,食种子动物影响次生林的成林;次生林群落植物种类数量一般随演替的进程而增加;随着演替的进程,次生林内阳生树种趋于衰亡,耐荫树种不断增加;次生林的树种数量能接近原生林水平的时间过程更随着林分种类、过去土地的利用强度和利用种类,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在一定环境中,人工林树种通过人工林树种改变光、温度和土壤表层的湿度,能够促进发芽和种子生长,改善林地和林下植被的状况,从而加速次生林演替。大多数食草动物喜欢在次生林中取食,因为次生林中先锋树种很少或没有机械和化学保护,且林内许多树种产生大量可食用的果实;环境和火对次生林演替有一定影响;在早期的演替过程中,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资源需求旺盛的组织(如叶和细根),在演替晚期阶段,更多的生物量则分配到结构组织中(如木质部和根端)。次生林在15至20年内能迅速积累生物量,然后积累逐渐减慢;次生林被砍伐或火烧后,森林土壤的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有机质和氮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朝阳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价值,在ArcGIS10.3支持下,运用地形因子和森林景观分布指数法对保护区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同一气候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分别将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分为阳坡植物演替系列和阴坡植物演替系列,揭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同一生态类型区域进行纯林改造、新造林模型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亚布力林业局是一个历经八十年采伐的老林区,森林资源屡遭破坏,现有经营面积三十七万八千余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三千七百万余立米,从森林群落特征及演替进程来看,次生林占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抛去过伐林、次生林,用材林中天然幼壮林面积为十一万公顷,占用材林地面积52%,蓄积一千零四十四万立  相似文献   

19.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功能恢复技术及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与研究,从森林演替更新规律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提出了兰州南部山区天然次生林抚育改造技术及模式、现有人工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及模式和林缘周边区域营造森林技术及模式,以期为兰州南部天然林区森林生态功能恢复与增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穆棱林区天然次生林演替特点及天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调查的16种群落类型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白桦椴树林为代表,分析了次生近期演替动向。结果表明,在次生林内引进针叶树可使次生林加速向原生群落演替,尽快恢复地带性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