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勇  杨明观 《蚕桑通报》1990,21(3):27-29
关于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的研究,有一些报道。山本、清水(1982)曾报道高摄食性日115号和气食对低摄食性汉川和丰圆表现为完全显性,并认为与摄食性有关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而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主基因控制。藤森(1982)分析了食性异常蚕“泽丁”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方式,推测高摄食性的“泽丁”对低摄食性“汉川”筹品种表现为完全显性,高摄食性受显性主基因控制。另外,水泽(1980)利用限性卵调查雌雄蚕的摄食性差异,认为雌蚕的  相似文献   

2.
桑蚕的饲料效率与桑,蚕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桑和蚕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资料收集、汇总整理,从国内外的报道看,桑品种对饲料效率的影响比蚕品种的影响更大些,而且不同桑品种、蚕品种的饲料效率是不同的,有些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通过蚕和桑树育种的途径来提高饲料效率是完全可能的,希望蚕业界对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饲料效率普查工作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用高温与常温两种温度进行一日两回育试验。调查蚕儿生长发育及饲料效率的差异。结果,高温区蚕儿生长快,叶丝转化率高;常温区生长发育较高温区慢,与四回育相同,但蚕茧质量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人工饲育的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以微波炉加热灭菌与蒸煮的效果相近,不经加热杀菌简易俄效果都不理想。(2)同一蚕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差异,对桑叶粉及蔗糖等摄食促进物质的感受性,高食性蚕比低食性蚕敏感,而对豆粕粉中摄食阻碍物质的感受性,低食性蚕比高食性蚕敏感,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5.
凉山半细毛羊横交群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率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凉山半细毛羊横交群初生重,断奶重,育成重,成年重,断奶毛长,育成毛长,成年毛长和成活毛量遗传率分别为0.153、0.220、0.283、0.562、0.250、0.363、0.409和0.384。体重,毛长和成年污毛量之间存在正遗传相关或表型相关,在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早期或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6.
桑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茧丝质性状的遗传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遗传三眠蚕诱导三眠蚕及四眠蚕饲料效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农  张士英 《蚕桑通报》1992,23(4):16-19
自陆雪芳等发现高效、水溶性三眠蚕诱导素以来,三眠素在蚕茧生产上的应用日趋扩大,三眠蚕诱导素用于丝茧育,可生产三眠蚕茧、缫超细纤度生丝,开发新的丝、绸产品,提高竞争能力。吴玉澄等(1990)将三眠素应用于种茧育证明,可以缩短龄期,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8.
有关雌雄蚕的饲料效率的某些特性的研究已有报导,但对蚕的饲料效率性状,雌雄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使用中、日、欧系及浙江地方品种共计16个品种就家蚕饲料效率有关性状雌雄间的差异作一阐明。材料和方法 1990年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中系(浙蕾、兰天、8605、浒花)、日系·(春晓、白云、8614、秋星)、欧系(E3、E3、E26、苏萨24,)及浙江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对比了野桑蚕和桑蚕血液的蛋白质组成。发现在迁移率为0.57左右,二者分别具有一条不同迁移率的蛋白带,经野桑与桑蚕杂交的后代遗传分析,证明这对蛋白质受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呈共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0.
桑蚕草俗称蚕桑草、桑草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桑蚕草所含营养丰富,是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一般亩产可达1万公斤以上。桑蚕草的种植方法简便,操作易行,是目前种植草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优质饲料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野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桑蚕和家蚕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共同祖先;野桑蚕演化历史悠久,而且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野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家蚕遗传育种、近缘野生资源的保护、特殊性状基因库的建立与研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国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历史以及有关饲料组成、饲育技术和方法、适应性品种选拔等,分析了在问题及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控制桑蚕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一直以来都是蚕种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也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各蚕种场都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降低微料子病发生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微粒子感染与发生的环节多、路径长、面积广,结果还是经常不尽人意,毒率居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蚕种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意义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中日野桑蚕杂交后代线粒体的遗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线粒体在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将经D IG-RFLP检测线粒体多态性不同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进行杂交,用Southern杂交检测母本、父本、F1、BF1的线粒体多态性。结果表明,F1和BF1的线粒体多态性与母本相同,没有出现父本线粒体的信号。揭示了实验采用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线粒体遗传遵循母性遗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桑蚕低成本人工饲料蚕品种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山东省蚕研所研制的人工饲料,对湖州市现行的6对蚕品种进行了稚蚕1-2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结果全龄眠起齐一,生长发育良好,其中5对品种能获得全龄桑叶育95%以上的产茧量。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RAPD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用RAPD PCR技术初步研究了中国野桑蚕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之间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中国野桑蚕个体之间及其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个体之间均呈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中国野桑蚕同家蚕共有带率达 3 5 5 % ,同日本福冈野桑蚕为 4 5 1% ,而日本福冈野桑蚕同家蚕为 3 2 % ;中国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 5 2 ,日本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3,与中国野桑蚕的为 0 5 8,而且与中国沈阳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4 8,以此创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9.
戚俐  孟宪民  刘凤云  徐亮  宿桂梅  焦阳 《北方蚕业》2011,32(2):16-17,20
以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9906和多丝量品种H043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获得P1、P2、F1、F2、B1、B26个世代材料,利用干量折合法获得6世代的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按照Mather和Cavalli,L.L.等的方法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均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比较简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的基因加性效应作用方向不同,茧重转化率表现为正值,茧层生产率表现为负值,而显性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均为正值,即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