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陕北黄土高原库坝群泥沙淤积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该区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成因出发,提出解决库坝群泥沙淤积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频发是制约罗湖建成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征,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的控制;构造带、软弱夹层发育和较厚的风化残积层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地质灾害的防治包括监测、修筑拦石墙、群测群防等预防措施和减滑、抗滑及绿化护坡等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位于围场最北部,该区地处内蒙古地盾与华北陆台交接处,属森林、草原交错带,地貌特征复杂,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区和植物多样性富集区。 笔者利用参加课题研究等多种机会,系统核查了该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分析了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质多样性和生长现状,并对各种的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拟以此为医药工作者及相关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资证,并为科学系统地开发利用该区宝贵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经统计,该区共有药用植物的科228种。现择其要者而述之,详见表1。塞罕坝野生药用植物研究@张丽华$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围场 …  相似文献   

5.
依据蔡园沟泥石流的水源特征、物源条件和地形环境,系统研究了蔡园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可为泥石流的防治和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在分析蔡园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环境和危害状态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固坡、治沟、排水、清淤、排导、拦挡和恢复植被等综合措施治理蔡园沟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6.
一泥石流的发生、发展、通常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它淤埋村镇、农地、冲毁道路、桥梁、堵塞江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开展对泥石流防治的研究,对控制灾害,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泥石流,在不同学科,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地质作用过程,是一种塑造地貌、改变地貌的强大动力,是水土流失到达急剧阶段的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元谋干热河谷区的冲沟跌坎较为发育,在塑造侵蚀地貌景观和加剧水土流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跌坎详实的野外考察,依据组成跌坎的物质性状不同,将冲沟跌坎分为泥质跌坎、石质跌坎和泥-石混合跌坎;依据冲沟跌坎发育的空间格局,将跌坎划分为单级跌坎和多级跌坎;依据冲沟跌坎的发育规模,将跌坎分为微型跌坎、小型跌坎、中型跌坎、大型跌坎和特大型跌坎;依据直接引起冲沟跌坎发育的条件不同,将跌坎分为自发型跌坎、诱发型跌坎、障碍型跌坎和地质跌坎,并简要阐述了不同划分条件下每种类型跌坎的特征。提出了对冲沟跌坎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环境响应、地学意义、侵蚀产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而对其类型的划分有利初步认识该区的冲沟跌坎,并为下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贵州省是我国岩溶的典型分布区之一,由于该区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及频繁人类活动,使得该区岩溶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论述了该区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归纳了其时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调查和演替层次法对林芝县芽依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依泥石流发生年限100年左右。该区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物共11种;群落组成为川滇高山栎+云南锦鸡儿+西南草莓,优势先锋种糙皮桦开始淘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基本进入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在山区,河沟内形成的泥石流常毁坏公路、桥梁、村镇等,直接或间接地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威协人民生命安全。为此,了解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发展规模,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郭家磨泥石流为例,对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平(武)南(坪)段泥石流的特点、发展规模等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11.
分析认为,良好的森林植被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削弱泥石流灾害,超过其承受限度则又会对泥石流推波助澜;森与林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植树造林,二是育林成森.并认为森林与泥石流互为因果,此消彼长,互相纠缠着共同响应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安徽省的气候、地形、植被状况,结合竹类植物分布与竹林经营的特点,将安徽省竹林区划为皖南山地丘陵竹林区、大别山山地竹林区、江淮丘陵竹林区、淮北平原竹林区。  相似文献   

13.
东川小江河谷河床土地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3):100-102
小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活动频繁,形成下游河谷宽阔的河床土地资源。通过总结研究小江河谷30年来河床土地开发及治理泥石流成功经验,采取以拦沙坝与河堤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遵循泥沙灾害的客观规律,克服小江河床纵向冲淤变化大、横向摆动频繁的客观问题,合理开发小江河谷河床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其丰富的气候资源和水利资源,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拦截进入金沙江的泥沙,防止泥沙危害。  相似文献   

14.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金沙江水系的干热河谷区。这一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泥石流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突出。建议把小江流域列为生态建设特区;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经济沟;搞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设;抓好坡地生态系统改造;加速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设;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济南千佛山侧柏林生长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来福  马军英 《林业科学》1994,30(2):181-187
济南千佛山侧柏林生长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刘来福(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100875)马军英,尤作亮(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济南250014)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侧柏,立地条件和生长性状侧柏(Platyc...  相似文献   

16.
广东竹林自然区划续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广东3条气候带的竹类植物分布情况,并提供广东竹类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7.
松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以前,高黎贡山森林植被茂密,生态良好.如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1)恢复植被;(2)开发替代能源以降低薪材消耗;(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发展社区经济;(4)发展生态旅游;(5)借助保护区的优势,争取国内外支持援助.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的山地地形条件下,低层风场受地形影响较大。目前,山地气象观测站点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导致对低层风场的研究和利用滞后。如何利用有限的气象观测资料获取精细结构的山地低层风场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山地低层风场模拟在预测模式和诊断模式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提高小尺度和微尺度山地低层风场模拟精度的建议:①综合利用G IS、RS技术提高小地形因子等影响因素的提取精度;②应用一些基于G IS的数量方法,如空间自回归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非线性理论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竹林自然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域分异性的原则出发,根据浙江省的气候、地形、植被状况,结合竹子分布与竹林经营的特点,将省内竹林区划为东南部沿海丛生竹林区、丘陵山地混合竹林区、平原丘陵散生竹林区;后者又划分为浙北人工竹林亚区与浙西天然竹林亚区。同时结合区划,提出浙江省竹种资源的利用与引种驯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