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规耕作方式下,探讨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获得玉米高蛋白质含量提供栽培理论依据。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小麦-玉米”轮作下定位研究2013年玉米季蛋白质含量与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探索优化调控措施。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有机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氮肥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肥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因素不显著;有机肥与种植密度、氮肥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余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氮肥和有机肥过高不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的高产配套措施,建立反映玉米产量与N,P,K肥料用量及密度和播期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播期>N、P2O5>K2O.同时,每一因子均有一个最适取值范围;获得500~550kg/667m2的玉米产量的配套措施为N,P2O5,K2O实际用量分别为10,5,9kg/667m2,密度为3991株/667m2,播期为3月21日.  相似文献   

3.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沼肥(液)不同用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开展3个种植密度3种沼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A_1、A_2密度下,玉米产量随沼肥(液)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A_3密度下,沼肥(液)施用量越大玉米产量反而降低,产量与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的是A_2B_3、A_1B_3处理,即当玉米群体密度分别为5069株/667m~2,4535株/667m~2,沼肥用量为1111.7kg/667m~2。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玉米茎腐病问题,利用当地36个品种,通过设置5个播期、4个施肥量、4~6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时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早茎腐病发病越重,不同品种对播期的反应程度不同;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对茎腐病发病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苗用型大白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分别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试验因素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施氮量(X_2)种植密(X_1)施磷量(X_3)施钾量(X_4)。交互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与施磷量呈正交互作用,且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大于种植密度与施磷量的交互效应。种植密度或氮、磷、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中等种植密度配施中量氮、磷、钾肥,有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伟伟 《种子科技》2022,(2):136-138
玉米栽培技术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玉米种植,若不能及时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以及产量.文章将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试验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此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宽行70 cm,窄行40 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我区杂交玉米川单15号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我区河谷平坝区在四月下旬播种并采用肥团育苗,667m^2产500kg以上的栽培技术方案为:种植密度4200~4500株/667m^2,667m^2用纯氮11.2~17.4kg,过磷酸钙26~54kg。  相似文献   

10.
武浩 《种子科技》2022,(6):8-10
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因素中,肥料用量和种植密度占据重要比重,分析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于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是促进水稻科学栽植和施肥的重要依据.选择华优2号、B优827、丰优香占及Q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种植试验.通过统计和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情况等特征,得出结论,使用常规...  相似文献   

11.
玉米栽培密度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的种植机械、百姓的种植习惯、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的栽培技术应用等因素,使玉米栽培密度在一定区域内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玉米高产增密栽培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明玉米品种禾睦玉918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播种期等主要栽培因素的关系。建立该品种籽粒产量(y)与种植密度(x_1)、氮施肥量(x_2)和播种期(x_3)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y^=594.13+9.42 x_1+1.36 x_2-10.85 x_3-55.29 x_1~2-29.74 x_2~2-25.18x_3~2+20.33 x_1x_2+12.07 x_1x_3+58.21 x_2x_3。确立玉米品种禾睦玉918最佳的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4 100株/667m^2、氮肥用量17kg/667m^2、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5日,在该栽培措施下,可获得最高产量(617.4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安单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对群体产量影响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群体密度过大,玉米单株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最终影响产量提升,而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改善群体密度压力,提高单株生产能力,降低穗位株高比值,促进群体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推动朔州市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新疆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提升玉米种植品质和产量,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在玉米种植期间,种植密度会对玉米品质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若密度过大,玉米会过度争抢养分,而若密度过小,又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所以,本文结合新疆地区玉米种植情况,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的对策,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超试1号(晚熟型)、郑单958(中熟型)为材料,研究了5个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万~11.25万株/hm2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但增幅越来越小,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9万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单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前期的灌浆速率,不同品种单粒重的差别是灌浆持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稳住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粗、穗长、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虚尖长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和穗行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20.
稻田套播油菜优化农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套播期3个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二次回归近似最优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套播期对套播油菜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和频数分析,明确套播油菜的优化农艺方案.即种植密度25.65~36.30万株/hm^2,纯氮用量231.75—263.70kg/hm^2,套播期5—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