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35份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12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89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4条多态性谱带。1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94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RAPD和ISSR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35份山楂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分别为0~0.62(RAPD)和0~0.64(ISSR),表明山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五种野生软枣猕猴桃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吉  耿书  田晓艳 《北方园艺》2010,(18):130-132
以CTAB法提取的5种野生软枣猕猴桃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RAPD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种软枣猕猴桃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多态性RAPD标记,5条单个引物分别扩增出一般为4~6条RAPD条带,其分子量约在250~2000bp之间。依据这些多态性标记计算其种间遗传相似性,建立了亲缘关系树形图。  相似文献   

3.
不同山楂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山楂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20个不同品种的山楂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所选山楂品种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16条谱带,177条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81.9%,其中包含27条特异性谱带,揭示了山楂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利用NTSYS软件和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71~0.87,实生楂与其他山楂品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铜胁迫对蚕豆幼苗基因组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本富 《北方园艺》2011,(4):158-160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Cu胁迫对蚕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和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2.5、25、50 mg/L)Cu处理7 d后,蚕豆幼苗根长和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受到了抑制;基因组DNA的AFLP图谱发生显著变化,多态性增加,且与Cu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关系;Cu影响蚕豆幼苗根尖细胞基因组DNA的稳定性,利用AFLP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土壤Cu污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sm DNA,RAPD),是Williams等于1990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通常数百个)不同碱基序列的随机引物(8~10bp)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其中,每个扩增片段代表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点,这些扩增片段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DNA多态性。RAPD所用一系列引物DNA序列各不相同,每一特定引物,在基因组DNA上都有其特定的结合位点;如果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特定结合位点的…  相似文献   

6.
黄瓜老化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与修复的RAPD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RAPD技术对人工老化和PEG处理的黄瓜种子进行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建立了黄瓜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的RAPD指纹图谱.在92条引物中有22条可应用于老化种子的研究.16条可应用于PEG处理种子的研究,并从中找出了6条引物S190、S300、S359、S475、S1140、S2144用来比较黄瓜老化种子及其修复的RAPD扩增带型的变化.结果发现,人工老化处理的黄瓜种子的DNA带减少甚至消失.而PEG渗调修复后的黄瓜老化种子DNA带重新出现或者与对照基本相同,从而建立了黄瓜老化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与修复的RAPD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7.
石斛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石斛属植物16个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8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扩增DNA片段数据用UPGMA聚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20条引物共扩增出142条带,多态性带118条,约占总数的83.1%.聚类结果显示RAPD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经典分类系统一致.RAPD标记可为石斛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及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容 《广西园艺》2004,15(3):48-49
RAPD技术在1990年时,美国du Poun公司的williams和welsh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时间很短,但由于该技术具有检测DNA多态性的独特方式,以及快速和简便等特点,所以很快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许多方面。1 RAPD技术原理与RFLP的区别RAPD技术是根据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为基础,由人工随机碱基顺序寡核苷酸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而显示多态性的DNA指纹。扩增反应反需10 bp的单寡核苷酸做引物(核苷C…  相似文献   

9.
以改进CTAB法对玉皇李和未鉴定新品种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从这2个品种李树叶片中均能提出基因组总DNA,且DNA的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OD_(260)/O D_(280)的比值在1.8~2.0之间,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此外,运用RAPD标记方法对这2个李品种基因组总DNA进行了PCR扩增,其RAPD分析条带清晰,用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7条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其中P_6、P_7、P_(10)、P_(14)和P_(18)5条随机引物可以单引物区分这2个品种,共获得20个条带,其中差异条带有6个,表明这6个位点存在差异。因RAPD每条扩增谱带对应基因组DNA分子上的一个位点,说明供试品种间DNA位点存在差异,表明未鉴定新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突变和分化,可能是1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和SCAR标记鉴定草莓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RAPD和SCAR标记对32份草莓材料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8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85个标记, 其中71个为多态性标记, 多态性比率为83。5%。25份草莓材料的RAPD图谱差异较大, 易于区分。利用具有多态性的RAPD标记, 对28份草莓试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初步鉴定出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品种。两个RAPD标记被转化为片段长度分别为378 bp和214 bp的显性SCAR标记, 其多态性与相应RAPD标记一致。利用这两个SCAR标记对草莓品种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试管苗为试材,对其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尖依次在含有0.3 mol · L-1和0.5 mol · L-1蔗糖的液体MS培养基中预培养各1 d后,在0 ℃下PVS2处理30 min,转到铝箔条上PVS2小滴上(约15 μL),将粘有茎尖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直接装入盛满液氮的冷冻管中,投入液氮至少保持1 h。室温下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解冻并洗涤30 min后,接种到MS + 0.5 mg · L-1 Zeatin + 0.1 mg · L-1 NAA+1.0 mg · L-1 GA3恢复培养基上,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达79.91%和62.52%。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应用侧芽平切刻伤方法建立牡丹植株再生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会超  贾文庆 《园艺学报》2010,37(9):1471-1476
以牡丹品种‘乌龙捧胜'5~6年生苗中下部饱满的侧芽为外植体,探讨了平切刻伤方法对侧芽诱导不定芽的影响,并研究了侧芽消毒方法、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7min,褐化率与污染率较低;采用平切刻伤的侧芽不定芽诱导率显著提高,诱导率为对照的2.6~4.8倍,最高达96%;不定芽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WPM+6-BA3.0mg·L-1+IAA0.2mg·L-1,增殖率可达到787.05%;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4.0mg·L-1+NAA1.0mg·L-1,生根率达81.33%,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13.
镉胁迫对‘丽春’桃树体中镉积累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丽春’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镉浓度(1、2 、4 、8、16、64 mg.L-1 )和pH 5.6的条件下,根的生长长度,生长速率以及树体器官、茎组织、根、叶亚细胞结构中镉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2 d后,营养液中镉浓度小于4 mg.L-1时根生长速率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表现为促进生长,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刺激生长效果减弱。当营养液中镉浓度超过4 mg.L-1、处理时间超过6 d,根生长速率随镉浓度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抑制生长。营养液中镉浓度为64 mg.L-1时,根系停长。镉在桃树体中的积累量:器官中,根>茎>叶;茎组织中,木质部>韧皮部;根、叶亚细胞中,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核>线粒体;根细胞壁中镉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它亚细胞组分,这说明细胞壁在抵御桃树受镉胁迫时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PCS1)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PCS1 cDNA 序列长度为1 970 bp,编码4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由两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它与豆科植物的PCS1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百脉根LjPCS1蛋白的同源性最高(84%)。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cPCS1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量存在差异,在20 mmol · L-1 CdSO4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在豆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 > Zn2+ > Cu2+。200 mmol · L-1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能够显著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补充200 mmol · L-1谷胱甘肽后,其相对表达量恢复或超过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的表达水平,即豆梨植物络合素以谷胱甘肽为底物,通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途经合成。  相似文献   

15.
岷江百合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颗粒细小、结构松散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接种在MS(NH4NO3含量减半)+ 2.0 mg · L-1 picloram + 30 g · L-1蔗糖液体培养基上,在25 ℃黑暗条件下振荡(100 r · min-1)培养10 ~ 20 d,建立分散性好、均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细胞系培养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 mL培养液中接种量为0.5 g(鲜样质量),18 d继代1次,继代时保留1/3体积的旧培养液有利于其细胞增殖。将悬浮细胞转移到1/2MS + 30 g · L-1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马铃薯优良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试管薯切片再生体系并评价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潜力,以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试管薯切片为外植体,通过调节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和蔗糖浓度建立再生体系并获得再生植株;通过逆境胁迫快速筛选出优良再生株系‘M-13’,并比较其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利用SCOT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不添加蔗糖MS + 2 mg ? L-1 6-BA + 0.25 mg ? L-1 TDZ + 0.1 mg ? L-1 2,4-D可获得最高芽分化率65.33%。与母本‘米拉’相比再生植株‘M-13’生长更为健壮,其试管苗和试管薯质量均约为母本的2倍;‘M-13’的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较母本分别升高了112%、23.78%,而叶片可溶性磷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分别下降了16.36%和30.37%。SCOT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均能在‘M-13’中检测到新条带或缺失条带,与母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323(SCOT)和0.9256(RAPD),表明‘M-13’的DNA发生变异但仍保持母本的大部分特性。  相似文献   

17.
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组培苗(‘晚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 Globe’)和室外盆栽苗(‘贝达’葡萄, V. riparia × V. labrusca‘Beta’),研究了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0.01、0.10、0.50 g ∙ mL-1(根系干质量/培养基体积)浓度的根系分泌物显著抑制葡萄组培苗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盆栽试验显示葡萄根系分泌物在低浓度的情况下促进植株生长,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酸(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植株生长抑制显著,PAL和SOD活性被激活,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9.16%和10.35%,MDA含量增加。LC-MS检测结果确定葡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两种酚酸类物质,推断含有软脂酸、1–二十一醇、柠檬酸、乌头酸、β–谷甾醇、邻苯二甲酸和没食子酸。采用‘山河二号’葡萄(V. amurensis × V. riparia ‘Shanhe 2’)组培苗检测证明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葡萄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保罗塔’番茄为试材,在开花前7 d和开花后10 d分别对花蕾和果实表面喷施浓度为600和800 mg · L-1的细胞分裂素(CTK),分析CTK对番茄子房和果实生长以及二者表面的光吸收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TK处理后能明显促进番茄子房和果实膨大。其中,600 mg · L-1 CTK对子房纵径增长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800 mg · L-1 CTK;而800 mg · L-1 CTK对果实纵径增长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600 mg · L-1 CTK。600和800 mg · L-1 CTK分别使子房表面和果实表面的吸光系数Abs维持在较高水平。番茄子房表面和果实表面的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原初量子效率Q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随着时间进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qN则呈逐渐升高趋势。600和800 mg · L-1的CTK分别使子房和果实表面叶绿素a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能力(Q和ETRmax)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说明番茄喷施CTK后,提高了子房和果实光能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从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β–氨基丁酸(BABA)能否缓解Cd胁迫对菊花生长和生理代谢的毒害作用,以耐Cd型菊花品种‘钟山金葵’和Cd敏感型菊花品种‘钟山丹桂’为试验材料,用1/2Hogland营养液培养,研究了200μmol·L-1 Cd单独处理和200μmol·L-1 Cd+0.2 mmol·L-1 BABA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生长、生物量、Cd积累和转运、根尖Cd流量以及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菊花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脂过氧化伤害。耐Cd品种‘钟山金葵’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好,能快速、大量地合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来减轻Cd胁迫的毒害作用。BABA能改善Cd胁迫下菊花的生长,缓解Cd胁迫对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BABA还可减缓Cd胁迫下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但并不增加脯氨酸的含量。耐Cd品种‘钟山金葵’根尖Cd离子流量大于Cd敏感型品种‘钟山丹桂’,能积累较多的Cd,并可以利用老叶贮存Cd,且受害程度较低。BABA能促进Cd胁迫下根系对Cd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但对Cd在地上部不同叶位中的分布无影响。BABA处理可以促进菊花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