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秋煤矿21112工作面为二分层开采,上部一分层为21111工作面,回采期间切眼出现淋水现象。为有效缓解上分层积水对工作面正常回采造成的影响,因此随着工作面正常推进,在切眼施工疏放水孔,解除上分层水害威胁。通过疏放水不仅消除了上分层积水对工作面的水害影响,同时大大较少了产出煤中所含的水份。  相似文献   

2.
李海鹏 《山东饲料》2013,(29):236+322
古书院矿开采时间长,采空区范围面积大,裂隙发育,开采水平已延深至15号煤层,上覆老空区积水隐患日益突出,15号煤层基底奥陶纪石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局部区域为带压开采。因此,必须掌握我矿井田范围的水文地质情况,才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水文监测系统能够全面、具体、实时地为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矿井生产过程中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有据可查。  相似文献   

3.
胜利矿五井是年产5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主要以综采为主,炮采主要开采地条件复杂,受构造影响以及不布置综采的边角块段,一般走向较短,采用长壁回采不仅工作面单产低,万吨掘进率增高,炮采高产高效,针对这一情况,矿井在采区上部边界两断层之间开采S311工作面时,采用对拉工作面进行双面联采,在采区受河床冲刷和断层影响的N418-2工作面采用将上下区段工作面联采,进行双机单风巷双面联采缓解了炮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合理设计,利用安装管路、阀门、使用探钻安全将采煤工作面上部采空区积水放出,消除水患威胁,实现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
徐福林 《山东饲料》2013,(14):309-310
本文主要针对王家营青利煤矿八层煤层群上部主采层3#中厚突出煤层。在1301首采面运输巷应用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实现了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减少了半煤岩巷道掘进率,缓解接续紧张。无煤柱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U"型通风,工作面增大通风压力及风量,减少工作面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气降雨、地表水、上覆含水层、奥灰水、采空区积水、相邻矿井积水、构造、井筒水八个方面对雪坪煤矿充水性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生产建设过程中应该预防的重点,为指导今后的探水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王家营青利煤矿八层煤层群上部主采层3#中厚突出煤层.在1301首采面运输巷应用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实现了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减少了半煤岩巷道掘进率,缓解接续紧张.无煤柱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U”型通风,工作面增大通风压力及风量,减少工作面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贺西煤矿24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结合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分析了2406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及裂隙发育特征。根据2406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分析,来自上邻近层及上覆煤层采空区的瓦斯涌入引起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采用顶板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抽采,提高了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有效降低了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为治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超限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离柳矿区瓦斯治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采面的开采,在采后形成冒落区,采场上覆岩层载荷全部作用在工作面前方的煤壁和采后冒落的岩体上,这样在工作面前方就形成了超前压力区。为保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止采面上下巷顶板由于超前压力冒落,必须采取超前支护。现在煤矿中最长用的超前支护方式就是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压随之增大、对采掘工艺和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回采工艺可一次将所开采煤层的全部煤体采落,在采空区形成极大的冒落带空间,使得采空区通常积聚高浓度的瓦斯。而采空区瓦斯的突然释放,经常造成工作面、回风巷瓦斯超限,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本文通过对11326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埋管深度及瓦斯浓度分析,较全面的阐述了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深度与抽采浓度之间的关系,对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抽采管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行探采结合是生产勘探技术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在我国许多矿山已取得丰富经验。特别是地下开采矿山,有大量开采工程可以与生产勘探结合使用,探采结合更是大有可为。米底莫铜矿通过近三年的探采结合,工艺已近成熟,结合多家单位对矿段的阶段找、探矿成果,和米底莫矿段现阶段生产实际,对区域近三年的探采模式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对矿区下一步找探矿、生产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祁东煤矿7131工作面工程地质特征,建立工作面的三维地质模型;根据工作面实测岩体力学参数及实际边界条件,利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开采引起的上覆岩体运移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由此引起的塑性破坏、应力场变化、位移场量级变化,讨论了工作面上覆岩体的"两带"发育范围、破坏形式及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采高综放面矿压规律是指导工作面安全高效高回收率生产的依据,以某矿8103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对大采高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得出:8103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5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为13~15m,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为10400KN,占额定工作阻力的70%,动载系数为1.45左右;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40m,应力集中系数为1.85~2m,峰值点距煤壁13~15m。研究成果为8103工作面顺利回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自然发火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本文分析了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开采工作面的自然发火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工作面防火措施,为相似条件下的旺采工作面防火工作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煤矿是工业生产的基础,煤矿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每年都会探明上万亿吨的煤矿,由于我国的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开采石油的互补资源,煤矿资源的安全开采被我国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根据煤矿生产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山压力的测试,从而能够提高采煤工作面初采的安全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面出现沉陷的问题,使我国的采煤工作面初采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张家湾矿薄煤层蹬空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本文通过对8号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和受采动影响后8号煤底板压力分布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了房柱采空区上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分析了8号煤层顶板破坏程度及其对矿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中部与机头部矿山压力高于机尾部分,在底板弯曲下沉位置,8201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3.2~63.2m,平均52.7m,周期来压步距从5.4m~24.8m,平均14.2m,工作面顶板并不是同时进入来压状态,工作面中部要早于工作面两端头,约滞后5~10m,工作面中部来压强度要高于工作面两端头,建议在回采期间加强各项关键参量的监测,重点监测支架工况、危险区底板承载力及底板出水量,提高推进速度,避免采场底板充分破坏,做好顶板管理工作,预防和及时处理采煤机、支架等设备的歪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某煤矿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得出结论 :该矿5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01采区的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放煤方式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方式。5号煤层年推进度475m,采区回采率75%。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同忻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临空巷道显现的原因,提出临空巷道矿压控制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保护综放工作面临空巷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某煤矿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得出结论:该矿5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01采区的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放煤方式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方式。5号煤层年推进度475m,采区回采率75%。  相似文献   

20.
顶板失稳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具有区域局部性、动态性的复杂系统。对顶板失稳进行综合控制,保障安全开采,就必须对开采扰动下的顶板稳定性进行综合的分析,从保障系统性安全和科学优化与综合控制考虑,采用"强帮固顶"控制模式,实施了"锚-网-索"综合支护措施,为大采高工作面安全生产与工作面巷道畅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