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通过对3WF-3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6旋翼天翼植保无人机、TSP-60(S)热力烟雾水雾机、WS-18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WJD-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5种新型施药器械在大田实际工作效率、能量损耗、兑水用量、防治效果的对比,基本弄清了参试喷雾器械在大田防治作业中基本性能和存在的优缺点,对于开展大田统防统治作业科学选择植保施药器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植保无人机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植保无人机和人工电动喷雾器2种不同施药方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实际产量及最终效益均优于人工电动喷雾器防治。植保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传统喷雾设备防治作物病害,从而达到省时、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喷雾器械对农药的沉积量有较大影响,为研究喷雾器械对沉积量和防效的影响,本研究以20%吡虫啉可溶液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电动喷雾器、热雾机、静电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4种器械在温室大棚中施药,比较单位番茄叶面积上药剂的沉积量,并调查各处理对白粉虱防效。结果表明,当吡虫啉有效施用剂量为40.5g/hm~2时,采用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吡虫啉的原始沉积量分别比电动喷雾器施药高51.92%和46.63%,比手动喷雾器高61.64%和56.01%。当药剂施用量相同时,采用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喷施吡虫啉防治温室白粉虱,药后1,3,7d各处理的防效均优于采用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施药。药后3d,各剂量处理防效为7d内防效最大值,当吡虫啉有效剂量为40.5g/hm~2时,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处理对白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0.55%和71.92%,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的57.9%和54.22%。由此可见,喷雾器械、沉积量和防效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就这4种器械而言,在大棚中建议使用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器。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静电电动喷雾器与普通电动喷雾器防治蔬菜害虫的效果和单位面积药液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选用5种生物药剂采用叶面喷雾施药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3种害虫,静电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平均死亡率为86.48%,通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的平均死亡率为83.56%。统计分析表明:静电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与普通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之间,害虫死亡率差异不显著。2静电电动喷雾器施药,药液用量为15L/667m~2,采用普通电动喷雾器施药,药液量为60L/667m~2。采用静电电动喷雾器比普通电动喷雾器施药减少药液量45L/667m~2,即节约药液量75%。表明在害虫死亡率相当的前提下,静电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显著提高了药液和药剂的使用效率,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真正适合高秆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器械,开展了不同施药器械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WSZ-0610型六旋翼电动植保无人飞机防治效果、喷雾作业性能好于3WFY-800型风送式高效远程喷雾机、3WH-36T车载式动力喷雾机,适合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大斑病喷雾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植保无人机对莲藕田斜纹夜蛾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2018年进行了大疆MG-1型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用药剂量条件下,大疆MG-1型植保无人机施药后7、14d对莲藕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3%、88.55%;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14d对莲藕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8%、87.81%。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均达到很好的防效,防效相当,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不显著。植保无人机应用于莲藕田斜纹夜蛾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省工、省力、节约用水量、对莲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施药对纹枯病、二化螟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效及应用前景,2016年在衢州市衢江区进行植保无人机与常规电动喷雾机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药剂条件下,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纹枯病病指防效植保无人机施药分别为90.3%和94.7%,均明显优于常规电动喷雾机施药药效84.4%和49.7%。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为96.0%,而常规电动喷雾机施药为72.4%。植保无人机防治区比常规电动喷雾机防治区增产2.1%。另外,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效率比常规电动喷雾机高51倍。植保无人机施药能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危害,并可作为替代传统常规药械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9.
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明植保无人机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效及应用前景,2016年笔者进行了大疆MG-1型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用药剂量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均达到很好的防效,防效相当,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不显著。植保无人机应用于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具有防治效果好、省工、省力、节约用水量、对水稻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验证静电喷雾器的防治效果,选用生产上对茶饼病有效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等3种农药,分别采用静电喷雾施药和常规喷雾施药2种施药方式开展茶饼病防治试验,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电喷雾,药后7 d和药后14 d 3种药剂对茶饼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7.3%和91.1%,均高于常规喷雾(82.8%和82.2%)。说明采用静电喷雾技术施药防治茶饼病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推广机动施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担架式和背负式机动喷雾的施药方式,与手动喷雾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担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3种器械对油菜菌核病进行药剂防治,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机动喷雾器作业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农业植保施药落后、农药使用量大、有效利用率低、现代施药装备缺乏等关键问题,设计出一种可变雾滴直径农业喷雾机喷雾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08124.6),并设计出3WD-12(24)型采用可变雾滴直径农业喷雾机喷雾装置的农业喷雾机械。试验结果表明,雾滴直径在13~90μm之间变化,喷雾的药液流量可在440~660 mL.m in-1之间调节,比常规的喷雾机节约了1/3以上用药量;实现植保机具一机多用,既能喷雾又能喷烟,且可实现对搭架式葡萄和果园等进行立体喷雾或喷烟,配套可变地隙拖拉机植保作业;根据喷雾作业对象及生长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喷雾方式,从而可以达到高效施药、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TH80-1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TH80-1型植保无人机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在相同的药剂配方条件下,TH80-1型植保无人机施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0.83%、81.23%、91.04%,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66.76%、69.32%、87.33%;施药后7、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6.62%、91.22%,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并且均优于传统人工喷雾器喷洒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植保器械对甜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及热力烟雾机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热力烟雾机的施药效率分别是电动喷雾器的32.5倍和5.8倍。在相同药剂配方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后14 d对玉米螟的校正防效达到90%左右,收获期果穗相对防效超过75%,热力烟雾机防效均低于60%;电动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施药对乳熟期小斑病的防效达到56.6%和58.7%,对南方锈病的防效达到71.4%和61.2%,均显著高于热力烟雾机;测产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的增产效果最好,达10.9%。植保无人机可用于甜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效率和防治效果均优于人工喷雾器喷洒,热力烟雾机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3种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大棚番茄灰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腐霉利3种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大棚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力烟雾机和烟剂的防效较好,第4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6.32%、78.36%,均显著高于喷雾方法的防效,工作效率分别提高6.5倍和14.0倍,防治成本比喷雾方法分别节省53.94%和67.73%.  相似文献   

16.
一、使用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如丁草胺在水稻本田初期施用易造成褐斑,地乐酯在小麦、菜豆生育期用迷雾机施药易产生叶斑,甲草胺在十字花科植物上施用着药处易产生白斑,扑草净在花生、大豆作物苗后喷雾易产生叶片枯斑等  相似文献   

17.
阿维菌素无人机喷施的沉积特征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剂型农药使用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喷雾后,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阐明不同剂型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农药雾滴采集器械和水敏纸采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农药沉积量。在施药量(a.i.)45 g/hm~2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喷雾的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密度低于电动喷雾器。无人机喷雾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为由上到下递减,电动喷雾器在水稻冠层的沉积由上到下分布均匀。5种剂型应用于植保无人机喷雾的雾滴粒径由小到大依次为干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和水分散粒剂,沉积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乳油和悬浮剂,沉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在施药量(a.i.)45 g/hm~2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干悬浮剂防效最高,电动喷雾器各剂型防效无显著性差异。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稻田喷雾,5种剂型中干悬浮剂在无人机喷雾中效果最好,同一施药量下干悬浮剂防效最高,与其他剂型差异显著。与植保无人机相比,5种剂型在电动喷雾器上的喷雾效果和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施药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传芳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61-162,164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念从普遍防治发展到精确管理,施药技术也围绕这一理念的转变,不断创新。地面施药新技术主要有精准施药、TIT法、注射、虫道注射、缓释药包、风送式静电喷雾。对于传统的航空施药,则在选择、研发适合植保作业的航空器之外,还可以对施药器具进行改进,选用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提高施药效率,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的药剂种类、合理施药时间及科学施药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取田间试验的方法,筛选了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药剂种类,并开展了不同施药时间和不同施药器械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有23种常用药剂对黄瓜上12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防治霜霉病及灰霉病时,可选择烟剂熏蒸的方法,防治白粉虱及烟粉虱等虫害时可考虑烯啶虫胺灌根的方法。若采用药剂喷雾防治,10月底以后至翌年3月底以前,上午是最佳喷雾施药时间,10月底以前和3月底以后,下午为最佳喷雾施药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防治烟草赤星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表明,顶端戴帽、茎基部施药、叶面喷雾等化学药剂的施用方式对赤星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随时间的推移,顶端戴帽、茎基部施药方式的相对防效均呈降低趋势;菌核净(40%)叶片喷雾3~4次后,防效达80%以上,持续时间较长,基本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顶端戴帽方式以含10%宝利安防治效果最好,其浓度对防治效果影响不大。不同处理的赤星病阶段性病情指数与旬平均温度、旬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次喷雾40%菌核净处理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对赤星病的影响。在烟叶生产中可采用4次40%菌核净叶片喷雾方式提高对赤星病防治效果,10%宝利安顶端戴帽方式也能达到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