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正国家林业局日前公布了全国6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海南4个湿地公园试点上榜,其中包括海口五源河湿地公园、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同时,海南新批准建立的5个省级湿地公园,全部集中在海口。根据《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全市将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50余个湿地公园和小区,朝着"湿地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1):83-86
以山西省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景观环境开发等方面探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原则及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在规划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保护的问题,必须本着生态环境为先的理念和创新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实施资源保护与景观环境开发,为今后研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兴的湿地保护概念,融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于一体,为更好地利用湿地资源,就湿地公园建设的选址、建设范围以及部分规划的要求和规划方法进行介绍。认为湿地公园选址应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湿地公园布局应能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应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等;湿地公园专项规划要包括保护与恢复规划、宣传教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湿地景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相似文献   

4.
周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8-11821
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和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从生态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从规划分区、地形改造、水系规划、道路系统、种植设计、建筑设施等方面论述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银川阅海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文章从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及实施情况、生态景观的建设概况两方面阐述了银川阅海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概况,表明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湿地的评价研究是当今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新兴模式,对它的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湿地资源珍稀,但被关注较少.本文结合西北地区自身特点,提出旨在综合体现城市湿地公园结构和功能的评价体系,并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加以说明,以期为西北地区城市湿地的评价研究和保护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1):80-82
通过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活动的关键因子,整理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的3个主要途径(控制人为干扰、营造湿地水域生境以及营造植被群落生境),并提出构建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公园保护区域划分、地形设计、水深控制、植物群落规划、人工生态岛屿、生态护岸、鸟类招引设施等,从而使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造更加科学合理化,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江湿地公园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是该省继杭州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后的又一个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为一体的自然景观。5月13日,在台州市园林局副局长丁宏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永丰镇的三江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轲  刘红玉  王翠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65-7467
在对城市湿地和城市湿地公园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城市湿地公园展开多尺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分析其不同尺度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及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使城市-湿地-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娜 《吉林农业》2011,(8):195-196
结合城市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国内外城市湿地建设的现状,展望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趋势。建议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从控制生活垃圾污染,加强技术支撑,建立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经济政策、法制体系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加强涅地公园的科研工作等几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常见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Ⅰ级(>13.5)植物群落景观4个;Ⅱ级(12~13.5)4个;Ⅲ级(10.5~12)9个;Ⅳ级(<10.5)1个。绝大多数样地位于前3级,说明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论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34-135,154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在认真分析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所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湿地公园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百度、大众点评、携程网等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将相关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景区环境、活动项目、旅游景点、设施服务、背景文化等5个方面分析游客对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景区环境评价较高;对于在景区内开展的休闲娱乐等活动情况较为满意;对于湿地公园的背景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在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城市湿地公园的深度旅游开发应在保持特色优势,改善设施服务,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恢复角度对淀山湖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结果表明,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须根据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上海淀山湖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并针对该景观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晓  栾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44-18246
功能分区是公园规划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归纳、分析我国部分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以及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外的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作比较,阐述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模式,提出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的设想,并试图寻求理论依据,以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雁鸣湖湿地森林公园控制性规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湿地保护区规划和湿地公园规划已经逐步成为生态园林城市、森林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但把湿地和森林结合起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控规还较少,本文针对雁鸣湖湿地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现状、背景,从总体发展策划考虑,主要注重其总体功能布局、生态保护与培育规划和植被景观分区规划等,以期可以供其他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湿地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已成为了实现资源保护最重要的途径。西洞庭湖湿地属内陆湖泊芦苇沼泽型湿地,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该文分析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从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两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态旅游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域,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为苏北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在对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基础上,总结洪泽湖湿地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