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信息荟萃     
《四川农业科技》2012,(9):60-61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取得好成绩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主产区攀西、川南蚕区克服前期低温、后期干旱天气导致桑树发芽推迟,蚕种发种量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机遇,精心指导部门、龙头企业、蚕农采取多种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春蚕仍取得了养蚕数量略减,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主产区攀西、川南蚕区克服前期低温、后期干旱天气导致桑树发芽推迟,蚕种发种量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机遇,精心指导部门、龙头企业、蚕农采取多种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春蚕仍取得了养蚕数量略减,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受到春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春蚕期前期气温偏低,导致桑树发芽推迟、长势缓慢以及蚕体瘦小、抗逆性降低,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造成减产。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总结了低温下春蚕高产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抓好桑园春季管理,想方设法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合理用叶;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加强温度管理;建立各种消毒卫生制度,严格消毒防病等,以期确保春季蚕作安全,使广大蚕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凤城市春蚕生产的重灾之年。严重的干旱和蚕寄蝇爆发,使春蚕大面积减产,全市春蚕平均单产仅18千粒,比正常年景减产40%,导致秋蚕种茧不足,千粒种茧价格暴涨到700元的空前高度。弟兄山镇放养春蚕63把,尽管受灾严重,但平均单产仍达到21.6千粒,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20%,每把产值平均达0.97万元,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效果。镇蚕业站通过以下几项工作,为蚕农增收奠定了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乔良 《云南农业》2005,(11):21-22
秋茧生产是蚕茧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生产环节,是蚕农增收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养秋蚕与春蚕大不同,受气候、桑树生长管理、病害发生重等的制约,尤其是秋蚕易感染蚕病,秋蚕较春蚕难饲养。本文从布局、培管、控病、饲育等方面,全面阐述养秋蚕提质增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阳县走科技兴蚕之路,致力于优质、高产、高效蚕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9989.7亩,蚕茧产量280万公斤,茧质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蚕农每养一张蚕种平均收入366元。今年桑园面积达到2.4万亩,春、夏、中秋三季蚕农平均每张蚕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98.79元。 在发展“三高”蚕业中,海阳县丝绸公司的主要做法为: 一是组织保证。该公司及时制定转换机制、强化管理、依靠科技、保证产量质量、多创经济效益的生产发展思路。特别是把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密结合蚕桑生产实际,以应用技术为主,抓住重点,全力攻关,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县、站、村三级科技网络,加强领导。县丝绸公司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和蚕技科,统一领导全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蚕桑生产,安徽省休宁县2003~2004年两季春蚕引进安徽省鉴定并要求重点推广的新蚕品种"黄山×平湖",两年都取得成功,为蚕农增加投入12.8万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桑西移”政策的实施,云南省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蚕区.楚雄州作为云南省的主要蚕区之一,2012年底楚雄州有桑园面积9 182.7 hm2(其中新栽820.7 hm2),投产桑园5 530.8 hm2,全年饲养蚕种71 369张(盒),其中夏秋蚕饲养蚕种55 372张(盒),占全年饲养量的77.6%,全年鲜茧总产量2 492.1 t,鲜茧总产值9 544.2万元,蚕农户均蚕茧收入5 307元,桑园面积、投产面积、饲养量、产茧量、产值、蚕农户均蚕茧收入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7.9%、2%、6%、8%、22%和10.5%,蚕桑生产在蚕区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蚕农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1简况与效益 五龄蚕斜面条桑育技术方便、省工、节本,减少蚕病发生,尤其能缓解蚕桑生产与粮棉生产争工争时的矛盾.2001年我镇506张春蚕,其中278张推广此法,以后在我镇春蚕饲养中此法使用率达80%以上.据对14个行政村28个蚕农典型考察:人均管理张数增1.5张,节省桑叶11.3%,蚕座简单且缩小面积9.5m2/张,蚕发病率降低3.2%,每张蚕增产鲜茧4.73kg,每张产值净增收益114.86元,全镇累计增收10.3万余元.  相似文献   

10.
李闻 《当代农业》2013,(24):20-20
秋蚕结束了.顾维才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养蚕收入:小蚕共育合作社春秋两季共育蚕种1000多张.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周边480户蚕农共育小蚕增收200多万元。“小蚕共育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呢,”顾维才开心地说.  相似文献   

11.
冯驰 《新农业》2006,(12):12-12
春蚕生产为秋蚕生产提供种茧,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秋蚕的丰歉。近年来,凤城市春蚕生产中死笼现象有所增加,损害了蚕农利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桑园多种经营 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斯文 《新农村》2013,(7):28-28
近几年来,浙江省海盐县蚕桑生产由于蚕茧价格不稳,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影响蚕业经济的发展和蚕农经济收入,蚕桑生产严重萎缩。全县蚕种发种量,从1993、1994年的16万余张,降至2011年的7万张左右。蚕种场的蚕种制种从1999—2002年的18万余张,降至2011年的2万余张。为此,对如何综合利用桑园土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此次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地震重灾区的桑园、蚕种冷库、催青室、蚕房、蚕具、蚕茧收购站等严重损毁,导致全省桑园损毁3万亩、蚕房损失10万m2、蚕具等设备损失500万元、蚕种冷库设施设备损失800万元、蚕种催青室经济损失300万元、鲜茧收购站房屋经济损失2000万元、蚕种场损失900万元,预计全省蚕桑行业损失达12500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4.
我省农村养蚕一般可养5批次,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春蚕饲养比例占全年饲养量的40%左右,而夏秋蚕占60%左右,夏秋蚕能否优质高产,对全年养蚕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秋蚕饲养时间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经历3个多月,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环境条件差,同时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桑树的病虫害多。要夺取夏秋蚕高产优质,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4条措施:1.选用优良的夏秋蚕品种优良的蚕种是确保丰产的重要前题。选用夏秋蚕种,不但要考虑优质高产,更要考虑抗高温和抗病虫害。目前,多选用我所选育的“芙蓉×湘晖”“、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蚕农养蚕房短缺的问题,蚕农可以在自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搭建简易大棚饲养大蚕.有的蚕农干脆就把大棚搭在自己的桑园旁,远离了住房,做到人蚕分离,减少了病菌感染机会;远离农药、卫生杀虫剂中毒的危险;还缩短了采叶的距离,也方便了蚕沙还园.大棚养蚕节约劳动力,大蚕期可采取条桑育、地蚕育、少回育、饲养操作简便,5龄期不用每天除沙,春蚕条桑育一般可节约用工50%,每张蚕种可省工8~10个,节约养蚕设备80%;冬季还可以在大棚内种植食用菌或返季蔬菜,起到充分利用大棚,达到养蚕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汉友 《新农业》2001,(7):46-46
辽宁省属二化性蚕区。春蚕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秋蚕的放养,因此,养灯春蚕不但可以增加放养春蚕的收入.同时也给秋蚕放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几年由于干旱,给春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致使春蚕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给广大蚕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在春蚕已上山.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今年又是一个春旱的年份、在干旱的条件下,如何养好春蚕是广大蚕农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干旱的条件下养好春柞蚕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今年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江苏、安徽皖南山区桑树发芽推迟10-12天,春蚕发种也推迟了一周左右:西南地区夏蚕养殖由于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桑叶供给也非常紧张。为此,为确保蚕用叶不缺,各地农业技术部门和蚕桑站引导蚕农开展1~3次桑树叶面追施天杰有机钾肥和螯合铁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蚕茧收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许多蚕农今春准备扩大养蚕规模。养蚕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蚕茧的收购价格以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要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除选用良种、加强饲养管理外,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至关重要。眼下春蚕生产即将展开,为了帮助广大蚕农做好蚕病防治工作,本报本期推出"蚕病防治专版",供养蚕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方绍光 《云南农业》2008,(10):19-20
在蚕桑生产中,夏秋蚕饲养因气候条件不好、桑叶质量差、病原累积多等因素影响,与春蚕相比发病率较高,蚕农常常说:“蚕难养、病难防,产出效益差”。为此,有些蚕区,特别是零星蚕区,蚕农都有多养春蚕,少养或不养夏秋蚕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应有的亩桑产出效益。通过探索总结并推广普及夏秋蚕饲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夏秋蚕的发病率,提高夏秋蚕饲养的产出率,从而扩大夏秋蚕养殖范围,增加夏秋蚕饲养量,是提高亩桑产出效益,增加蚕农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蚕体发育不齐,将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部分蚕农发现蚕体发育不齐、开差较大,造成产茧量降低,经常把原因归结到蚕种质量上,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蚕体发育不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蚕农技术处理不当,造成蚕体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