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三种处理下(BNP毛竹增长剂、毛竹专用肥和不施肥)毛竹林的发笋数量、成竹率和新竹胸径以及立竹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增加了毛竹新分株数量,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BNP毛竹增长剂专用肥不施肥。施肥提高了毛竹林新竹成竹率,施BNP增长剂(50.48%)和专用肥(46.18%)的毛竹林成竹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25.57%)(P0.05),但BNP毛竹增长剂与专用肥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肥可促使胸径变大和竹林结构年轻化,施BNP毛竹增长剂的毛竹林成竹胸径(10.40±0.17 cm)显著高于不施肥毛竹林成竹胸径(P0.05),且其Ⅰ度竹比例(37.56%)也分别是专用肥的1.27倍、不施肥的2.59倍。  相似文献   

2.
红哺鸡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中采取施用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种绿肥与不施肥等不同措施,结果是采用A处理(劈山+全锄)和D处理(种绿肥)在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相差不大,而B处理(劈山+全锄+化肥)和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明显优于A、D处理,特别是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为红哺鸡竹的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毛竹BNP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与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其对毛竹生长状况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不施肥处理的竹径、提早出笋数与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对照处理的笋径、提早出笋数与经济效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竹腔施肥能有效增加竹林产量与经济效益,适宜在武平县山区竹林中推广应用。不同处理的发笋数、笋径、成竹数、退笋数的差异不明显,可能是施肥对比的试验时间的影响。初步试验表明毛竹林竹腔施肥在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上具有一定的效益,可为武平县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毛竹增产剂配方筛选及竹腔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毛竹林连续5a的竹腔施肥试验,分析毛竹增产剂配方中各试验因素和水平之间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出笋数及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竹腔施肥前、后总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均水平与试验前水平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年均出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62.8%、16.9%、69.0%和17.9%。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笋产量、成竹率分别提高了75.0%、15.2%、79.7%、35,2%,年均增加收益115.9%。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三明市对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潜力与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传统土壤施肥与不施肥3种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新竹成竹数、新竹平均胸径、春笋出笋量和冬笋产量,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25.4%和34.6%、5.6%和7.8%、14.6%和31.9%、55.8%和105.2%;竹腔施肥与土壤施肥间施肥效果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宜黄县竹腔竹蔸施肥绩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试验调查了竹腔竹蔸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除林分平均胸径没有差异外,林分立竹度、新竹量、新竹胸径、发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6.2%、53.6%、6.9%、49.3%和7.9%,总体效果明显;不同施肥类型相比,以竹腔施肥为好。并对加强竹腔(蔸)施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甜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黄甜竹发笋数、成竹数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土除草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几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雷竹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析对比竹腔施肥、普通施肥和不施肥3种处理对雷竹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腔施肥与普通施肥和不施肥比较,出笋数量分别增加12.11%和33.26%,退笋率分别降低3.3%和4.2%,经济收益分别提高14.0%和33.4%,新竹平均胸径分别增加0.25 cm和0.35 cm。综上所述,施肥对产笋量、成竹率、新竹径级和单位面积收益上均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同施肥方式其作用效果为: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不施肥。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笔者在祁门县开展了毛竹实生苗培育和造林试验,总结了毛竹实生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及其实生林竹高、胸径和笋成竹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5年竹高生长增长较快,年均增高100cm以上,6年后高生长率逐年降低;1~8年生时,胸径生长较快,到第8年时,竹林平均胸径达6.8cm;1~3年,发笋成竹率较高,每丛年发笋成竹超过10株,第4年后逐年下降;笋成竹数与竹高、胸径呈负相关,即随竹高、胸径生长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整地施肥处理对毛竹生长及收入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法对毛竹生长与不同整地、施肥处理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竹不同整地、施肥处理之间的出笋数、新竹成竹株数和成竹率、胸径差异极显著。经过整地、施肥的A、B、C、D标准地的出笋数、成竹株数和胸径均大于不整地、施肥处理的E、F标准地。经过全垦深翻、施肥的毛竹收益较高,可达1.14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对江西靖安太平洲毛竹林进行毛竹专用矿渣肥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毛竹新竹胸径、枝下高、成竹数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根据试验得出矿渣肥影响毛竹胸径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8 kg、株施;影响毛竹枝下高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影响毛竹成竹数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后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林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的精准施肥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毛竹纯林,在样地经垦复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毛竹专用肥(ZYF)、矿渣肥(KZF)和不施肥(CK)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块20 m×20 m的样地,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毛竹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肥料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毛竹专用肥处理出笋数和退笋数最高,分别较对照高出19.48%和51.17%,矿渣肥处理较对照处理分别高出16.05%和16.96%;而矿渣肥处理的成竹数最高,其次为毛竹专用肥处理,二者分别比对照高175、108株/hm~2。不同施肥处理间,竹笋地径总体呈毛竹专用肥处理最高,其次分别为矿渣肥和对照处理,而笋高在不同处理间的波动较小。2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新竹胸径和大径材毛竹的比例,并以毛竹专用肥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毛竹专用肥处理新竹枝下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矿渣肥与对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毛竹专用肥更有利于作为以生产竹笋、大径材竹为目的的毛竹林培肥措施,矿渣肥对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短期肥效低于毛竹专用肥,可能与其为缓释肥有关。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BNP竹腔施肥增效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竹标准样地,开展了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新竹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位面积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新竹胸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3%、51.9%、26.3%、21.2%、65.6%。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营措施对麻竹林培育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屏边县的麻竹林进行了3种经营措施对麻竹林培育效应影响的试验.经连续4年的培育效应观测得出:3年生时不同经营措施处理的麻竹林竹丛保存率均达95 %以上.1~3年麻竹林的竹木发笋高峰期均在7~9月.1年生麻竹林的竹木发笋数量、新笋平均地径、成竹数量、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表现最好的是经营措施处理2(每年施N、P、K复合肥2次,松土、扩塘、除草抚育2次),其次是经营措施处理1(每年施N、P、K复合肥1次,松土、扩塘、除草1次),表现最差的是经营措施处理3(对照,每年仅进行松土、扩塘、除草抚育1次,不施肥).在2~3年生对麻竹林进行抚育间伐,此举促进了麻竹林的发笋和竹株的生长.其2年生麻竹林竹木的发笋数量、新笋平均地径、成竹数量、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表现最好是经营措施处理2,经营措施处理1和处理3的麻竹竹木发笋数量相等,但经营措施处理1的新笋地径、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比经营措施处理3大;3年生麻竹林竹木发笋数量最多的是经营措施处理3,其次是经营措施处理2,最后是经营措施处理1;新笋地径最大和成竹率表现最好的是经营措施处理2,经营措施处理1和处理3相近.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8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分别采取垦复+除杂(处理A)、垦复+除杂+施肥(处理B)、垦复+除杂+施肥+灌溉(处理C)等不同经营措施组合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组合对毛竹笋竹两用林笋产量和毛竹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冬笋、春笋产量和产值,成竹数、胸径、高度、立竹数、立竹产值排名均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年总产值处理C比处理B高出7.3%,比处理A高出25.1%。说明灌溉、施肥是毛竹笋竹两用林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垦复+除杂+施肥+灌溉是毛竹笋竹两用林最佳的经营模式,施肥和灌溉加入常规经营组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锯决大母竹造林种源不足且成本过高的问题,2001年开始进行了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林成材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平均地径、单株发笋数及发笋成竹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株数对平均地径影响较大,以2株为佳,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的差异对平均地径影响不显著;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单株发笋数都有极显著影响,保留2株,施复合肥、磷肥和尿素分别0.5、0.1和0.2kg及1月、6月施肥,单株发笋数最多;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毛竹发笋成竹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施肥种类对毛竹林地土壤性质及出笋成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速效性养分,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同一土层毛竹林地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及通气度等土壤孔隙组成指标呈现出有机肥对照复合肥。毛竹林施肥后,其出笋数、成竹数及成竹胸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楠竹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后疏伐保留立竹株数、施肥种类、数量及季节对竹林平均地(胸)径、发笋数、发笋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平均胸径连年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最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具有发笋期长、发笋量大、生长适应性广、材性好等特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试验研究了底肥类型(农家肥、复合肥)、栽植季节(春季、冬季)、栽植方式(双头带蔸埋秆栽植、单株栽植)对佯黄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肥类型间对佯黄竹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对发笋数和成竹数则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式对佯黄竹成活率、发笋数和成竹数均有显著影响;底肥类型、栽植季节和栽植方式的不同处理组合对佯黄竹成活率、发笋数、成竹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施复合肥底肥,春季采用双头带蔸埋秆栽植方式在成活率、发笋数、成竹数3个指标上均表现最优,成活率达到96.7%,发笋数达到8.3株/丛,成竹数达到6.7株/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