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新828冬小麦品种被河北省农业厅列为小麦良种。近年来,在定州市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已成为定州市小麦生产上一个主要栽培品种。该品种以抗到能力强,抗病性突出,产量高等特点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石新828冬小麦由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育成。2005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虫性强、商品性好、抗寒性好、高抗倒伏、田间长势长相好、落黄好等诸多优点,深受种植户的欢迎。近年来,该品种以其突出的综合性状,在定州市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是该市当前冬小麦生产用种上的一个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掌握今年全县冬小麦品种生长表现,给今年秋播小麦牖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甘谷县种子管理站配合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于6月下旬对全县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繁殖及大田推广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现场观摩和鉴定评估,  相似文献   

4.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作物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形态结构模型为作物理想株型筛选、高产、高效、抗倒伏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针对小麦形态结构复杂,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衡观35和衡4399为材料,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小麦叶片高度形态数据,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叶片高度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冬小麦返青后不同叶位叶片高度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叶片高度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82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在0.32~1.52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实现了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形态结构模型的有机结合,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藁优2018是河北省藁城市农科所最新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高效、抗病、抗倒、节水、早熟等六大突出特点,于200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2010年在定州市大面积推广种植,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个优质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1品种来源冬小麦N斯特拉姆潘列原产意大利,1973年引入甘肃成县种植,1996年曾被列为淘汰品种,但因其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特别抗条锈性和抗穗发芽特性为其它品种所不及,种植面积近年来又逐年扩大,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 300hm2,占冬小麦总播种面积40%,市场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06元/kg左右,已成为成县金枫面粉公司优质专用品牌。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效积温的冬小麦返青后植株三维形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叶片叶长、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模拟模型,计算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每个生长日的形态数据,借助OpenGL和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冬小麦几何形态模型,最终实现冬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冬小麦返青后生长过程可视化。【结果】在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长回归方程R2值在0.772—0.983之间,F值在10.153—340.191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最大叶宽回归方程R~2值在0.853—0.999之间,F值在17.371—4 359.236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均较好。经数据检验,叶长模型绝对误差在0—3.88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值在0.24—1.95 cm之间,最大叶宽模型绝对误差在0—0.28 cm之间,RMSE值在0.02—0.15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返青后的叶片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基于所建模拟模型计算冬小麦返青后逐日形态数据,可构造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可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动态生长过程。【结论】基于有效积温构建的冬小麦返青后叶长和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可较好预测冬小麦返青后叶片生长状态,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今年,鄂麦18、鄂麦23又被列为湖北省秋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为了使农民朋友能够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本刊特请这两个品种的育种团队谈谈——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选择宣州区近年冬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业气象观测与小麦农艺性状调查,分析测定冬小麦田间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宣州区冬小麦的主栽品种为春性弱筋红皮小麦品种;播种期从10月下旬开始11月上旬结束,收获期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初,全生育期约206d左右;越冬期冬小麦仍处于缓慢生长中,没有返青现象;小麦叶龄在拔节期达到最大;拔节后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孕穗期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段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孕穗到灌浆期是小麦叶面积的最大时段,光合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统计局公告称,今年我国夏粮总产12995万吨,其中冬小麦产量11430万吨,我国小麦依旧是丰收年景。主产区冬小麦价格整体处于平稳态势,但下旬收购价不同幅度上调。6个冬小麦托市省份全面或局部启动托市收购,中储粮总公司先后批准500余个托市收购、集并库点,总数超过3200个。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亲本复合杂交方式育成的高产强筋冬小麦品种济宁16号,半冬性、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大穗、大粒型品种.2004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6~2008年都列为山东省强筋小麦主导推产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优9507小麦品种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优质面包、方便面专用冬小麦品种,2000年3月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2000年引进我市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6个县区市种植,通过3年试验、示范,该品种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450公斤左右,比我市主推品种京冬8号、京841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4.
“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冬小麦高产稳产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出适于河北省及北方冬小麦区域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方法]以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为试材,对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不同区域多点抗旱性鉴定和产量性状分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抗旱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中同时兼具抗旱、丰产和稳产的品种(品系)为中麦12、沧麦6002和沧麦6003,临旱536具有很好的抗旱性和稳产性,邯郸00-4015具有很强的抗旱性,稳产性较差。[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区域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济南6成以上麦田都种它。亩产789.9公斤,创下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秋播3567万亩,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0%,成为我国第一大小麦品种。亩产达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济麦22"堪称"史上最牛小麦品种"。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于振文等多位国内小麦知名专家在济南组成鉴定专家委员会,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超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掌握今年全县冬小麦品种生长表现,给今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甘谷县种子管理站配合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于6月下旬对全县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繁殖及大田推广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现场观摩和鉴定评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谷县2013年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
  2012年全县秋播冬小麦34.18万亩,良种率为98.2%,重点示范推广种植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等系列品种,其中:川区大田种植表现较好的有兰天17号、兰天23号、兰天24号、兰天25号、天选43号等;干旱半山区表现较好的有天选45号、天选47号等;二阴半山及高山区表现较好的有兰天19号、兰天20号、兰天21号、兰天26号、天选50号、中梁26号、中梁27号等。这些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病增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临沂市兰山区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提出晚茬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肥料管理、水分管理、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地区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冬小麦品种、生长的特点及规律,结合大田种植的特征,总结大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良种准备、种子精选与药剂拌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今秋明春,全省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55个县(市、区)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项目实施面积500万亩,亩均节水50立方米,项目区种一季小麦可实现地下水压采2.5亿立方米。该项目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大力推广冬小麦节水抗旱品种,采取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至2次,突出浇好拔节水,适墒浇灌孕穗灌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