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乾能 《植物保护》1965,3(4):126-126
药剂治螟,是当前防治螟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药剂治螟应以毒杀蚁螟为主,结合苗情进行施药,并应“狠抓一、三代,挑治二、四代”的防治策略,抚州平原地区的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狠抓了第三代的三化螟防治,不但大大减轻了当代的为害,而且使第四代的发生量直线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与第三代防治好坏有关)。第四代发生量减少了,防治面积  相似文献   

2.
我场地处洞庭湖区。棉花生长前期常受5月低温影响而迟发;6月梅雨生理落蕾严重。棉花产量主要靠中、上部成铃,而中上部棉铃发育成熟期,往往与红铃虫第三代发生期相吻合,所以改进红铃虫药治技术十分重要。 一、药剂防治策略: 在综防措施中,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红铃虫的主要手段。红铃虫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供制定防治策略注意。 1.第一代发生很不均匀,与越冬虫源远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种群突增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 1 999年对二化螟种群在攸县稻区种植制中周年数量动态变化、嗜性和为害特征的观察 ,不同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效果对比调查 ,结合当地影响其种群发生和为害的多个因子的综合分析认为 ,气候偏暖、粗秆品种的扩种、药剂防效的降低、螟虫繁殖力的提高及种植制度和作业方式的变更是近年二化螟种群突增和为害加重的重要诱因。并提出了“依托农业防治 ,突出科学用药”的控螟策略以及“狠治一、三代压基数 ,巧治二、四代减损失 ,重治桥梁田降低转化率”的周年全程控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4~2007年的研究发现,在尖翅小卷蛾常见的预测方法,即赶蛾法、灯诱法、查卵法中,以赶蛾法最佳;尖翅小卷蛾的防治,应采取集中育秧、灌水杀蛹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采取治成虫控幼虫,治秧田保大田,狠治1代,巧治2代的防治策略,并要求连片统一防治,以提高对尖翅小卷蛾整体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陆逢胜 《植物保护》1989,15(3):42-43
棉花从现蕾到吐絮均遭红铃虫危害,过去我县采取“一代摘虫花,靠近村庄的棉田进行药治、二代普治、三代狠治”,花工用药都多。为此,我们从1982至1986年对红铃虫防治的策略进行了多点试验,采用“一代不治,二代狠治;三代挑治”。1983年至1985年在石河乡示范150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以上,增产50%;1986至1988年全县6万亩棉花,一代红铃虫均未防治,二代防治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水稻三化螟的发生、消长、防治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总结湖北省水稻三化螟48a中发生为害的消长演变和防治措施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认识了三化螟发生为害的年度间演变规律和周年发生规律。认为冬春气候(气温、雨量)、水稻栽培制度和中稻生育期等因素与三化螟为害密切相关。并从治螟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合理选择药剂、改善施药方式、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治螟策略。  相似文献   

7.
《植物保护学报》1966,5(1):27-33
水稻螟虫为重庆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常年螟害率5%左右。随着双季稻的发展,各代稻螟的种类組成有显著变化,第一、二代以二化螟为主;第三代以三化螟占绝对优势,为三代多发型。近年来由于春季气温比常年高,越冬死亡率低,发生期提早。越冬虫源多,耕作制改变,有利于发生量的积累,因此二化螟和大螟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本地螟害的新問題。越冬基数和以后各代的数量关系,受各稻型的面积比例和防治等情况的影响。各代发育进度不整齐主要受越冬場所、小气候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这些都是防治次数和时期的依据。防治本地区稻螟,宜采用“压低越冬基数,調整水稻布局,栽培防螟和药剂治螟相結合”的策略。药剂防治应因地制宜,挑治一、二代,狠治三代,少治或不治第四代。  相似文献   

8.
2代玉米螟重发原因及其与1代残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在昌图县1年发生2代.在玉米螟防治工作中,我们长期采取防治1代、压低2代的防治策略.但是,根据多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和近年的防治实践分析,1代防治效果达86%以上,2代也可能大发生.2代玉米螟发生轻重主要受7月下旬降雨和田问玉米螟赤眼蜂发生数量制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安徽沿江西部稻区发生逐渐加重,2010年呈爆发性发生。该病害传毒媒介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因无抗病性品种和有效治疗药剂,该病目前的防治策略是治虫防病、治前期保后期。太湖县是一个以单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四(2)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发生期一般在7月上旬,此时正值单季稻返青至分蘖期,是治虫防病的关键期。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效果更好的药剂品种,为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褐稻虱是我省苏北中稻区水稻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规律与苏南和沿江稻区不同,迁入代成虫通过其子代的繁殖,到第三个世代暴发危害,即形成迁入代→繁殖代→主害代的隔代暴发型相。由于夏季的温湿条件(尤其是田间小气候)和水稻生育期(特别是杂交稻)对于褐稻虱的栖息和取食都较苏南稻区适宜,故其增殖势也较苏南单季晚稻强。该区自八十年代迄今大发生的频率为46%,中等以上发生频率达77%。据此,提出在苏北中稻区对褐稻虱采取“治(2)代控(3)代”的药剂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川西稻田二化螟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平原为稻麦(油)两熟制的一季中稻区,其中杂交稻面积占70%以上,二化螟是最主要的害虫。 吴成德等(1984)曾提出狠治秧田、压上挖下的防治策略。后经作者多年验证,并对局部三、二化螟混发区的对策作了补充,形成如今的“一代主治秧田和早栽本田,压一控二,挑治二代;三化螟主发区,一代主治二化螟,二代主治三化螟,兼治其它病虫”策略。 本区二化螟仅有两代为害,由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12.
我站从1986年开始对柑桔重要害虫矢尖蚧的发生规律,在柑桔上的分布部位以及药剂防治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准确掌握防治最适时期,以树冠中下部为重点,集中狠治第一代,压低虫源基数,控制二代,减轻三代为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具体要点如下: 综合4年调查材料表明,幼蚧抗药力弱,特别是第一代幼蚧发生较为整齐,所以必须准确掌握第一代幼蚧盛发期,调查方法是:每年从4月中下旬开始,剪取带有越冬代虫态的枝条,放置在盛有水的瓶中逐日观察,查到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种群扩散机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株洲县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为害的观察,不同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效果对比调查,结合灯下虫口数量的综合分析认为,稻水象甲越冬场所广,是近年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扩散和为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依托农业防治,突出科学用药”的控害策略以及狠治越冬代成虫压基数,抛秧、移栽后3~5d狠治成虫,重治秧田减低转化率的全程控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据宿松县30a螟虫发生为害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二化螟近年发生特点是越冬场所广,基数大;发育极不整齐,蛾峰多,盛发期长;为害时间长,转株为害严重,被害症状多;三代发生为害加重。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明确减少越冬虫源、秋收灭茬、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的防治作用。提出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应改一次施药为一次重点,重发区补治、挑治。明确在新的发生情况下,各代的防治对象田、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常年植棉近54万亩。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普遍发生严重,虽然大力防治仍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据统计,山东、河北两省因棉铃虫为害减产皮棉近1亿公斤。一、四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四代棉铃虫在华北棉区历年发生较轻,有些地区往往达不到防治指标而弃治。1990年由于三代棉铃虫发生偏重,残虫量大,造成了四代棉铃虫在三省棉区中等偏重发生,鲁西北、  相似文献   

16.
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特点:一是发生数量大,增殖倍数高,田间密度罕见;二是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效差,难以控制其扩张蔓延;三是冒穿时间早,倒伏面积大,危害损失重。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是:4代迁入虫源多,迁入期早;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增殖率高;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2005—2006年后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有效控制对策是推广应用“治二压三控四”策略,强化预测预报,选择对路药剂,适期用药防治,提高防治质量,技术服务到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提出了以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为策略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矢尖蚧是柑桔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有扩大蔓延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一、发生规律矢尖蚧在江西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若虫出现于5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第三代9月中旬。以第一代幼蚧(若虫)发生整齐、集中、抗药力差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稻虱(白背稻虱为主)迁入区,主害代若虫主峰期离早稻收割期一般较近,此时施药效果差,易致农药残留,采用“治成控若”策略,重点抓住若虫前峰防治,既能控制前峰若虫,又能控制主峰成、若虫为害,增产、增益,并基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若虫前峰防治的策略指标每丛0.25头以上:若虫主峰防治的虫量指标每丛15头以上。稻虱重发年份,还要注意若虫主峰的挑治。  相似文献   

20.
杨树是辽宁省喀左县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近几年连年发生病虫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摸清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喀左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与防治实践,总结了目前喀左县杨树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为害规律及其环保高效、易于操作的治理策略,为今后喀左县乃至其他地区搞好杨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