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1WG-4型微耕机的故障发生率和确保耕作人员的安全,概述机具的基本结构及特点。针对机具在本溪市温室大棚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其使用、保养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机手操作微耕机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1WG-4.4A型多功能微耕机是适用于山区坡田地块耕作的农业机械。阐述该微耕机的结构特点、作业性能与主要技术参数,介绍该机具的多种作业功能,分析应用该机具的作业效果与经济效益,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量身推荐     
《农业机械》2013,(18):65
韩枫:女,27岁欲购产品:微耕机要求:功率约6kW,连续作业时长,对土地适应性好。欧亚特ODT-910K型微耕机欧亚特结构质量为120kg,这在6.3kW这一档机型中数较小的,自身动力消耗会小;总宽度是1000mm,在同类机型中较小,使用会灵活、作业通过性会好。而它的机体高度却较大(1200mm),会影响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从耕作宽、深上看,负荷性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1WG-4型多用微耕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WG-4型多用微耕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存在安全性问题微耕机企业及产品2014年8月~12月,农业部在湖南、甘肃两省开展了在用微耕机质量调查。本次调查微耕机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共有10家企业的10个型号,他们分别是,常州欧尔特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ODT910K;甘谷县新兴机械有限公司的1WG6.3;甘肃洮河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的1WG-6.3;重庆泽华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1WG6.6-135FC-Z;甘肃华贸物资有限公司的1WG6.3-135FC-Z;重庆箭驰机械有限公司的  相似文献   

7.
微耕机耕深辅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中,耕深的稳定性是评价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结合目前微耕机耕深不稳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耕深辅助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控制微耕机的耕作深度,提高微耕机的耕作质量。该系统主要由耕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耕深,控制单元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后控制电机转动,从而间接控制耕深调节阻力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耕深辅助调节。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耕深,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耕深稳定在120~130mm时的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82%,满足农艺要求。所提出的耕深测量方法、辅助控制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对微耕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方丘陵山地耕地落差大,耕作机具在田间转移困难的问题,以LZ-1WG4.2Q型微耕机为原型,设计一款可快速拆装、易于转移、工作稳定性好的模块化微耕机。设计了发动机过渡节、变速箱过渡节与弹性动力座架总成等主要部件,对薄弱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关键部件进行静态和模态仿真分析,结果证明该设计合理、可靠,为未来山地微耕机的模块化、便携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广 《农业工程》2014,4(5):84-86
为满足设施园艺和丘陵山区旱地与水田耕作作业对先进适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在概述国内外微耕机研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耕机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关键,同时对总体结构、动力选择、传动链结构、一体式箱体传动装置、耕刀部件和离合器操作把手等主要部件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的新型微耕机较目前市场销售的微耕机在功能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1Z-135型多功能微耕机的结构和各项基本情况,分析了微耕机的安装与调整并提出了微耕机作业时的注意事项,为以后使用和研究1Z-135型多功能微耕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旋耕机是在传统犁耕设备基础上发展出的耕整地设备,其具有驱动力特征,能够利用旋耕刀轴旋转实现良好的土壤细碎功能,旋耕机在农业生产的耕整地作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与拖拉机配套后能够发挥出良好的耕整地效率,为耕地创建良好的耕层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旋耕机使用的合理性,分析了农用旋耕机的技术特征,说明了旋耕机的正确操作方法,并总结...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1GK-21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介绍了其总体结构,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并创新性设计了旋耕刀辊和托板装置。该机既适合于南方中性以上黏土性质的水田,能一次完成翻耕、埋茬、碎土、起浆和平地等多项作业;也适用于旱地粮食作物秸秆还田作业,耕整效果满足粮食作物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丘陵山地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受地形影响,耕作装备的研发发展缓慢,机械化程度低,丘陵山地耕作机械化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就国内外丘陵山地耕作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包括旋耕机、微耕机、深耕机、深松机等耕作机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缺少复式中耕联合作业机具的问题,设计适配于118.4~154.4 kW系列拖拉机的3ZFD-440型玉米大垄双行动力中耕追肥机。该机具一次作业可完成垄沟碎土除草、垄底深松、多苗带侧深施肥、垄台培土等多项工作。根据玉米大垄双行中耕作业的农艺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完成施肥系统、碎土除草部件、导流式培土器的设计。碎土刀选用凿形直刀,回转半径为235 mm,刀片厚度为10 mm,碎土刀入土夹角选择35°,刃口宽度为2 mm,侧刃长度10 mm;采用导流式培土器,基础元线角为32°、导曲线切线与垂直面夹角为30°、导曲线切线与垂直面夹角增量为5°、导曲线半径为248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作业时能充分发挥大功率拖拉机的动力优势,作业时垄台台顶宽度变异系数为1.64%,垄台深度变异系数为4.34%;导流式培土器性能稳定,作业后垄形规范。碎土率为91.7%;垄沟沟底浮土厚度为4.6 cm;排肥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1%,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1QJ-120型浅松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旧式浅松机表土作业中秸秆和土壤侧向位移问题,分析和优化了浅松机的技术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QJ-120型浅松机。该机适用于旱作保护性耕作播前作业,能够达到除草、整地和提高地温等目的,也可以用于中耕除草作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一年两熟地区小麦播前地表覆盖秸秆量大,以及深松机容易堵塞、消耗动力大等问题,在北方旱地区域,根据保护性耕作工艺,设计了一种与雷沃920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分层深松整地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分层深松整地机田间通过能力强,深松铲未出现堵塞,且碎土效果明显,地表平整,达到了深松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田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了一种双轴水田秸秆还田耕整机。阐述了该机工作原理及其总体结构设计,并进行田间试验检测其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一次性实现水田高茬秸秆的埋覆还田、旋耕碎土、平整地表等多项功能,耕深158.7 mm,耕深稳定性为84.86%,秸秆埋覆率94.19%,耕后地表平整度25 mm,生产率0.87 hm2/h,能够满足水稻播栽对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泉煌 《湖南农机》2011,(11):120-121
微耕机是一种新型无乘座、步行操作的农业机械,可与专用旋耕机配套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发挥好微耕机的耕作效益,延长微耕机的使用寿命,加强微耕机的使用与维护机械就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加强微耕机的使用与维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