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解决丘陵山区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分行低倾角低损玉米摘穗、输送和剥皮等技术,设计了新型割台、摘穗装置、输送器和剥皮机等装置,阐述了联合收获机四轮驱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及应用,集成开发并加工了试验整机。田间收获试验结果表明,样机适应性和作业性能较好,能够满足丘陵山区玉米种植、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2.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立辊式玉米摘穗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可靠性差及影响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设计了浮动式茎秆夹持输送装置,阐述了工作原理。通过对夹持位置、夹持力、夹持输送链速度与机器作业速度的分析,提出了三点夹持输送可靠性理论依据。通过对玉米茎秆输送过程的试验与分析,验证了浮动式茎秆夹持输送装置的可行性,为立辊式玉米摘穗割台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段收获是东北地区收获谷物的主要方式。其步骤是在谷物蜡熟期利用割晒机将谷物割倒 ,放成连续的条铺 ,通风凉晒几日 ,然后用联合收割机捡拾脱粒。条铺铺放必须同割茬行向具有一定角度 ,铺放于割茬上 ,通风透气性好 ,便于捡拾。谷物割晒中 ,条铺铺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籽粒的品质和捡拾漏损率 ,它主要取决于割晒机割台的输送装置。现有的割晒机割台输送装置难以保证铺放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 ,对输送装置的改进进行探讨。1 现有割台输送装置的缺陷现有割台输送装置是一条与前进方向垂直、与割刀方向一致的输送带 ,采用单带输送 ,将割倒的作物…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小型联合收割机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河南省的试验和使用情况。小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发展现状为收获小麦良好,收获水稻较差,收获玉米的机型少。建议最佳配置型式为采和卧式割台,一次切割、平皮带耙齿式输送槽,轴流纹杆钉齿组合式脱粒机构,风扇筛子清洗装置,搅龙翻板式卸粮装置。  相似文献   

5.
非对行全喂入式玉米青贮机立式转筒割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贮机割台及切割器的结构形式对其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对拨禾转筒、双圆盘切割器、四辊碾压强制喂入装置等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了集切割、理顺、碾压、输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高效、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的青玉米及高粱等青饲料收获的立式非对行转筒割台。性能试验证明,4S2400型玉米青贮饲料收获机符合设计要求,损失率为2.3%,生产率14.1t/h,较好地满足了农艺要求,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大。  相似文献   

6.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间隙夹持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存在夹持均匀性和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输送效果好、可靠性高的间隙定位夹持输送装置。提出了玉米植株间隙定位夹持输送方式,分析了间隙夹持定位输送装置主要结构与运动参数的设计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夹持输送质量的3个主次因素依次为输送轨道间隙、夹持输送链速度和夹持输送链长度;确定A2B3C3为较优组合,即夹持输送链长度为130 cm、输送轨道间隙为3.1 cm、夹持输送链速度为4.5 m/s;在该条件下喂入姿态成功率为92.5%、断茎率为0.25%,输送过程稳定可靠,不存在堵塞问题,满足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穗装置是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作业质量.针对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摘穗装置,存在的收获损失大、籽粒破碎严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对摘穗装置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改进了优化玉米摘穗装置的技术性能,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研究现有玉米收获技术及青贮饲料收获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该机主要由穗茎兼收割台、打捆装置及打捆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一次完成果穗收获及茎秆割断、喂入、切碎、抛送、打捆等作业。穗茎兼收割台在摘取果穗的同时,采用切断刀将植株从根部切断,秸秆层经喂入装置压实,切碎揉搓装置切碎破节,最后通过打捆装置打捆。该机具为解决玉米穗茎兼收关键技术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满足设计要求,茎秆切碎和打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饲料收获机割台堵塞、作物倒伏收获效果差是影响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切割刀的钝化则影响青贮机收获效率,增加能耗。为此,设计了一种青贮机收获割台切割输送机构。该装置采用小圆盘切割输送结构及物料四路输送机构技术方案;设计了切割输送机构底部驱动方案,开放割台上方输送通道,提高了割台输送能力,减少了堵塞;设计了矮化输送滚筒方案,提高了倒伏作物输送能力;设计了扶禾、梳齿清理机构,减少堵塞,实现高矮秆兼收;设计了自磨刃切割刀具,减少了作业能耗。试验结果表明:该输送方案减少堵塞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倒伏作物的收获能力,自磨刃切割刀具能够实现较好的自磨刃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是目前花生收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夹持输送装置作为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对整机作业性能影响尤为重要。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作业稳定性差、花生植株输送归集拥堵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夹持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挖拔组合”作业方式,结合花生的种植农艺和实际作业速度,完成花生植株夹持输送作业。通过对夹持输送作业进行运动学和仿真分析,确定影响夹持输送装置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其取值范围:夹持输送速度为0.8~1.1 m/s,夹持装置倾角为25~35°,夹持高度为150~200 mm。研究结果为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夹持输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玉米收获机不对行收获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不对行割台。本割台主要由分禾器、茎秆切割装置、摘穗装置和扶禾装置组成。扶禾装置能有效避免因行距不适所造成的推倒拉断等现象。茎秆喂入过程分为聚拢和脱出两个过程,通过ADAMS对脱出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关键参数,为割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玉米收割机的株距的自适应能力、降低漏采率、提升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新的株距自适应玉米收割机,大大提高了玉米收割机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依据移动4G信号的传播特性,设计了玉米株距实时测量系统,针对中国4G现场测试环境,研究提出了一种电波传播特性测量与建模方法,结合高性能测试仪器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构建了3.5GHz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株距量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处理,对执行末端发出指令,调整玉米收割机割台分禾器的间距,从而可以对不同株距的玉米进行收割作业。对设计的玉米收割机进行测试发现:其株距自适应能力较好,可以随株距的变化自动调整分禾器间距,玉米穗的漏采率和破碎率较低,符合高精度作业玉米收割机的设计要求,为玉米自动化收割机械装置的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玉米收获机割台拨禾链转速缺乏自动控制系统,引起玉米茎秆推倒的问题,以收获机车速为参考值,使用拨禾链转速与扭矩为反馈值,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拨禾链转速控制系统。经过对关键参数的计算,使用AMESim软件进行了系统建模,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PID控制系统对转速信号的阶跃响应时间最大为0.87s,最大超调量为2.63%。控制系统受到拨禾链阻力矩阶跃信号影响时,转速最大下降率为6.34%。拨禾链系统的消耗功率相对于纯机械传动降低了5.3%。该控制方法为玉米收获机拨禾链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玉米联合收获机输送槽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送槽是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一个重要部件,是割台与剥皮机相连接的纽带。为此,介绍了4YZP-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输送槽的设计,通过对输送槽输送速度、受力等情况的分析确定其各项参数。同时,使用ADAMS软件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其受力情况,并采用了输送槽折边的方式来增强壳体边缘强度。  相似文献   

15.
4YZP-3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地区和冬麦区玉米栽种特点,借鉴已有的经验,研制了4YZP-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并介绍了整体机型、传动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技术特点。割台部分采用新型拨禾链分离装置,可将不对行玉米植株及时抓取并稳定送入到摘穗装置中;对剥皮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果穗剥净率,降低了籽粒破碎率和损伤率。田间试验和分析表明: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玉米收获机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收获机普遍存在可靠性低、适应性差、可操控性低及自动化水平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玉米收获季节性强、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等实际作业需求。液压系统具有布置紧凑、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结构形态多变、工作条件恶劣的农业机械。为此,结合目前玉米生产现状和现有技术装备,设计了一种静液压驱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剥皮和秸秆切碎还田等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操控简单、可靠性高,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研制了4YZQ-4型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采用上下两层可调式割台结构.高速低损摘穗机构,搅龙集中输送和单辊破节喂入机构,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通过大型滚筒式切碎机切碎后,经抛掷器抛送回收。通过生产试验和检测证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付平  陈志 《农机化研究》2007,(10):206-208
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收获机械,对解放劳动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收获机械正在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通用性、高适应性、智能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研制起步较晚,虽有产品上市,但技术都不太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为此,通过对国内外玉米收获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玉米品种繁多和种植行距不统一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预测了我国在本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玉米对行收获技术已基本成熟,而不对行收获技术还有待完善。设计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调幅式不对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既能实现不对行收获,又可根据玉米株行距、生长状况等无级调节收获幅宽,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果穗的摘取、集箱和玉米秸秆还田等作业。对我国广大丘陵山区实现玉米不对行收获机械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试验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时收获期短是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延长试验时间、缩短研究与试制周期,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研究,设计制造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试验台。试验台由秸秆喂入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摘穗装置、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可模拟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情况,并能分析秸秆在摘辊上的运动规律、摘穗机理及影响收获损失的各种性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