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浅谈诱王     
陈鸿德 《中国蜂业》2010,61(5):26-27
<正>诱入蜂王是养蜂工作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在长期的养蜂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直接诱王法和间接诱王法。直接诱王法就是利用特定的自然条件或人为创造条件,将被诱蜂王直接放入被诱蜂群中。例如,  相似文献   

2.
培养成功一只蜂王,从卵的移入到交尾产卵,大约需要20多天时间。所以蜂王诱入的成败是广大养蜂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在多年的养蜂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二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蜂王直接诱入方法。一、将要淘汰的老劣蜂王从蜂群中连脾带王提出,将王杀死,然后立即从交尾群中将新王捉到蜂脾上,放回蜂群内,使蜂群毫无失王之感,诱入即告成功。但是,诱入的新蜂王在交尾群中产的子必须封盖,因为产卵已经封盖的新王体态从容,行动稳健。此种诱入方法最适合  相似文献   

3.
种蜂王与新产卵王过渡式直接诱入法邮寄来的种蜂王与新产卵王(子脾未封盖之前)要直接诱入生产群是很不易成功的,近年来,本人实践摸索出一种比较安全的新产卵蜂王与邮寄的种蜂王过渡式直接诱入法。现简介如下。在新王开始产卵或种王寄来的前11、12天,培养一些备用...  相似文献   

4.
诱入蜂王的方法,分直接诱入和间接诱入两种。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当时蜂群和外界条件酌情进行。一、直接诱入在外界蜜粉源较好时,为保持强盛的生产群,对产卵力下降的老、劣蜂王应及时采用直接诱入(或互换)蜂王的方法。操作时,将所诱入蜂王连蜂带脾提至诱入群,敏捷地抓起蜂王的翅,轻轻地直接抛入蜂路,也可直接从巢门口放入,蜂王即迅速入脾。此诱  相似文献   

5.
马平信 《蜜蜂杂志》2010,30(5):20-20
<正>在养蜂管理过程中,淘汰老蜂王、培育新蜂王、诱入新蜂王是一项很麻烦而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很多蜂场为了简单方便地培育新蜂王、更换老蜂王,把诱入新蜂王几项工作融合一起,蜜蜂继箱群一次性安放王台换王。就单纯养蜂而言,继箱群一次性安放王  相似文献   

6.
诱入蜂王在养蜂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诱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蜂群的繁殖与生产.诱入蜂王,首先要掌握诱入蜂王的基础知识.早在1944年、Sechrist提出诱入蜂王的蜂群平衡理论,这一理论重点是说被诱入的蜂王和被淘汰的蜂王在产卵方面大体相似.具备了这种平衡条件,诱王大都能成功;反之则多失败.  相似文献   

7.
诱入蜂王的方法:中蜂新法饲养,因蜂群失王,更换老劣蜂王,或进行人工分蜂等都需要诱入蜂王。诱入蜂王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直接诱入和间接诱入两种:一般在大流蜜期,蜂群失王1~2天可采用直接诱入的方法。诱入之前4~6小  相似文献   

8.
<正>蜂群的蜂王突然丢失,或蜂王衰老、残伤、产卵力下降需要更换,在人工分蜂组织新蜂群时,以及引进优良种蜂王时,都要诱入蜂王。诱入蜂王可采取诱入器和新蜂箱两种方法。1.全框诱入器诱入法把有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装入全框诱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贮蜜,关上上面的盖板,放进无王群里,经过3~4  相似文献   

9.
《养蜂科技》2005,(2):17-19
多年来,笔者在推广科学养蜂技术的实践中,感悟到蜂群无论是人工分群,失王补救,还是更换蜂王,都须诱入蜂王。群势、气候、蜜源及蜂王行为和生理状态等,对诱入难易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诱入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蜂王诱入时,如发生严重围王,或久囚在诱入器内表现不正常的王,都不宜留用。因这种王在诱入成功后,很快被交替。引种或交换蜂王,必需通过寄递、托运或专人送往。寄送的设备和技巧直接影响到蜂王的存亡。  相似文献   

10.
朱泽显 《中国蜂业》2006,57(1):29-29
养蜂者最头疼的事有两件,一是盗蜂;一是合并蜂群。辛辛苦苦培育出的蜂王,诱入大群不成功,确实可惜。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认为封闭式合并法最好,成功率很高。现将合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诱入蜂王的方法有直接诱入、间接诱入和合并蜂群等方法。直接诱入法:事先将老、劣蜂王除掉为无王群,或提出老子脾数框装入蜂箱放置新位,让老蜂飞回原箱而留下幼蜂。诱入蜂王前对蜂群喷烟,在蜂群混乱中将蜂王体上涂蜜后直接放入巢门(框梁、脾上均可),再观察脾上的蜂是否围王;或箱外观察出入巢门的蜂是否正常,如巢门无蜂进出或有受伤蜂  相似文献   

12.
养蜂者每年都要培育蜂王,一般先把生产群里的老蜂王除掉,无王2~3天后,再把新王从交尾群里捉出来放进王笼,诱入到断子2~3天的生产群里.这样做虽然大部分蜂群可以接受,但还是有不少蜂群诱入的新王遭受损失,且断子2~3天,蜂群正常繁殖必然会受影响.本人设想,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不用无王、不用王笼,把新蜂王直接诱入生产群中.于是从2004年开始进行试验,取得成功.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13.
吴小富 《中国蜂业》2001,52(4):16-17
在养蜂生产管理上 ,更换老劣蜂王 ,必须把握相关的技术 ,否则 ,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习惯上 ,养蜂者都采用先提走老王 ,让蜂群失王2 4小时以上 ,再用直接诱入法或间接诱入法诱入新王。这种提走老劣王后再诱入蜂王法 ,显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是蜂群在无王期间将会失去数百至数千粒卵 ,2 0天后该群就会少了同样数量的工蜂出房 ,这必将对群势的保持造成影响 ;此外 ,蜂群的无王必然打乱群内正常的秩序 ,影响蜂群的正常采集和哺育活动 ,从而给生产带来不易为人觉察的损失。既然这种方法有不利之处 ,那么 ,可否都采用直接换…  相似文献   

14.
正诱入蜂王是养蜂管理中普通的操作。把涂有蜜水的蜂王放在框梁上,工蜂嗅到蜂王身体上的蜜香,纷纷前来吸食,而其他工蜂各忙各的,无暇顾及新王的到来,蜂王诱入顺理成章,当新王的气味融入蜂群,蜂王很快被接收,诱入成功。如果因失王蜂群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这时蜂王突然降临,工蜂会本能地围上来,诱入蜂王被围,导致诱王失败。  相似文献   

15.
箱外安全诱王法蜂场在换王、失王群补王过程中,都要涉及到诱入蜂王的问题。常规方法有直接诱人和间接诱入两种。直接诱人法一般在流蜜期、气温低于10℃的天气容易成功,其它时期不安全。间接诱入法可在任何时间采用,但在放王时容易受围致伤、致死。给蜂友带来一定麻烦...  相似文献   

16.
赵永春 《蜜蜂杂志》2005,25(5):37-37
优质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对蜂王照顾不周,就会造成种王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意外死亡,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根据笔者的养蜂经验,现将如何延长种王的使用寿命总结如下。1正确的诱入方法一些养蜂者因诱入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种王残疾或死亡,从而耽误了引种、育种的最佳时机。实践证明,利用幼蜂介绍蜂王这一方法是非常安全的。首先,在被介绍种王的巢箱里放入2~3张带幼蜂的老蛹脾和1张蜜粉脾,并向箱里抖入一定数量的幼蜂,然后将该箱搬到离蜂场稍远一点的地方,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挪动一次蜂箱的位置,待外勤蜂全部飞出以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十多年的养蜂实践中采用以下方法合并蜂群和诱入蜂王,效果很好。在合并前对需合并的蜂群进行检查,如果需合并的蜂群都有蜂王,应除去老劣王,保留另一群较健壮的蜂王。如有王台应全部  相似文献   

18.
诱入蜂王的关键是什么江苏省江浦县建设乡华山大队部转(211800)沈育初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诱入蜂王的报道,都在各显神通。然而,诱入蜂王的关键是什么呢?《蜂箱与蜜蜂》一书上“如何诱入蜂王”一节中写道:“诱入蜂王的正确方法是一个讨论过很多的问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养蜂实践中无论是换王或者给无王群补充蜂王,都常常涉及到异群调整蜂王和异地调动蜂王.其本质都是:让蜂群接受由非本群或非本地而来的蜂王,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蜂王诱入或介绍蜂王.  相似文献   

20.
养王,是养蜂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养王时用几日龄的处女王,这一小环节易被养蜂者忽视。有的诱入成熟王台,有的诱入小日龄处女王,也有的诱入7~8日龄的老处女王。其实,诱入不同日龄处女王,结果有差异,如果不当,轻则影响养王效率,重则影响蜂王质量,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诱王应根据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结合生产实践,适时诱王。1.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蜂王性成熟,是指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飞翔交尾。蜂王此时距出房的日期,即为性成熟日龄。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有人认为是4~7日,根据本人多年观察,与此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