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层地温变化对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指导农作物生长趋利避害,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9-2010年历年气候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和逐日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周期对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周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周期长2年左右,而浅层地温暖(冷)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增产(减产)时段提早出现1~3年;主要农作物在浅层地温暖期是一个增产过程,冷期是一个减产过程;浅层地温变化对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冬小麦出苗影响较小;浅层地温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棉花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结论】浅层地温变化对作物出苗、生长和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应根据浅层地温变化预测结果选择种植适宜的作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陕西省十个县市的气候资料,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方法,建立温度适宜度模型、降水适宜度模型、水温综合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地区小麦、玉米两种农作物的气候适宜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在陕西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均可以大面积种植,玉米在陕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的气候适宜性,为当地大樱桃种植区划及推广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陇东南大樱桃主产区天水市各地2004-2006年物候资料及1990-2008年气象资料,建立估算大樱桃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大樱桃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陇东南旱作区天水市种植大樱桃温度适宜度较好的是河谷区和渭北区;降水适宜度较高的为关山区和河谷区。温度对气候产量影响的显著时期为花期和萌芽期;降水影响气候产量的极显著时期为果实膨大期,其次为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天水市河谷区大樱桃种植的综合适宜性最高,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6;其次是渭北区,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57;关山区最低,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40。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天水市大樱桃种植影响表现为,河谷区综合气候适宜度为上升趋势,渭北区变化不大,而关山区有所降低。【结论】天水市除关山区种植大樱桃有低温冻害的风险,综合适宜度较低外,其余各地均可栽培大樱桃,最适宜栽培区为秦州、麦积的藉渭河谷地,但应警惕大樱桃花期寒潮、强降温及晚霜冻的影响,加强对春季低温冻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建立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了绍兴市玉米气候适宜度的空间精细化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绍兴市玉米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大于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从1972年到2013年,春玉米温度适宜度增加,气候适宜度不变;夏玉米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减小.春玉米气候适宜度空间变化较小,呈从西向东递增趋势.海拔400m以下丘陵平原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在0.45以上,海拔500m以上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在0.35以下,不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14,(17):12
<正>近日,省农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吉林省2014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对今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的标准、方式、对象、范围、品种以及申报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方案》指出,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均可实行良种补贴。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上述农作物的不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对全省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补贴。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的农民(农场职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及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确定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根据降水适宜度与油菜气象产量的关系,应用Beta分布评估油菜花期湿害气候风险。【结果】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总体呈现正效应,适宜度以平均0.0075/10a的速度上升,浙江省油菜花期湿害呈现减弱趋势;油菜成灾年、歉收年的降水适宜度风险概率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增产年的风险概率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结论】气候变化使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偏好、风险降低,总体上有利于浙江省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客观定量评价贵州省辣椒种植气候适宜性,为贵州辣椒的优质高产和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区划提供农业气象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81-2019年7-9月逐日观测数据,采用几何平均方法,系统构建以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影响因子的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结果】建立的贵州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定量反映贵州辣椒生长期(7-9月)的气候条件及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由模型得到辣椒生长期气候适宜度为0.76,其中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均在0.70以上,日照适宜度达0.65。气候适宜度逐日变化在7月1-10日呈明显上升趋势,之后至8月31日维持在0.64以上稳定波动,9月1日后逐渐下降;贵州辣椒整个生长期有2/3左右时段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辣椒优质优产生长。辣椒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在总体上的空间分布除西部边缘外,其余大部地区均为适宜和最适宜,且适宜以上等级面积占比超90%。【结论】贵州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可用于指导贵州省辣椒的优质高产生产和因地制宜种植区划,贵州大部地区均适宜种植辣椒。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四川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强化种子市场监督,方便农民群众科学选种用种,四川省率先建立了主要农作物有效品种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自1984年以来经四川省和国家审定适宜四川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停止使用品种目录。截止2013年3月,四川省审(认、引)定和国家审定适宜四川省种植的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