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泉县1985年蚕茧总产量突破500吨大关后,1986年又迈进了一大步。全县总发种21877.5张,产蚕茧637.95吨,比1985年增产22.4%。其中养春蚕9652张,产茧310.45吨;夏蚕5025.5张,产茧175.77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是省地首、批确认的蚕茧商品基地之一。1988年全县发种15万多张,总产茧317.5万公斤。与1985年相比,发种增加5.7万张,蚕茧总产增加52万多公斤,增长19.8%。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在遭受了1983年秋季特大水灾的袭击后,全县人民积极恢复蚕桑生产。经过多方努力,1984年蚕茧又获丰收。全县发种61133张,生产蚕茧3022700斤。发种量虽比83年减少5544张,但总产增加。平均张产茧49.9斤,较83年高4.1斤。春蚕发种减少6493张,总产茧减少232500斤;夏秋蚕发种增加  相似文献   

4.
今春,我们在省、市公司的领导和地方各级部门的支持下,使春茧生产收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全区春季社会放种量为23000张(其中通过公司发放蚕种20200张,其它渠道流入近3000张),生产蚕茧86万kg,取得历史最高水平。现将今春蚕茧质量情况及收烘对策分析如下:1 春季蚕茧质量特点今年春季持续的特大干旱,使桑园田间持水量严重不足,产叶量普遍降低,蚕茧张产普遍在35kg左右,最高张产茧只有45kg。从鲜茧收购情况看,蚕茧外观质量明显提高,生产上茧率、色泽匀净度提高显著,茧色洁白,缩皱均匀,茧层比较疏松,通透性好。从缫丝厂的试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春季,全省共饲养桑蚕种455267张,收购桑蚕茧13622888kg,张种平均收购桑蚕茧29.92kg,比去年春季下降2.5kg左右(表1),是1995年以来,张产最低的一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摸清今春张产下降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7.
当前蚕茧收烘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价格之间的竞争、评茧质量标准,烘茧工艺的不规范都为我市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市蚕茧上车率低于80%,解舒率徘徊在50%~60%之间,丝厂严重亏损。   1 蚕茧收烘存在的问题   1.1 收烘茧站数量泛滥   我市年发种7万余张,而各种类型的收烘茧站五花八门,私人茧站增多。年发种300张左右的村均有茧站。以南郑为例,南郑县年发种5000张左右,而各种类型的茧站10个,以集体为名的只有2个,其余全是个体户经营。如此多的茧站虽使养蚕户不会发生“售茧难”,但严重违背了蚕茧市场规律,导致互相争夺原料。   1.2 收烘技术不规范   目前收茧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评茧标准,仅告肉眼、手抓进行。只要蚕茧形成,养蚕户就采茧售茧。有的茧站为了争夺原料,走村串户预定蚕茧,所收的蚕茧均是含水率高的毛脚茧。烘茧技术更差,烘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配置,根本没有一种通用的、固定的组合。大部分茧站不是根据蚕茧含水率情况、化蛹情况,来决定烘茧的温度、湿度。而是按常规临界点烘率来配置温度,导致蚕茧质量一再下滑。   1.3 收烘人员业务素质差  相似文献   

8.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9.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安吉县递舖公社双河生产队,1959年在粮食生产继续大跃进的同时,蚕茧生产取得了空前大丰收。全年养蚕种37张,平均单产59.68斤;总产蚕茧2208斤(收购茧量),比1958年的627斤增長252.2%。  相似文献   

11.
我县东风公社共联大队胜利生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从1975年以来,退田还桑,积极改造老桑园,发展集中成片新桑园33.9亩,五年时间,已亩产蚕茧超过200斤,1979年全生产队全年饲养蚕种88张,张产83.46斤,总产蚕茧7344斤,平均亩产蚕茧216.6斤。1980年春夏两季蚕茧饲养蚕种40张,张产106.41斤,总产蚕茧4256.5斤(春蚕30张,张产110.02斤,总产3300.5斤,夏蚕10张,张产95.6斤,总产956斤),平均亩产已达125.57斤。为全县蚕桑战线树立了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岚皋县的春蚕生产又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收成。全县春蚕发种7225张,截止六月底统计,共收鲜茧378903斤,比去年同期发种增加了1300张,蚕茧产量净增4万多斤,增长了15%。全县四个主产区、二十二个基地公社,发展趋予平衡,区区社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老蚕区民主区继续稳步上升。春蚕发种2955张,产茧178000多斤,平均张产60.2斤。发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0张,蚕茧产量净增27000多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民主公社春蚕发种883张、产茧41044斤,平均张产60斤,是全县产茧最多的一个公社。晓道公社发种340张、产茧21882斤,平均张产64.3斤,发种比去年同  相似文献   

13.
<正> 蚕桑是我县多种经营骨干项目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桑树资源达3961万株。1992年养蚕发种27885张,蚕茧产量以7.3%到16.34%的速度递增,1992年蚕茧产量达649吨。特别是1990年蚕茧产量突破500吨,跨入全省“七五”期间建成蚕茧基地县的行列后,蚕茧质量始终名列全省前矛,连续三年出口日本,为我县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如东县是江苏和全国蚕茧生产重点县,1962年至1991年蚕桑生产连续30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发种量和产量减少的年份。1991年,全县发种21.18万张,收购蚕茧  相似文献   

15.
<正> 旬阳县的蚕桑生产,从1980年以后,出现了“三快”,即桑园发展快,发种增加快,总产增长快。但是,也出现了“三低”,即亩产蚕茧低,养蚕张产低,蚕茧质量低。“三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杭嘉湖平原 ,是全国的重点蚕区 ,产茧量一直在全国地市中占首位 ,其全年蚕茧产量占全国家蚕茧量的 10 %左右 ,占浙江省的 50 %。从前我市养蚕以春蚕为主 ,自 1958年后 ,夏秋蚕饲养量不断扩大 ,其蚕茧产量亦大幅度上升 ,到 1998年 ,全市全年发种 137 4万张 ,蚕茧产量52 559吨 ,其中夏秋蚕 84 4万张 ,蚕茧产量 2 9912吨 ,分别占全市的 56 91%和 6 0 7% ,因而夏秋蚕生产已成为我市全年蚕茧生产的一个重头 ,但夏秋蚕与春蚕相比 ,其单产低、茧丝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近5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1994年全市新老桑田面积达15万亩,发蚕种18.1万张,蚕茧产量超过10万担.与1989年相比,桑田面积、发种张数、蚕茧产量分别净增10、8、7倍.1995年计划发种25万张,生产蚕茧15万担,成为徐州市重点蚕桑基地县(市)之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蚕茧生产是我县农村商品生产中的骨干项目、生丝出口是我县创汇的拳头产品。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广大群众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建国以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蚕茧生产得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蚕茧生产发展很快、年发种10万余张、产茧量达到2500吨、为丝绸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年,我县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86)1号文件精神,鼓励农民脱贫致富,狠抓蚕桑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生产蚕茧667.4吨,比1985年的576.6吨增长15.73%;截止11月底收购蚕茧636.3吨,增长17.22%;蚕茧产值达到256.28万元,增长26.98%。1986年的蚕桑生产,可概括为五大特点,六条措施。五大特点: 一是养蚕量增加。全县发种24784张,比1985年增加2784张,其中毛坝、高桥、  相似文献   

20.
提高蚕茧产质量的五要素张今会(江西抚州农业学校)我区自1989年实施“蚕桑工程”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栽桑面积、蚕茧产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发挥出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仍普遍存在张种产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栽桑养蚕的先进技术没有被广泛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