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阳县顾明公社石村,有7个生产队和一个科学技术试验组,共有耕地856亩。1958年以来,基本上是连年增产,1963年双季稻亩产已突破千斤大关,1964年早稻又比1963年同期增产12.1%。其中科技试验组和第3、第4生产队,1964年早稻共244.69亩,平均亩产719.6斤。  相似文献   

2.
北流县龙池公社围龙生产队1964年早稻亩产836.3斤,比1962年增产125.3%,比1963年增产77.6%,由原来的低产队变为高产队。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员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进行技术革新所取得的成果。围龙生产队,属半山区,四面土山耸  相似文献   

3.
望牛墩公社望联大队是东莞县水稻高产单位之一。地处东江下游,属围田地区。大部分为冲积土,属粘盾士壤,士盾肥沃。过去,由于水利未过关,农田不稳产,耕作粗放,单产很低,1962年早稻革均亩产393斤。1963年以来,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耕作盾量,并普及了矮稈良种,几年来产量不断上升,1964年早稻平均亩产858斤。  相似文献   

4.
新洲县幸福公社八大队是棉麦两熟的平原地区。常年小麦栽培面积占夏粮作物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的前作有80%左右是小麦。该大队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连年获得了小麦的高产。1964年收小麦612.8亩,平均亩产470斤,比1963、1962年依次增长44.8%、81.82%。1965年实收面积860亩,平均亩产628斤,又比1964年增长  相似文献   

5.
怀宁县叶祠公社,在以阶级斗爭为綱、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羣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在连年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丰收。1965年粮食预计总产三百三十九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比1964年分别增长29.7%和30%;棉花总产可达三万六千斤,平均亩产皮棉九十斤,比1964年增长285.2%和69.8%;油菜籽总产九万斤,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七斤,比1964年增长51.4%;生猪饲养量一千六百四十三头,比1964年增长33.4%,基本上达到两亩地一头猪;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1965年丰收的特点是:季季丰收、项项丰收、全年丰收,粮、棉、油的产量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一年,而且还创造了许多高额丰产典型,有十四亩零七厘三季连作,亩产高达一千八百斤;有二百亩双季晚稻破天荒赶上或超过了早稻。其中有四亩二分五高产尖子,亩产达一千九百二十斤(内有双晚农垦五十八,亩产一千一百二十斤),有二十五亩五花籽油莱亩产达到二百四十七斤。由于1965年农业生产全面增产,对国家贡献也越来越大。三千六百八十五亩耕地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八十二万斤,比1964年增长25.6%;皮棉三万五千九百四十四斤,比1964年增长285.2%;油菜籽二万三千斤,比1964年增长15%;生猪三百九十头,比1964年增长一倍多,还提供了很多的鸡、鸭、蛋、菜等等。集体经济也不断地巩固与发展。1965年集体提留的儲备粮十五万七千斤,比1964年增长249%,提留儲备基金一万一千元,比1964年增长19.4%,提留来年的生产费用也有很大增加。一年来,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的成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结果,是党的领导的结果,是实行“革命种田”“科学种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65年,是我场在渤海滩上开荒生产连续获得高产的第三年。生产的第一年,即1962年,种水稻6,100亩,平均亩产452斤;1963年,种水稻7,800余亩,平均亩产826斤;1964年,种水稻8,100亩,平均亩产达904斤;1965年战胜了种种困难,7,400余亩水稻平均亩产突破千斤大关,达到1,113斤,最高亩产达1,450斤。 1965年,这个地区是大旱之年,到6月14日才降了一场透雨,全年降雨量比上年少53%以上。到5月28日,我场8,000亩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场的水稻产量不断提高,1964年全场水稻14,772亩,平均亩产842斤,比1963年的733斤增产14%,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有957亩。获得这样大面积高产的主要原因,除了引种高产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措施之外,加强病虫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引种高产耐肥矮秆多穗型品种之后,水稻纹枯病特别严重,已成为水稻高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2729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今年早稻生产虽然受南方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单产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全国早稻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9.
苍梧县长洲区寺冲公社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生产以鱼业和蔬菜为主,其次是甘蔗、蚕桑和花生等作物。1963年全社种甘蔗342亩,总产39,826担,平均亩产11,645斤;1964年种甘蔗432亩,总产53,173担,平均亩产12,308斤,比1963年每亩增产663斤;亩产超过两万斤的有两个队,如上标三队种甘  相似文献   

10.
博白县富山公社竹围塘生产队向来土地瘦瘠,作物产量低,全队100多亩水旱田,历年都有些丢荒不插水稻。1963年的生产搞得不错,早稻亩产也只有182斤,晚稻亩产才达318斤。1964年该队大抓推广良种、培育壮秧、增施肥料等技术改革,获得了空前大丰收,早稻74亩,亩产提高到472斤,晚稻96亩,亩产提高到402.5斤,成为全公社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生产队,全年平均每人  相似文献   

11.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12.
苍梧县龙圩镇龙华生产队,共有耕地四十亩,鱼塘二十九亩,养鱼业历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大。1964年,这个生产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实行以(?)鲢为主、鲩鲤鲮等搭配的养殖法,并采取一系列的增产技术措施,结果获得了大面积高产。二十二亩大鱼塘总产成鱼二万二千四百余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一十九斤;比1963年的平均亩产六百六十多斤,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三。其中,最高产的  相似文献   

13.
早秈矮脚南特于1959年由广东引入浙江,经过试种示范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3年全省种植115万亩,1964年发展到431万亩,约占早稻总面积的28%。矮脚南特品种具有秆矮,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性,一般亩产600—700斤,高的可达1,000斤。据嘉兴、绍兴、诸暨、余杭、  相似文献   

14.
平乐县榕津公社位于平原地区,土质不算好,浅瘦土田和胶坭田较多。过去早晚两(?)亩产不过700多斤。1963年,有两个生产队开展了科学实验工作,全社也闯过了亩产千斤关。在这个胜利基础之上,1964年该社再乘胜前进,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抓“高产、稳产”。全社1,500多亩双季稻,全年亩产跃进至1226.4斤;全社38个队,其中亩产超千斤的队有36个,超1,300斤的有10个。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龙海县黎明大队水稻高产再高产样板点1965年早稻继续取得大面积高产。3,000亩早稻,平均亩产852斤,较1964年增产5.8%。 1965年早稻之所以取得高产,主要是由于各级党委和党支部加强对样板田的领导,突出政治,提高群众为革命种田、为革命而搞样板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推广黄海澄、潘无毛的经验和科学实验成  相似文献   

17.
宾阳县1964年早稻种子田基本符合要求的有1,016亩。根据对芦圩、新桥等6个区36个生产队(农场)的调查,面积共103.89亩,平均亩产661.8斤,比一般生产大田高产。其主要的技术经验有两点: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种子田插单株,主要靠分蘖取得每亩总穗数。从1964年早稻种子田的调查结果看,  相似文献   

18.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65年辽宁省水稻生产不論是老稻田或新稻田都获得了好收成。总产量比1964年提高30%左右。丰收的特点是幅度大,范圍广。如沈阳市52万亩水稻,在1964年亩产542斤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左右的水平。全市有三个公社平均亩产达到700斤以上,有15个大队,73个小队达到亩产800斤以上,有2个人队,11个小队平均亩产900以上,并出現一个有565亩水稻千斤队。盘錦荣兴农場中央屯大队3900亩水田,在1964年平均亩产947斤的基础上,1965年又創造了亩产996斤的新纪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底发布的消息,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8692.5万亩),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14.1万亩),下降0.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68.9千克/公顷(391.3千克/亩),比2013年减少12千克/公顷(0.8千克/亩),下降0.2%;全国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680.2亿斤),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2.4亿斤),下降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