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鲆鲽鱼类饲料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鲆鲽鱼类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大菱鲆(Psettamaxima)作为鲆鲽鱼类中重要的一种,1992年首次从英国引进,经过科学家几年艰辛的努力,高效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得到建立,自此大菱鲆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08年,大菱鲆年产量达8万多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2.
鲆鲽鱼类育种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鲆鲽鱼类俗称比目鱼,在我国北方海域自然分布的有20多种,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中国沿海由南到北掀起了开发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热潮,即被誉为中国海水养殖的"第四次浪潮"。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以牙鲆和大菱鲆为代表的鲆鲽类工厂化养鱼产业,使我国原本十分落后的海水鱼类养殖业获得空前发展。近几年,我国又相继从国外引进了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4.
海水工厂化养殖节能减排增效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率先攻克牙鲆和大菱鲆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关,以鲆、鲽、鳎(牙鲆、大菱鲆、星鲽、半滑舌鳎等)为主要品种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在我省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末,养殖面积由几万平方米发展到520多万m^2,年总产鲆、鲽、鳎等优质鱼类5万多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葫芦岛市是我国大菱鲆主要养殖区,年产鲆鲽鱼4万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主要采用"井盐水+大棚"的养殖模式,初期利用海水倒灌区提取倒灌海水(井盐水),规模扩大后井盐水资源不足,养殖业主在海上打井,用动力泵抽取潮间带地下25~30米处经过滤、升温的海水,需要业主自己解决打井、输电、提水、输水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立臣 《河北渔业》2002,(3):23-23,35
<正>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是原产于欧洲的特有种。它属于冷水性鱼类,适应于低水温生活和繁殖,容易接受配饵,食物转化率高,很适合高密度养殖,渐成海水养殖新亮点。笔者在河北省滦南县柳赞镇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利用淡水兑自然海水在养殖车间内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菱属,为底栖冷水性鱼类。该鱼对温度、盐度、重金属等海水指标要求较严,其最适生长水温为14~18 ℃,适宜盐度为25‰~30‰。大菱鲆在葫芦岛地区养殖已近二十年,目前葫芦岛市大菱鲆养殖面积已超过200万m3水体,采取的是"温室大棚+地下井盐水"的开放式陆基工厂化养殖方式。土地资源的短缺和地下井盐水资源的枯竭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为寻求更多、更适合本地区大菱鲆养殖的模式,2018年至2019年我们在本地区做了大菱鲆室内  相似文献   

8.
弧菌病是多种海水养殖鱼类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鲈科、鲷科、魨科、鯵科及鲆鲽类等都有可能患病受害。自2001年以来,文登市为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鲆鲽鱼类及虾类测报单位,在测报调查中,多次发现测报鱼类患有弧  相似文献   

9.
<正>鲆鲽类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对象,山东、河北、天津及辽宁等地建有大量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设施,例如河北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面积就超过1×106 m2。近两年鲆鲽类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很多养殖场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多数养殖场均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养殖规模以规避风险,从而造成了大量养殖设施的闲置。鲆鲽类养殖场在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尽量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亟需寻找养殖替代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  相似文献   

10.
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优势 做强鲆鲽类工厂化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我国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从开创至今尚不到20年,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项名副其实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海水养殖新产业。主养品种大菱鲆(又名多宝鱼)引领了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三个主养品种以及多个有发展潜力的其他鲆鲽类养殖品种,从零起步飞速发展至名列世界前茅的知名海水养殖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封闭式海水循环养殖系统,是当前国际上先进养殖模式的代表,也是未来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最早走上工厂化养殖道路的海水鱼类是鲆鲽类,现正由开放式向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向迈进,目前各项技术与工艺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根据对国内循环水系统装备的研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循环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存在着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问题急待研究解决。本文在分析循环系统主要配套装备和工艺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几家典型养殖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分类剖析,针对现有装备和系统中发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改进、提高的对策,可为今后鲆鲽类全循环养殖系统的升级、定型和走向国产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条斑星鲽的养殖生产,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厂化养殖优良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目前,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米2,池深60~70厘米。  相似文献   

13.
吴群风 《内陆水产》2013,(10):48-49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提出者一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业内的佼佼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4.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又称大西洋漠斑牙鲆、南方鲆,隶属硬骨鱼纲(Osteicthys)、鲽形目(Peuronetiformes)、鲽亚目(Plenronectoides)、鲆科(Bothidae)、牙鲆亚科(Paralichthyinae)、牙鲆属(Paralichthys),为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漠斑牙鲆具有很好的养殖性能,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它既可生活在海水里,又可在淡水中生长,适合在我国北方、南方进行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该品种的引进,为我国鱼类养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李仲明 《科学养鱼》2016,(12):54-56
正近十年来,鲆鲽类成为我国工厂化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产量已跃居海水养殖鱼类第二位。半滑舌鳎作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北方沿海具有极大的养殖规模,最早于2003年便实现了工厂化养殖。但是由于其亲鱼种群来源较单一,主要为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并且由于大量捕捞,野生群体资源接近枯竭,近交现象日趋严重,进而导致了种质严重退化,抗病力急剧下降,各种抗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牙鲆鱼的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鲆鲽鱼类。它主要分布于我国及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沿岸海区。近年来,牙鲆以其生长快,食性杂,适应广及活动少等优点,为我国北方沿海工厂化养殖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海洋局公益性科研支持项目《海洋经济动物——鲆鲽等鱼类多品种健康安全养殖技术开发》课题的一部分,笔者对微波消毒技术在水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现将其原理与优势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大菱鲆自1992年被引进我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是目前北方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产量最大,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13),大菱鲆产量约占鲆鱼产量的80%。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课题组和宁波某饲料公司部分成员组织调查和走访了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大菱鲆养殖的现状,目前大菱鲆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流水养殖,所用饲料类型主要为(冰)鲜杂鱼和鲆鲽类全价沉性配合饲料,其  相似文献   

19.
杨化林  孙波 《齐鲁渔业》2009,(12):38-38
1鱼类 在鱼类冬季养殖中,大菱鲆等鱼类数量最多,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6~22℃。近年来,许多养殖业已逐步由海面网箱转向工厂化养殖,并且利用深海水进行养殖,因为深处海水的温度可以达到12℃左右,大大降低了能耗。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海水需人为更换,而在冬天为了保温,  相似文献   

20.
鲆、鲽鱼类室内水泥池养殖,具有管理方便、产量稳定等优点,近年来在威海发展迅速,成为渔民致富的好途径,但随着养殖规模、数量的不断增大,由于受养殖技术及养殖条件的限制,时常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等,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鲆、鲽类室内水泥池养殖疾病的防治,必须采取以防为主、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