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2.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优1号等几个杂交水稻组合种子从冷库出库后30d内的发芽率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除个别组合外,绝大部分组合芽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芽率下降幅度与组合特性有关,种子闭颖较差的博优组合芽率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优系列组合;种子闭颖较好的特优系列组合芽率变化则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导致了水稻延迟型、障碍型冷害,并加剧了稻瘟病的发生,导致种子成熟度差,空秕率高。由于秋雨大、降雪早,种子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种子芽率。作者针对影响芽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高粱制种生产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经常出现种子芽率降低的现象。千阳县种子公司多年来高粱种子芽率一直不高,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抗四高粱种子平均芽率下降2.27%,抗七下降21.66%;2001年抗四下降9.78%。芽率的下降直接影响种子生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的储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的芽率是种子生产企业的一大关键指标,而豆种的芽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豆种的储存条件.由于豆类作物内含较高的油分和蛋白质,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种子容易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而影响到种子生活力及发芽率,因此采取何种储存方式,直接影响到大豆种子芽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张迎芳  晋小军 《种子》2023,(3):102-106
为探究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本试验以艾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萌发法,研究艾种子吸水率、内含萌发抑制物及不同光照、温度、赤霉素浓度对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种子吸水率符合一般种子的吸水规律,种皮不造成透性障碍;艾种子浸出物显著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及根的生长,其内部含有萌发抑制物,存在生理休眠;艾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萌发势和萌发指数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下,温度为25℃、赤霉素浓度为400 mg/L各萌发指标最佳,萌发率达43%~56%。  相似文献   

8.
贮存环境对水稻种子芽率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利用通系158、通系929、通禾837等11个水稻品种,在两种贮存环境下对种子水分、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试验,明确了贮存环境对水稻种子水分、芽率的影响及种子的贮存年限。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库房)贮存的水稻种子,贮存1年的种子芽率比原始芽率平均降低89.08%,但是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贮存两年芽率平均降低57.37%,均未达到国家要求大田用种的芽率标准(85%以上)。贮存1年种子含水量降低3.70%-5.10%,贮存两年只比贮存1年降低0.00%-0.30%。室内(库房)不适合长期贮存种子及种质资源。拟低温(冰箱5℃恒温)贮存的水稻种子,贮存1年种子出芽率平均降低1.00%,贮存两年种子出芽率平均降低3.72%,最低出芽率为91.75%。贮存1年种子含水量降低0.20%-1.90%,贮存两年比贮存1年降低0.00%-1.00%,拟低温(冰箱5℃恒温)条件下贮存的种子及种质资源,两年后芽率仍然能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呼伦贝尔野生赤芍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处理打破赤芍种子上下胚轴休,探讨沙藏环境、化学试剂浸泡、种子大小对赤芍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影响,以及根长、赤霉素浸种时间对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打破赤芍种子下胚轴休眠的最适沙藏环境为温度20℃,沙子含水量16.5%种子单粒重量低于0.067 g时赤芍种子生根率显著下降.根...  相似文献   

10.
高活力杂交番茄种子的生产技术研究甘肃省酒泉地区种子公司(酒泉735000)郭帆,王建现种子的活力也称种子的健度,它包括种子的芽率、芽势、贮藏性能以及在逆境条件下的出苗能力等。高活力番前种子,在外部特征上表现为发育良好,籽粒饱满,色泽新鲜;在生理活性上...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深入了解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的寄生生长特性,对其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整体透明法观察了种胚的发育情况;TTC法测定了种子活力;物理方法(水泡、变温、层积等)和化学方法(激素、独脚金酚化学合成类似物GR24、中草药、白刺根、寄主梭梭根的浸提液等)分别对种子进行萌发诱导处理,观察促进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0.096g,成熟的种子胚发育不完全,萌发前后始终处于球形胚阶段。具有活力的种子占25.3%。采用室温水处理30d,并以GA3(0.5μg/ml)培养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这16.7%。部分中草药、白刺根的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GR24、寄主梭梭根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证实,肉苁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种子萌发的启动,除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后熟过程,必须有来自寄主根系的某种萌发刺激信号。肉苁蓉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和非寄生植物及一些寄生植物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新的种子检验规程实施,各种子企业、科研院所对种子质量越来越重视,但种子芽率每年都有纠纷发生.新规程仅对一般种子发芽方法作了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存在缺陷且有一定芽率的玉米种采取一般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种子批真实发芽率.为了给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种子芽率依据,更好指导农民生产,在实验室条件下提高有缺陷玉米种发芽率有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韭菜种子的发芽试验按农作物检验规程需要14d,如果是新种子还要破除休眠。如果经销单位在售种前,短时间内急需知道种子的芽率情况,用标准法来测量就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几年来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利用熏蒸法进行快速芽率测定,不仅速度快,而且试验效果理想,现将试验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钱柳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青钱柳种子的种壳占种子风干重85.9%。种子具有透水性。浓硫酸处理9小时后,种壳减轻重量约占种子总重量的28.8%,既减弱了种壳的机械束缚力,又增加了种子透气性,酸蚀9.5小时的种子,经500mg/LGA3溶液浸种,并用拌有500mg/LGA3溶液的湿沙层积一冬,发芽率达到87.5%。而风干种子则颗粒未发,破除休眠后种子的萌发温度,以25℃较好。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0,(6)
对室内干藏、不同浓度赤霉素及野外埋藏处理的紫苞鸢尾(Iris ruthenica)种子进行了不同光照及温变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紫苞鸢尾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随室内干藏及野外埋藏时间延长,各种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子可能存在后熟作用;1 mmol·L~(-1)浓度GA_3处理对打破其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大小随着种子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上休眠特性可能是该物种种子适应山区环境,在新疆退化山地草原上实现种群扩张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测定种子发芽率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标准》中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着种子的合格与否。准确测定种子发芽率,除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要求操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力求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种子的芽率状况。  相似文献   

17.
毛巾测定种子发芽率是一种简便易行而普遍使用的种子测芽方法,优点是易于掌握,人人可操作;随身携带,方便及时;准确性较高.作物种子保证质量的第一关是种子发芽率,种子芽率达不到国家标准,就会使种子企业失信、种植户无法购买和使用.种子经营户要严格掌握种子发芽率,学会种子测芽,至少必须掌握毛巾测芽这一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珙桐的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珙桐种子休眠期长,繁殖率低,极大地限制了种子育苗的整齐率和成苗率。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种子休眠。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其中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根据其休眠的原因及机理,采取相应的解除休眠的有效措施,对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钱槭果实各部分水浸提液含有内源抑制物,种子吸水性良好,果皮和种皮结构复杂,赤霉素(GA3)和变温(10~20℃和15~25℃)不能解除种子休眠,而低温(6℃)条件下:种子培养150 d,萌发率达到98%;果实培养260d,有58%的种子萌发.刮开种子胚芽处少许种皮.6、15 ℃=和25℃条件下培养60 d,种子萌发率分别达78%、38%和76%.云南金钱槭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