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棉花品种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滴灌周期分别为7天1次(T1)和10天1次(T2),副区为3个滴灌频次:6次(D6)、7次(D7)、8次(D8),研究等行距机采棉最适宜非充分滴灌周期与频次。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次下,生育进程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而明显延迟,真叶数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而增加,株高和倒四叶宽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同一滴灌周期下,真叶数和主茎节间长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株高和倒四叶宽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有效果枝、LAI、SPAD值、现蕾数、成铃数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D7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滴灌周期处理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D7处理最高,分别比D6、D8平均增产12.7%、13.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9%、13.7%。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等行距机采棉滴灌周期为10天1次条件下,滴灌频次为7次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有利于提高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温室滴灌施肥有效模式,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下限[W1(65%θF)、W2(75%θF)和W3(85%θF)]和3个施肥水平[F1(低肥)、F2(中肥)和F3(高肥)],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滴灌施肥不同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番茄植株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的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生理特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提高番茄株高、叶面积、光合和蒸腾速率、干物质量和产量,但过高的施肥量反而不利于其生长、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适当上调灌水下限可以显著增加番茄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量,过高的灌水下限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光合速率和产量的提高.在试验的砂壤土中,W2F2处理最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干物质的形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研究还表明,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番茄的产量与干物质量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番茄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关系均呈二次抛物线相关.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小麦-西兰花复种水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2018年9月连续2 a进行田间试验,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开展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复种西兰花生长状况、水肥利用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畦灌处理分别平均提高12.6%和39.10%,但随灌水量增加,作物增产效应下降、耗水量增长率出现回落,膜下滴灌条件下,高水处理(3 225 m3·hm-2)小麦获得最大产量,平均为5 468.57 kg·hm-2,但与中水处理(2 700 m3·hm-2)无显著差异(P>0.05);西兰花中水处理(1 920 m3·hm-2)增产效应最大,较传统畦灌产量平均提高15.65%,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40.03%和15.65%;膜下滴灌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库,增加土壤肥力,较传统畦灌土壤中N肥消耗平均减小25.52%;当膜下滴灌定额为4 620 m3·hm-2时,小麦-西兰花净产值较传统畦灌处理平均增收8513.77元·hm-2,产投比较传统畦灌处理平均提高15.30%。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水肥调控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汾河灌区农业生产中施肥量大,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供应对春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和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为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提供参考。在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节水高效示范基地进行大田滴灌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即W_1:60%ETc、W_2:80%ETc、W_3:10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 3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即F_1:100-50-50 kg·hm~(-2)、F2:170-75-75 kg·hm~(-2)、F_3:240-100-100 kg·hm~(-2)。结果表明:除产量构成要素外,施肥单因素对其它各指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均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高水(W3)处理比低水(W1)处理籽粒分配比例高4%,高肥(F_3)处理比低肥(F1)处理籽粒分配比例高4.64%; W_3F_3处理产量最大为12 474.34 kg·hm~(-2),比W_1F_1处理增产38.36%,W_2F_2处理比W_3F_3处理减产5.2%,但节水528 m~3·hm~(-2),节肥120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肥料偏生产力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 W_2F_2处理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61 kg·m~(-3),比W_3F_3处理高18.9%,产量偏肥料生产力为37.05 kg·kg~(-1),比W_3F_3处理高30.7%。综合高产、高效和节水、节肥等因素,灌水量为80%ETc,施肥量NP_2O_5-K_2O 170-75-75 kg·hm~(-2)为最优灌溉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膜下滴灌棉花的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灌水量不足、农业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条件下 ,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及耗水量呈线性关系 ;膜下滴灌棉花的水肥耦合效应明显 ,水肥都具有增产效果 ,但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最后对进一步完善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北疆地区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加工番茄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以加工番茄‘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5 200(W1)、4 500(W2)、3 600 m3·hm-2(W3),3个施氮量水平:300(N1)、240(N2)、180 kg·hm-2(N3),3个矿化度水平:1(S1)、3(S2)、5 g·L-1(S3),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灌水量、灌水矿化度、施氮量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咸水灌溉时,W1N2S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195.52 g·株-1)。与W1N1S1相比,W1N2S2、W1N3S3处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降低17.85%、27.19%和17.84%、27.1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6.11%和25.40%。综合考虑加工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各因素影响大小表现为:灌水量>矿化度>施氮量。基于综合评分法对各指...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滴灌小麦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60%、75%)和施氮处理(45、111、146 kg·hm~(-2))对田间冬小麦生长、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下限对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的影响是显著的,且比施氮量影响更大。W3(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45%)和N3(施氮量45 kg·hm~(-2))处理不利于小麦株高、叶面积的增长。在小麦生长后期,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有利于小麦株高的生长。小麦的产量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大而增加;施氮量在0~111 kg·hm~(-2)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11 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甚至抑制产量的增长;灌水下限和施氮量相对较小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水肥处理,小麦各生育期内耗水量和耗水模数都表现为灌浆完熟抽穗扬花期拔节孕穗期返青起身期。在此试验条件下,W2N2的处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灌溉定额为290 mm,施氮量为111 kg·hm~(-2))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是产量和效益兼优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稀植栽培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分析了不同稀植条件下4个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型冬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及群体透光特性、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从扬花到蜡熟期,稀植栽培可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群体透光率提高,各品种之间变化较为一致.播量为450万株/hm~2(传统高产栽培播量)处理比150万株/hm2播量处理旗叶的光合衰减率提高25.2~43.5个百分点,光合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分别降低2.95%~20.68%和10.66%~18.32%,群体上层的光截获量增加,中下部受光条件较差.表明稀植栽培下小麦生育后期在光合能力、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适当降低播量(300~375万株/hm~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量为450万株/hm~2处理分别平均提高12.55%和14.48%,表明适当稀植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两行枣树之间种植4行棉花(Int-4)与2行棉花(Int-2)两种不同的间作模式,研究一年生枣树对间作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棉花在盛花期前LAI、SPAD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与单作棉花相比,Int-4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5.85%、10.40%、15.51%、13.26%、9.18%和41.61%,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4.18%;Int-2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3.10%、5.39%、11.80%、9.25%、6.09%和47.74%,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0.84%;SPAD差异不显著。而经济收入表现为间作4行棉花模式间作2行棉花模式单作棉花,4行枣棉间作与2行枣棉间作相比,株高、LAI和干物质质量分别显著下降2.85%、5.29%和6.85%,Int-4产量比Int-2显著增加11.73%,而SPAD值和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枣棉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有利于棉花高产,同时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滴灌施肥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5%(35%NPK)、60%(60%NPK)、85%(85%NPK)和110%(110%NPK)。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滴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采用负压计指导滴灌施肥灌溉时,土壤水分状况良好,N、K的施肥时期与马铃薯植株对N、K的吸收时期基本一致。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施肥量比例为70%~85%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收获指数相对较低,有效延长了地上部养分向块茎转移的时间,促进更多养分向块茎积累。当施肥量比例为60%~70%时,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马铃薯的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70%NPK和85%NPK时产量最高,与当地马铃薯生产企业的产量持平,但节约肥料30%~40%,平均节肥N 157 kg·hm~(-2)、P_2O_552 kg·hm~(-2)和K_2O 187 kg·hm~(-2)。因此,内蒙古沙地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且施肥总量为当地推荐施肥量的85%左右时,既能获得马铃薯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方便快捷的高效灌水模式,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在乌鲁木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自制蒸发皿水面蒸发量控制灌水,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和籽棉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两个生长季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持续亏水处理均对棉花生长、产量和耗水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适时适度的水分亏缺对棉花籽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而且可节约22.78%~24.88%的灌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7.94%~34.85%。蕾期轻度亏水(灌水定额为70%水面蒸发量)、花铃后期重度亏水(灌水定额为50%水面蒸发量)、花铃前期充分供水(灌水定额为100%水面蒸发量)的调亏灌溉模式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优质高效灌溉模式,可作为膜下滴灌条件下新疆棉花生产的一种适宜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黑液腐植酸肥料对棉花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北疆布设的3种肥料(腐植酸液体肥料HALF-A、HALF-B、HALF-C)5个施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黑液腐植酸肥料对棉花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肥料比,应用不同黑液腐植酸液体肥料,增产幅度达到8.54%~10.80%,提高单铃重0.2~0.3 g,对衣分和单株有效成铃数影响不大;(2)施用腐植酸液体肥料能够推迟棉花成熟2~4 d;(3)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2250kg/hm2以上时显著促进了棉花花后干物质的累积;(4)三种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3 000 kg/hm2时对棉花氮素养分的吸收促进作用最大,HALF-B在施用量2250 kg/hm2,HALF-C在3 000 kg/hm2时促进了棉花磷素养分的吸收,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3 750 kg/hm2以上时显著促进了棉花钾素养分的吸收;(5)施用腐植酸液体肥料对当年收获后土壤肥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早熟杂交棉石杂2号为材料,在花铃期进行了7个水分处理和4个氮素处理的水氮互作对杂交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氮(N0)情况下,花铃期轻旱和中旱显著降低了棉花产量。在低频小灌量(5 d-18 mm)条件下,施氮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在高频大灌量(3 d-30 mm)水分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在对照(75%FC),高频小灌量(3 d-18 mm)和低频大灌量(5 d-30 mm)三个水分处理中,水氮互作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杂交棉花花铃期以低频高灌量和高频低灌量(日耗水量6 mm)两个水分处理在施N 300 kg/hm2时为北疆杂交棉花较适宜的灌溉策略和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棉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管网设施,开展了随水滴施高水溶性碳素肥料,以提高棉田冠层CO2浓度及其效应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碳氮施肥组合处理,对棉花冠层CO2浓度、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滴施高水溶性碳素肥料(水不溶物〈1%)能有效提高棉田冠层CO2浓度;在不同的碳氮施肥处理中,盛花期冠层CO2浓度随碳...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新疆棉田棉花磷吸收、产量和土壤磷平衡的影响,明确适合新疆棉田的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磷肥(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磷酸脲基施(UP-B)、磷酸一铵滴施(MAP-D)、磷酸脲滴施(UP-D),在棉花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土壤及植物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各器官吸磷量和籽棉产量,并计算磷肥利用效率和棉田磷平衡。结果表明: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植物吸磷量高于重过磷酸钙处理,并且吐絮期时,滴施处理(MAP-D、UP-D)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基施处理(MAP-B、UP-B)增加了46.34%和105.12%。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提高,且滴施处理略高于基施处理,磷酸一铵滴施处理的籽棉产量相较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增加了41.38%和37.82%。磷酸一铵滴施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5.44%和19.59 kg·kg~(-1),且棉田磷素盈余最少,为-39.99 kg·hm~(-2)。综上,在新疆棉花种植体系中,磷酸一铵和磷酸脲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籽棉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植物利用土壤磷素的效果优于重过磷酸钙,且滴施略优于基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区局部灌溉水肥一体化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灌水方式设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施肥设100%常规施肥(F1)、100%水肥一体化施肥(F2)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F3)。结果表明,与CI处理相比,APRI处理玉米总干质量减少,耗水量显著降低,因而以干物质为基础的水分利用效率多数提高。CI和APRI处理时,与F1相比,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玉米总干质量增加,干籽粒产量增加,因而WUEs和单位肥料水分利用效率(WUEu)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组合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a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产量的提高更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的协调供应,施肥的增产效果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限制,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保蓄水分,可增强旱地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丰水年份和正常年份,肥料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丰水年份应注意蓄水保墒。  相似文献   

19.
在滴灌条件下,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基因型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和海岛棉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各主要生育期0~6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土壤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推荐技术基因型间的异同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0~20 cm土壤Nmin含量与施氮量和产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样深度增加相关性降低,品种间基肥和追肥总量氮肥推荐指标差异不显著,可采用同一标准.但由于2个品种各时期吸收氮的能力不同,不同品种主要生育时期最佳供氮量,植株全氮含量和收获后0~6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都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