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病因分析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蹄角质疏松。最常见的有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2.
1病因造成腐蹄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是牛只体弱,磷钙不平衡,蹄角质疏松。此外,牛床潮湿,牛蹄经常为粪、尿、泥浆等浸泡,可使局部组织软化,容易刺伤软组织而引起发炎,也有因蹄冠与蹄角质裂缝而发生感染的,多数病例可发现坏死杆菌,或由于化脓状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本病例在出现跛行的蹄病中在占40%~60%,一般后蹄发生的几率比前蹄高,热天潮湿季节比冬天旱季发病多,成年牛比犊牛多发。2症状病初,患畜喜卧地,站立时间短,患蹄不能完全着地,跛行,有痛感,蹄底角质比较完整,看不出炎症,当叩击或用手按压时牛只出现疼痛感,当用刀削扩创后,在蹄底的小…  相似文献   

3.
<正>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蹄间腐烂、趾间腐烂,该病多因坏死杆菌等病菌所引起,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常侵害动物四肢关节及蹄部,夏秋季节易发病,病程比较缓慢,多数患鹿跛行数10天甚至数月,逐渐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其主要病原除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外,还有产黑色素拟杆菌,脆弱拟杆菌以及其他化脓性坏死微生物区系,如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棒状杆菌等并发感染。此外,还有螺旋体、粪弯杆  相似文献   

4.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圈舍和运动场不洁、潮湿,使蹄部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使角质软化;饲料中钙、磷不平衡,致使羊的蹄部角质疏松,经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患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损伤蹄部;蹄冠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而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其坚实的角质壳,具有保护知觉部和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夏秋季节雨水多,气候暑湿,圈舍泥泞,粪便淤积、发酵,通风不畅,卫生条件较差,牛蹄长期浸渍污物中,使蹄角质软化,蹄底挫伤,易发生蹄病。一、腐蹄病腐蹄病是由于蹄部损伤、坏死杆菌感染引起指(趾)间皮肤及其下组织发生炎症。特征是病蹄间质  相似文献   

6.
晏东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55-55
<正>1发病原因腐蹄病又称烂脚丫、蹄漏,是牛、羊的常见病。圈舍泥泞、潮湿,牛蹄与污泥、污水经常接触;蹄机能发生障碍,蹄叉发育不良,蹄质薄;牛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护蹄不良,蹄被挂伤后,踩入烂泥或粪水中都可引起本病。牛蹄叉角质破烂后,被坏死杆菌侵入时常引起腐蹄病,且其常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腐蹄病为种公牛一种常见病,是影响优秀种公牛发挥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某公牛站常年饲养优秀种公牛30多头,该病在牛群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种公牛的正常采精,致使优秀种公牛的过早淘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种公牛体重大,长期生活在坚硬潮湿的水泥地面上,使蹄角质软化,弹性降低。1.2日粮不全价,特别是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低磷,引起钙磷代谢障碍。1.3长期运动不足,引起蹄变形、蹄角质延长,削蹄、修蹄不够及时或削蹄过薄,也诱发蹄病。1.4由于异物刺伤蹄底,加之地面长期潮湿,牛蹄长期受粪尿浸渍,导致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感染,是引…  相似文献   

8.
<正>腐蹄病是由结节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患病动物表现为运动  相似文献   

9.
蹄是奶牛的重要支撑器官。蹄患病不但影响奶牛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严重下降,因此保证奶牛的肢、蹄的健康,是奶牛高产的保证。1蹄病发生的因素1.1产前精料饲喂过多,引起产犊时母牛肥胖,产后胎衣不下,子宫炎和酮病发病较多而促使蹄病发生。1.2饲料中矿物质的缺乏,特别是Ca、P的不足,比例不当,致使Ca、P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骨质疏松症,则导致蹄病发生。1.3霉变饲料的有毒成分,有可能引起奶牛过敏反应,并能引起蹄病。1.4圈舍地势低、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集聚。在氨的作用下,蹄角质蛋白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角质变软,特别是蹄…  相似文献   

10.
1病因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营养成分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牛舍阴暗潮湿.粪尿未及时清扫.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引起蹄部损伤,致使蹄受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腐蹄病(Footrot)是由坏死梭杆菌(Fusobactef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和节瘤拟杆菌(Baeteroides nodosu,B.nodosus)协同感染引起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鹿的腐蹄病多为坏死杆菌引起的蹄底、蹄缘、蹄冠、蹄叉、蹄踵、蹄角等部位腐烂的一种严重蹄病。角质与蹄冠边缘裂壳,严重的可致使蹄部角质外壳半脱落和全脱落。治疗关键是除去病因,改变舍饲卫生环  相似文献   

13.
肢蹄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1发病原因日粮中缺钙、缺磷,或是高钙低磷、高磷低钙,都容易导致钙磷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奶牛肢蹄病。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4.
腐蹄病(Footrot)是由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和节瘤拟杆菌(Baeteroides nodosu,B.nodosus)协同感染引起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腐蹄病自1960年Adams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美国、比利时、荷兰、日  相似文献   

15.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细菌,在拟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主要是结杆菌,而在梭杆菌属中主要是坏死梭杆菌。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撑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在影响其运动功能和采食能力的同时,极易引起生产性能(产奶量)下降,如果丧失运动能力,就意味着这头奶牛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17.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1发病原因1.1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1.2环境因素1.2.1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1.2.…  相似文献   

18.
三秋防治马属动物漏蹄病李舒杭王参荣(山东招远市兽医总站·265400)三秋期间,马骡驴使役重,容易发生漏蹄病。这是蹄叉角质腐烂的蹄病,多因厩舍潮湿,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侵蚀,修蹄不及时而引起发病。病畜步行时不敢着地,难以负重,患蹄发热,蹄叉中沟及侧沟角...  相似文献   

19.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以后蹄多发,成牛发病最多,雨季最流行。1发病原因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