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复合麻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复合麻醉 (compound anesthesia)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 2种或 2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的临床麻醉技术 [1 ] ,以达到满意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 ,为外科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确保病人或动物的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复合麻醉具有以下优点 :(1 )减低麻醉用药剂量 ;(2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满足手术操作要求 ;(4 )将麻醉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 ;(5 )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有利于机体术后恢复健康。近年来 ,复合麻醉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成为动物医学麻醉领域发展的主流。1 复合麻醉在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复合麻醉从麻醉方法上…  相似文献   

2.
动物麻醉是保证术中动物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调整或控制手术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促使动物术后恢复健康,而这种保证需要麻醉监测完成。麻醉监测是保障动物麻醉安全和提高麻醉质量的诊断方法,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进程,减少动物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避免术中动物行为伤害及医疗纠纷等不良后果。麻醉深度过浅会使动物感到疼痛,在手术中产生未预料到的活动,对手术不利;麻醉过深则造成循环、呼吸抑制,对动物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心电图则是动物麻醉监测重要指标之一,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手术机器人腹腔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测试,建立相应的巴马猪麻醉方案。以低剂量舒泰和高剂量多咪静作诱导麻醉剂,异氟烷作维持麻醉剂,布托啡诺作术中镇痛剂,安定醒作苏醒剂。用手术机器人分别进行胆囊切除、左肾摘除、部分肝切除手术,于整个麻醉过程监测巴马猪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体温的变化,以评估该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18头试验猪均顺利完成1.5~2.5 h的腹腔手术,平均诱导麻醉时间为10.5 min,术中麻醉平稳,镇静镇痛效果优异,无不良反应。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体温监测值稳定,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后苏醒迅速。本麻醉方案具有平稳安全、镇静镇痛效果优异、麻醉时间较长、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完全能满足手术机器人腹腔手术各种术式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随着动物实验对麻醉效果的日益苛求和麻醉方法的进一步与提高,一般将实验动物犬麻醉方法归为3大类,即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5.
动物麻醉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玉珠  王洪斌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6):I0006-I000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动物养殖规模、数量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动物疾病的增多和临床病例的增加。然而,无论在动物疾病诊断、治疗、人工繁育、运输以及试验处置过程中都需要妥善的麻醉。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麻醉是一种人为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是暂时性的,并且是可逆的,当解除麻醉手段或药物在体内被颉颃、代谢或排除后即可复苏。动物麻醉是保证术中动物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保证、调整或控制手术动物的各种生…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疾病诊疗过程中,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保证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可以避免和减少动物手术中死亡,同时也是多种手术术后护理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鉴于人们对动物保健的重视,以及动物麻醉药物和方法的快速发展,麻醉性镇痛药在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物种属差异及兽医师水平不同,有时会遇到诸如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过量、药物过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在临床医学领域与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其耐受性和成瘾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这类药物更好地应用于动物的疼痛治疗和复合麻醉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保定宁对马属动物的麻醉效果。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保定宁弥补了静松灵对马属物镇痛效果差的缺点。本制品具有速效、安全、用量少和副作用小等优点,适用于马属动物各部位和各种病情的手术麻醉。对络合剂与静灵产生协同作用的机理,仅提出了一些设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舒泰50在母猫绝育术中的麻醉效果,试验利用舒泰50(按体重5 mg/kg静脉注射)对10只母猫进行麻醉并实施绝育术,记录母猫在术中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及麻醉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母猫呼吸频率在注射舒泰50后45 min左右降至最低,心率在40 min左右降至最低,体温在20 min左右达到最低值。母猫从注射麻醉药开始到最后恢复如初的过程中,在给药5 min内母猫表现出精神极度沉郁,无法站立,身体摇晃,低头,流口水,呼吸加快,经麻醉镇痛期和兴奋期后迅速进入手术麻醉期,可维持麻醉33~63 min,在此期内对母猫进行绝育术安全有效,无任何疼痛反应,麻醉期过后母猫都能安全苏醒。麻醉过程中,猫的呼吸、心率、体温等均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数值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在麻醉恢复期,母猫呼吸频率加深加快,尝试性挣扎,眼球和舌头微动,在注射药物后147~269 min,麻醉状态才得以完全解除,母猫行动自如,恢复正常。说明舒泰50用于母猫绝育术时,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安全有效,是母猫绝育术麻醉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电针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特别是在胸腹腔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效果确实、麻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由于手术引起的感染少等优点。但是,电针麻醉进行腹腔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一直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也是腹腔手术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我们采用耳根穴和关元俞穴电针麻醉,发现对内脏牵拉反应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动物试验研究。一、实验动物家兔。  相似文献   

10.
非药物麻醉之一——电针麻醉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的价值是众所周知的,针麻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提高,已成为临床工作者所乐于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由于施行这种麻醉法要在动物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扎针,通以比手捻针或临床医学的针刺麻醉刺激要强得多的一定频率、一定强度的脉冲电流才能提高痛域,达到施行手术所必须的条件。因此,临床工作者希望了解所通过动物机体的电流,对动物机体的机能是否发生影响?是否是  相似文献   

11.
化学药物复合麻醉在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药物和方法的毒性与副作用,扩大其安全范围和使用范围,人们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和(或)麻醉方法及麻醉疗法同时或先后应用,以达到完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满意的外科手术条件,并保证动物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即进行复合麻醉.近年来,复合麻醉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麻醉医学领域的重要趋势,动物医学领域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犬手术镇痛作用,继而探索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犬的可行性。本试验共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为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量6mg/kg体重,维持剂量0.4 mg/kg/min,麻醉稳定后,硬膜外注射6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为Ⅱ组(丙泊酚诱导麻醉6mg/kg体重,麻醉维持剂量0.71±0.6mg/kg/min),进行腹腔探查术,评价麻醉犬的镇痛效果及疼痛指标。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疼痛指标变化幅度小,麻醉时间适宜,可以完成腹部手术,未见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欧美国家阿片类镇痛药物是术后应用最多也是效果最好的镇痛药物。国内兽医临床可用于术后的镇痛药物相对较少,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对中、重度疼痛药物最有效的成分,但当前这类药物受国家管制极其严格,对于普通诊疗机构的兽医几乎无法得到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动物福利逐渐被重视,术后镇痛成为动物麻醉与镇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因此,结合国内镇痛药物应用的现状,需要开发安全高效、无成瘾性的动物专用的镇痛制剂,特别是包含中草药成分的高新技术产品。文章就国内外兽医领域阿片类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研究,动物麻醉药物正沿着复合麻醉的方向进展。单独应用一种麻醉药物常存在某种药理缺陷。理想的麻醉药物反应具备镇静,镇痛和肌松三大要素。使药物本身不仅对动物是一个良好的化学制动剂,而且应适合于全身各部位的手术麻醉。据报导,兽医大学军马卫生研究所研制成的保定宁(静松灵、EDTA)用于手术麻醉,效果确实适于各种情况手术的进行,为此,我们在临床上推广试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犬QFM麻醉的综合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FM是一种自行研制的新型犬用复合麻醉制剂。为了验证QFM的麻醉效果及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0.15~0.2mL/kg剂量对7只犬进行麻醉,进行了单纯麻醉监测和QFM麻醉监测期间手术验证试验。结果证明:QFM无论单纯进行犬的麻醉,还是在麻醉过程中进行手术处置,都具有较为确实的麻醉效果,且镇静、镇痛、肌松效果均衡,诱导及复苏迅速平稳,无流涎和呕吐等负反应发生,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轻微,血氧饱合始终维持在90%以上,可为犬的临床常规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但手术刺激对其药理作用有轻微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麻醉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动物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痛觉消失或痛觉迟钝,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治疗。暂时失去知觉的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当解除麻醉手段或药物在体内被拮抗、代谢或排除后,机体便可复苏。"一、麻醉在动物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及现状"麻醉  相似文献   

17.
动物麻醉及麻醉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的原意是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麻醉是一种人为的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的痛觉和对外界的反应及肌肉张力减弱或消失,这一过程是暂时性的并且是可逆的,当解除麻醉手段或药物在体内被拮抗、代谢或排除后机体便可复苏。1 动物麻醉概述麻醉是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使许许多多视为禁区的手术成为可能。1962年,德国首先合成了能用于多种动物的肌松剂———二甲苯胺噻嗪(商品名隆朋Rompum)应用于兽医临床。经研究发现,其镇静、催…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评估犬术中静脉恒速输注(CRI)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临床选取160只犬进行手术麻醉效果评价。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选择160例进行择期手术的犬,其中生殖系统手术97例,肿物切除手术10例,泌尿系统手术8例,骨科手术8例,消化系统手术5例,疝修补术5例,外伤处理5例,多系统手术22例。犬品种、性别不限;年龄0.5~9岁,平均值为3.3±  相似文献   

19.
脐疝是幼龄动物常见的外科疾病。2006年2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对1头患脐疝的2月龄非洲猎豹麻醉后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经精心护理完全康复。幼猎豹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和术后护理,而麻醉评估对幼猎豹的成功麻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动物麻醉是兽医临床诊疗和手术等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宠物、珍贵动物和野生动物等更为重要。在高层次生物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如动物胚胎移植、克隆等,既需要精确的手术操作,又需要科研人员解决动物的保定和麻醉。麻醉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术中动物安全无痛,保证、调整或控制手术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使动物在术后迅速恢复健康。而这种保证需要靠麻醉监测来完成。麻醉监测是保障麻醉安全和提高麻醉质量的诊断手段。通过麻醉监测。才能了解动物麻醉的深浅程度、麻醉动物的生理功能状态,是否在耐受范围,这样才能保证诊疗和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动物的安全及康复痊愈,其中肝肾功能的监测是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