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世界》2010,(4)
蒲江茶叶产品以蒲江雀舌等名优茶和出口绿茶为主,尤以蒲江雀舌最有特色。蒲江雀舌系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秉承千年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0,(4)
绿色蒲江,天府茗门。一阳来复,三月茶成。素手翻飞,嫩芽绿韵。田园都市,雀舌衔春。公元前4世纪,秦王朝灭巴蜀,在蒲水流域,设置蒲阳县,几经变迁,至公元601年,隋文帝时正式更名为蒲江。历史上,蒲江先后归入邛州、眉山专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11,(4):28-28
3月18日,为期半个月的2011第二届中国采茶节在四川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万亩茶叶基地开幕,全国百家重点茶叶企业、10家主要茶叶交易市场的代表及全国知名茶学专家和茶界友人共500余人齐聚蒲江,共商茶叶产业发展大计。现场更是有不少市民闻讯赶来采摘中国早春第一茶,在技师的指导下亲手将其制作成成品茶。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0,(4)
20世纪50年代初,蒲江年产茶叶15吨左右。1958年,开始毁茶种粮,到了70年代,全县茶叶年产量3吨左右。80年代起,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91年,蒲江县被列为成都市茶叶基地县。1993年,引进精制茶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5.
蒲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蒲江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还制成火番饼,远销西番(藏族地区)、党项(羌族地区)等地区。境内保存有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石梯上深凹的痕迹,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贩运茶叶的繁忙景象。近年来,蒲江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川省茶产业强县”和“成都市茶产业牵头县”,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乡”荣誉称号。蒲江位于川西80万亩茶叶基地的核心区域,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面积12万亩,2011年产茶量1.2万吨,茶叶产值8.5亿元。  相似文献   

6.
3位市长,30多位县(市)书记、县(市)长,600多位茶界十月的蒲江,茶香四溢,瓜果飘香。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成都会展办、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蒲江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7.
蒲江茶赋     
《茶世界》2010,(4)
朝霞染红千丛松林,春风吹绿万亩新茶。村姑玉指飞舞,采下片片嫩叶;后生巧手轻揉,制出道道灵芽。山歌对唱,景色如画。阳春雅韵,茶乡成佳。潘单春茶,因了翁而成贡品;蒲江早茶,以质优而惊华夏。雀舌如情窦初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上太平泾县一带盛产尖茶和条茶,两者的区别是条茶外形条索较紧,尖茶条索偏松,两头稍尖,且嫩度比条茶好。泾县尖茶之上品又称特尖,优质的有洋泾特尖。太平尖茶之上品又称魁尖(有写为奎尖),意为"尖茶之魁首"。这些都是有记述的史实。  相似文献   

9.
饮茶与欣尝     
这一期的封面图,别开生面。看到这幅创作的品茗图,对饮茶的情趣,不觉油然而生。我国人民最早领悟饮茶真趣,很早就知道茶能清心,将茶象徵尘世中之纯洁。茶的爱好者,皆知茶从采摘、加工、贮运,乃至最后冲泡,必须注意洁净,稍有污染,则茶之芬芳尽弃。人们不仅以茶为饮,而且将茶当作工艺品,故茶重味之醇、形之美、色之翠(历史上  相似文献   

10.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11.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12.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13.
茶圣陆羽的《茶经》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认为茶的饮用,最适合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他道出了茶的品性和品茶人的道德修养,茶是至寒至性之物,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只有品行端正具有节俭美德之人适宜饮用,最符合茶的精神品格和茶德精神.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与茶     
欧阳修的一生,与茶相伴。他爱茶、好饮茶,常常作咏茶诗,或记录饮茶之事,或表达爱茶之情,又或赞茶之性。对茶事,他多有参与,既考评茶叶品质和泡茶之水品,又与友人互寄茶叶与水。对茶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关系,他见解独到,建议中肯,积极参与茶法改革。欧阳修对茶的喜爱,不但体现在个人生活与精神修养上,而且与他的政治见解和爱国之情相互交融。本文从欧阳修的咏茶诗、欧阳修的茶事活动、欧阳修的茶利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考证欧阳修与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岳耘 《茶叶》2016,(3):170-174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16.
刘岳耘 《茶叶》2016,(4):212-217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17.
黔茶赋     
神州出好茶,黔茶独芬芳。黔地产茶,历史悠久,汉《华阳国志》"平夷山出茶"有证。唐朝陆羽《茶经》载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黄庭坚《阮郎归》描述,"…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清史稿?茶法》冠以"最"之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富锌硒,此乃黔地茶树之特点:原生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5年春节前后,广州市场掀起了一股“饼茶热”.全市稍具规模的茶叶商店或商场,都在其显眼位置陈列出“七子饼茶”或“普洱饼茶”.品质参差不齐,手法五花八门,宣传不遗余力,价格异常混乱.三五元、七八元一饼有之,三五十元、七八十元也有之,三五百元、七八百元也有之,甚至一二千元也有之.此风至今盛吹不衰.充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广东普洱茶之旺销,带动了与之有关的饼茶、沱茶、方砖,甚至包括了重庆小沱茶.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舆论的误导和人为的炒作因素在内.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0,(4)
成都花园,绿色蒲江,在这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而2010首届中国采茶节在蒲江的隆重开幕,更让这个中国绿茶之乡,处处茶香四溢。  相似文献   

20.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