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苗木茎腐病是松、杉等树种苗木的严重病害,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各省,可以危害油松、杉、柏、银杏、香榧、杜仲、樟木、油桐、马桕、板栗、刺槐、枫香、械树、黄杨等多种针阔叶树种苗木,其中以杉木苗、松苗、银杏、杜仲最易感病,此外,还危害农作物中的芝麻、红豆、大豆、烟叶和棉花。  相似文献   

2.
油松病虫害发生特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近年来常遭受多种病虫害侵袭,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文章综述了油松的4种病害油松落针病、油松赤枯病、松针锈病、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菌种类、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4种害虫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微红梢斑螟...  相似文献   

3.
松落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 ,可危害油松、白皮松、樟子松等。油松是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主要栽培树种。 1992年避暑山庄首次发现松落针病 ,但不同地段轻重不同 ,发病严重的整株树冠均变赤褐色 ,提前落叶 ,影响生长。特别是对山庄古松保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松组松树松脂的化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油松落针病发生与地形因子及林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清原县油松天然林及人工纯林进行全面踏查,分析了油松落针病发生地的地形因子和林分条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地形因子中,不同坡向油松发病率有差异,阴坡发病率较高;坡位对油松落针病的发生程度有影响,下腹发病程度较重;林分树种组成及密度对油松落针病发生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油松人工纯林发病重,林分密度、郁闭度大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6.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沿黄土石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府谷县郝家寨村进行彰武松、班克松、长白落叶松、油松、侧柏等5个树种的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存活率及相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长白落叶松存活率极低外,其他树种的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坡中位置彰武松成活率最高(86.47%);株高数据中,彰武松>班克松>油松>侧柏;地径数据中,彰武松>油松>班克松>侧柏;新梢生长数据中,彰武松与班克松相近,均高于油松。无论存活率、株高还是地径,不同树种生长指标均为坡中位置的高于坡上位置。整体而言,彰武松在沿黄土石山区很适合栽植,班克松更适合在沿黄土石山区的坡中位置栽植,油松、侧柏生长也较好,不建议栽植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分布十分广泛,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和查迹法,开展了广元市松褐天牛危害情况、海拔高度、林分组成等全域指标调查和危害程度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松褐天牛的危害与树种关系密切,其危害以马尾松、油松和华山松为主;(2)松材线虫分布与林分结构、海拔及林分因子密切相关,与人为因素也有一定关系;(3)松褐天牛危害程度在该区域为中度及以下,个别区域达到严重危害程度,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9.
章古台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选择造林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地,开展了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针叶树以樟子松、彰武松,其次是油松、东宁赤松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比较高;阔叶树以白榆、怀槐、刺榆、暴马丁香、桑树和色木槭的抗性比较强,生长比较快。  相似文献   

10.
松蚜(Cinara Pinea Mordwiko)成、若虫危害松属(Pinus)树种1—2年生嫩梢或幼树枝干,成林松树也受危害。在我省主要危害油松及华山松。害虫多密集于枝干,少则数十,多则数百,吸食树液。当年生顶梢被害后基部缢缩,变褐,易风拆和萎蔫,对幼树生长影响特别大。我省过去曾在陕北黄陵,关中眉县、耀县、周至,陕南石泉、勉县、宁陕等县发现松蚜危害,1973年在武功、耀县周至等县亦有发生,如西北农学院校园内油松株被害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季,湘潭市林科所相邻的一片马尾松林出现萎黄枯死,因附近有个煤矿,当地农民认为是煤矿损坏的,要求赔偿2万元,而煤矿说没有此事,不愿作赔。相持之下,双方把市林科所所长等请去评理仲裁,结果鉴定是病害侵染所致,才免除了一场纠纷。笔者6月份去湘潭调查,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市林科所详细介绍以及室内一系列研究分析,原来这片马尾松枯死是感染了松烂皮病或枝枯病。据记载,此病最早发生在欧洲,是一种闻名于世界的幼林病害。已知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四川等省有分布。主要危害红松、赤松、黑松、油松和云南松等,严重病区的林木成片死亡。我省马尾松被侵染致死尚属第一次。病树起初部分针叶失绿,变成黄绿  相似文献   

12.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赤松(P.densiflora)是重要的用材与绿化树种,随着大面积油松和赤松人工林的栽植与成林,油松和赤松疱锈病亦相继发生。油松与赤松疱锈病是两针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早于1966年在辽宁省海城地区的赤松人工林内发现,近年来,清原县海阳林场及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宁城县黑里河林场的油松与赤松接续发生。据清原县海阳林场1980年的初步调查,有的林分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13.
希腊和土耳其的松树资源及其松脂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和土耳其具有丰富的松树资源。地中海白松、塞埔路斯松及意大利五针松分别是它们主要的产脂树种。采用DB-5毛细管柱对这些树种松脂进行分析,并用GC-MS鉴定。发现它们基本上具有油松亚属松树松脂的共同特征,唯枞酸含量较高,均超过20%;并发现意大五针松松脂的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是Lin烯。  相似文献   

14.
油松落针病和油松赤枯病,在承德近几年新栽植的松树发生危害普遍,个别路段、公园、社区的油松感病非常严重,经查松树感病率高达65%,平均病株枯死率为16.22%。根据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分析了两种病害诱发因素,并为今后新栽的松树提出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1982年以来对陕西秦岭南坡宁陕县境内的火地塘林区(北纬33°17′-33°38′,东径108°20′-108°38′,海拔750—2400米)的林木病害调查,华山松疱锈病(Cronartiu-m Sp)和油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pina-stri)是该林区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严重威胁着该林区华山松和油松的生长。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 GM(1,1)模型,对这两种病害的未来病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苗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属苗圃病害,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等针叶树种,是育苗中的一大危害,每年立枯病的发病率都很高,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7.
松大蚜属同翅目大蚜科,是油松、黑松的主要害虫。当松大蚜严重发生时,松针尖端发红发干,枯针落针明显。在松大蚜的危害下,松针蜜露明显,远处可见明显亮点,当大量煤污沾在松针上时,油松可得煤污病,影响油松生长。   1生活习性   松大蚜在早春很脆弱,不能适应寒流的袭击,松大蚜产茗蚜时,多选择在一年生嫩枝上,松大蚜保护在茗蚜周围,脱皮以后,松大蚜分散危害,皮粘于蜜露上。   6月份是松大蚜危害盛期,这时有翅蚜到处迁飞,无翅蚜繁殖加快,是松大蚜密度最大期,蜜露到处可见,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松大蚜的繁殖力很…  相似文献   

18.
1983—1989年在大兴安岭地区采集到12个树种的病害标本,鉴定出61种病害,其中为害比较严重的有松苗立枯病、樟子松落针病、松针红斑病、樟子松松针锈病、樟子松疱锈病、樟子松瘤锈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癌肿病、落叶松心材腐朽和杨叶锈病。  相似文献   

19.
防止松苗立枯病要严把“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苗立枯病是针叶树苗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六盘山区主要危害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幼苗。由于危害的树种和幼苗生长期不同,其症状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种芽腐烂。播种后,籽粒吸水膨胀,幼芽萌发出土前,若土壤潮湿板结,种苗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6个项目省(区)内15个主要用材树种新造速生丰产林林地上的62个病虫害定位观测点上连续5年观测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没有发生任何病、虫害以及白榆、刺槐和加勒比松没有发生病害外,其余树种造林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病虫危害。相比之下,马尾松、火炬松、毛白杨、欧美杨造林地发生虫害种类较多;马尾松、火炬松、毛白杨、欧美扬、刚果12桉和蓝桉造林地发生病害种类较多。根据各种病虫害在同一树种所有观测点上的样点发生频率和观测发生频率,作者提出了各树种造林地的最常发生虫害和病害种类。在所有病虫害观测点进行的全部观测中,虫害观测占777%,病害观测占271%。在全部有虫观测中,发生重度危害的观测为极少数,仅占25%,发生中度危害的观测也较少,占886%,绝大多数观测为轻度危害;同样,在全部有病观测中,发生重度危害的观测为极少数,仅占608%,发生中度危害的观测为少数,占116%,绝大多数观测为轻度危害。所以,总体来讲,病虫害给主要用材林树种幼林造成的危害较轻。建议根据本文提出的各树种常发性和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种类,有重点地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