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新形态,是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不惜珍惜后代人的利益,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保护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是我们共同创造未来的基本保障,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为保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文章就安南坝...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直认为,人口爆炸对资源有限的地球是威胁。而近年来有人说,如今对地球的威胁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太少。甚至有人质疑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世界人口真的在减少?人口减少又会怎样影响未来世界?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3.
决策勿忘环保文/艾炜维系人类生命与发展的是一个脆弱的地球。它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任何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都将是人类自身生存的障碍和威胁。未来已经不单是未来人决定的未来,而是现代人决定的未来。今天重大决策的失误,很可能是往后难以弥补、无法抗御...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直认为,人口爆炸对资源有限的地球是威胁。而近年来有人说,如今对地球的威胁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太少。甚至有人质疑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世界人口真的在减少?人口减少又会怎样影响未来世界?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5.
人,总是在一定的现实社会中生存,现实社会目标,总是由人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去实现。人与社会构成统一体,人与人之间既是片断又是整体。在当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人、人的发展和人的未来成了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致诚  陌桑 《森林与人类》2002,22(11):21-22
人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实现人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大美学工程。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不仅应该在物质意义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应该在精神意义上使人得到伦理的和情感的教益与陶冶,有利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新世纪趋势将是:人与地球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物质与精神的交换变为现实。这种趋势正对艺术实践构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警觉的新兴艺术自然环境的迅速遭毁,都市生态状况每况愈下,激起了一股对环境问题警觉的新艺术浪潮。视觉艺术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们首先站出来,唤醒公众对所处星球未来状态的忧患…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委员、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澜获奖感言:我想绿色事业不仅仅是公众人物的一个责任,应该是每一个地球子民的责任。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未来,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的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暂时替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管的。所以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把它保管的好一点,让天更蓝,地更绿。  相似文献   

8.
大地崩裂、海啸汹涌……好莱坞电影《2012》呈现的末日地球让人不寒而栗。为什么灾难题材科幻片总能抓住我们的眼球?因为它讲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恐惧。为什么中国能成为《2012》除美国本土以外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就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保护好不同的环境,特别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护好不同环境中的资源。保护好地球母亲是一项伟大而迫切的工作,但是我们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都生存在生物圈内。生物圈从大洋的最深处一直扩展到大约8公里高的大气层。生物圈包括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陆地、水和空气。环顾我们的周围,在地球生物圈内,有各种各样的环境。环境是由生物——动植物和非生物——水与空气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地区叫做生态系统。一大类的类似的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区。为了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还必须了解哪些东西要进行保护。为此,我们又必须对地球的生物群落区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面对人类通过现代技术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现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必须协调共存这一真理。联合国规划署在1991年世界环境日提出:“不要让地球变成不堪忍受的环境”、“气候变化亟需要全球合作。”目前,必须积极治理已被污染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在不断探索地球生物的变迁:它们是怎样灭绝的,未来的地球又将如何?最近,科学家获得了一些新发现,并对未来地球进行了大胆的科学预测。谁是地球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目前很多科学家一致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近日,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历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0年非1洲0生月2物8日消息:FAO在全球景观论坛生物多样性数字大会上发布了题为《恢复地球——未来十年》的出版物,指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就必须努力加强全球退化森林和景观的恢复工作。土地和森林退化是全球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球25%的土地已退化,为了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需要采取行动,避免、停止和扭转世界生态系统的退化。  相似文献   

13.
空气是人类和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良好的空气品质能够使人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心情愉悦.随着工业化、农业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空气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地球是现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当代,自然界的变化更为迅速。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能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来支配和改变大自然。人类要生存,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中的“栖居”借用于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诗意地栖居”。而以“日益‘荒漠化’的星球”描述我们的家园,实在毫无诗意可言。遗憾的是,这就是地球的现实。 “荒漠化”同样是一个借用概念。荒漠是地球生态系统之一,它的存在使得地球气候和地理形态变得丰富多彩。从某种角度来说,荒漠是大自然整体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一诞生,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消费。消费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历史,从原来一些很小的群体,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几十亿个体的宏大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也从开始时的"微乎其微",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产业》2010,(1):92-95
大地崩裂、海啸汹涌……好莱坞电影《2012》呈现的末日地球让人不寒而栗。为什么灾难题材科幻片总能抓住我们的眼球?因为它讲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恐惧。为什么中国能成为《2012》除美国本土以外全球最热卖的市场?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对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8.
生态哲学     
<正>生态哲学(Ecological Philosophy)是科技哲学的一个现代分支。生态学强调生态本位,扬弃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念,把人放在自然之中。特别是对地球生物圈的探索,生态本位的研究证明,人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和平共处"。地球的演化表明,地球是人的母亲;大自然是人的父母,养育了人类,所以人类应当"孝敬父母",关爱自然,关爱万物。地球上的生命包括全人类,都是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要"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9.
能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以《工程地球物理学报》近年发表的能源地球物理论文为例,梳理分析了地震采集技术、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重磁电勘探技术以及测井技术在能源勘探、评价、预测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对大量方法、技术创新和应用实例及其效果进行了述评。对能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未来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阐述了对《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办刊及选题策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启迪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近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双楼学校成立了“环保地球村”,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回收废品,爱护地球”为宗旨,组织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