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代宽 《食用菌》2003,25(1):37-37
近两年平菇经济效益逐渐下滑 ,如何提高平菇经济效益 ,笔者摸索 2年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原料准备 选无霉变稻草、玉米秆用 15mm直径筛眼粉碎 ,稻草、玉米秆不要粉的太粗太细。配方 1:稻草 4 0 % ,玉米秆 4 0 % ,玉米粉 8% ,麸皮 8% ,石灰粉 2 % ,石膏粉 1% ,磷肥1%。配方 2 :稻草 30 % ,玉米秆 30 % ,棉壳 30 % ,玉米粉 4 % ,麸皮 4 % ,石灰粉 2 %。含水量 6 0 % ,即 1kg干料加水 1.2kg ,拌均建堆发酵 ,料堆不少于 15 0kg用木棍在料面每隔 30cm打通气孔 ,测料温达 6 0℃以上保持 2 4小时 ,趁热装袋灭菌。用2 3cm× 4 3…  相似文献   

2.
用生料种菇早有报道,但用生料栽培木耳还不多见。笔者经两年的实践表明,生料袋栽木耳,方法简单,可降低成本40%,且产量高。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①稻草段65%,黄豆秸或玉米秆25%,米糠10%,另加玉米粉5%,石膏粉2%。稻草选干燥无霉变的,铡成6~7cm 长,黄豆秸、玉米秆要  相似文献   

3.
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常见的有棉籽壳、甘蔗渣、玉米秆、稻草、麦草、阔叶树木屑等原料。我们就地取材,用松木屑生料栽培平菇,在海拔2300多公尺的地区,于零下5~8℃、空气湿度55~65%的环境条件下获得成功,最高产菇量达7.98斤/米~2,现将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将新鲜的松木屑晒干。按松木屑78%、麦麸20%、白糖1%、石膏1%的配比拌匀,加水至用手捏指缝见水  相似文献   

4.
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能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温、湿条件,在有限的面积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培养料处理:配方:棉籽壳、麦草、豆杆、玉米芯等主培养料,辅加1%石膏、1%磷肥、0.3%尿素、0.15%多菌灵。棉籽壳拌料前曝晒两天或进行堆积发酵;麦草、豆杆、玉米芯经曝晒后粉碎。二、装袋接种:菌袋规格为23~26×40~45×0.03~0.06厘米,按以上配方配制好棉籽壳培养料、豆杆培养料、麦草培养料等,置于已消毒过的房间装袋接种,分层播菌,每袋播菌四层,接种量10%。三、排袋发菌:接好的菌袋置保温性好  相似文献   

5.
我所食用菌研究室自1998年开始对用玉米秆种植双泡蘑菇进行研究,通过2年的试验,生物学转化率达30%以上。现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双抱四菇屑于中温型,出菇温度范围在10-28℃,一般在春、秋季均可栽培,但以秋季为好,在本地以8月底10月上旬种植最好。2 材料准备 将玉米秆(包括新收的玉米秆或上年无霉变的玉米秆)压轧碎,再铡成约30Cm长的段,堆料发酵。田方为:玉米秆500冉,干鸡粪100冉.棉饼25kg,尿素2.5kg,磷肥15kg,石灰12.5kg。38堆发醇 将铡好的玉米秆用2%石灰水浸湿,拌…  相似文献   

6.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Collybia velutipes)属低温型菇类,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8~10℃,适宜在高寒山区栽培。我们从1980年以来,对金针菇的生育特性及商品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在北方高寒山区金针菇的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培养原料培养金针菇的原料很多,如高粱秆、玉米秆、豆秸、胡麻秸、高粱壳及葵花籽皮等等均可以用.现以高粱壳和葵花籽皮为例,介绍两个较好的配方:①高粱壳50%,高粱粉50%,另加尿素、过磷酸钙及石膏粉各1%。②葵花籽皮50%,葵花籽皮粉30%,谷糠20%,另加过磷酸钙及石膏粉各1%。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鲜甜玉米秆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鲜甜玉米秆、杂木屑为主料,设计四个配方栽培秀珍菇。结果表明以新鲜甜玉米秆50%,杂木屑47%的配方菌丝生长好,转潮快,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03%,比对照高19.8%。此配方有较高利用及推广价值。而全部用鲜甜玉米秆栽培秀珍菇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代料,采取室内培菌、室外育耳的两步法生产黑木耳,每百斤料分别收干耳6.6斤、9.2斤和4斤。用这种方法投资小,见效快,山区、平地都可搞,是群众致富的好途径。现介绍如下: (一)配料装袋各种代用料的配比为:①棉籽壳90%、玉米面8%、蔗糖1%、石膏1%。②玉米芯(先粉碎)70%、木屑20%、麸皮8%、蔗糖1%、石膏1%。③木屑70%、麸皮10%、玉米面8%、蔗糖1%、石膏1%。将  相似文献   

10.
柑桔的薄膜袋单果包装保鲜,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柑桔贮藏保鲜的主要实用技术。其中对宽皮桔类的装袋时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认为药处后需象以往那样预贮7—10天待其失水达4~6%后方能装袋,否则会造成贮中腐烂的严重发生及果实枯水;有的则认为药处后果表药液水滴消失即装袋不会引起枯水和严重腐烂的发生。在实际际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了多例实施这种做法的成功实例。1985年,为弄清不同装袋时期对宽皮桔类果实贮藏的影响,结合在我区推广应用薄膜单果包装系列贮藏技术,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红兵 《食用菌》2002,24(6):4-4
春季由于环境温度低 ,菌丝生长慢 ,出菇少 ,经济效益低。要解决这一难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石灰 拌料时石灰用量 ,由 3 %提高到 5 % ,料的 p H值为 8~ 9,既可抑制杂菌生长 ,又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2 直接装袋 生料拌好后不经发酵直接装袋。这样能使袋内培养料产生较多热量 ,从而加快发菌速度。3 提高接种量 装袋时适当增加用种量 ,变 3层接种为 4层接种。中间菌块适当增大 ,菌块要紧贴塑料袋 ,一圈 4~ 5块。袋两端的菌块可稍小 ,每端 6~ 7块。扎口后 ,用直径 10~12 mm的棍在袋两端的菌种处各扎 4~ 5个通气孔 ,孔的深度各…  相似文献   

12.
用塑料袋大量生产菌种,在无装袋机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装袋的效率,通过三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种简易、快速的装袋方法,现介绍如下: 首先用马口铁做一个比袋径小1~2mm、比袋长3~5cm的圆筒;再在地面打一个高33cm左右的木桩,取一只啤酒瓶倒扣固定在木桩上。装袋时,先将圆筒装  相似文献   

13.
鸡腿菇生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9月下旬笔者在万张乡进行鸡腿菇的生料栽培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菌株鸡腿菇有单生和丛生种,单生种个体大,但产量低,笔者选用产量高,市场鲜销看好的丛生种CC100和CF10菌株。2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过磷酸钙、糖各1%,含水量65%。③豆秸粉7.8%,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含水量65%。以上两种配方均加入1‰的多菌灵溶液。3装袋播种及培养培养料在装袋前,先将原料混合拌匀进行发酵,7~10天,采用17 × 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然…  相似文献   

14.
金晓弟  李晓玲 《食用菌》2002,24(4):21-21
麦草添加棉子壳栽培黑木耳已试验成功 ,但作为非产棉产麦区的边远山区和广大林区的食用菌栽培户 ,渴望找到其它来源便宜易得的原料代替棉壳、麦秸 ,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1 材料与配方 玉米秆 ,暴晒 2~ 3天 ,粉碎成 2 cm左右绒状小段 ,用 1%石灰水浸泡 15小时 ,含水量 6 5 %~ 75 %。松针 ,除去泥土 ,粉碎成 2~ 3cm的碎段 ,清水浸泡 12小时 ,含水量 6 5 %~ 75 %。试验配方 :1玉米秆 76 % ,松针 10 % ,麸皮10 % ;2玉米秆 6 6 % ,松针 2 0 % ;麸皮 10 % ;3玉米秆 5 6 % ,松针 30 % ,麸皮 10 % ;4 (对照 )棉…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主要杂菌——绿色木霉、黑根霉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力测定和棚内药剂试验,筛选出对绿色木霉、黑根霉的有效药剂为力克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观察测定其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拌料时加药力克霜2g/L、1g/L,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g/L在拌料时加药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满袋率在90%~10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g/L对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总满袋率77%~86.8%;装袋前各药剂按2g/L、1g/L用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非棉产区,用稻草粉栽培金针菇,成本低,效益高,生物转化率可达80%~100%。 (一)制二、三级菌种 选优良品种,用常规法。配方:棉子壳45kg,麸皮5kg,糖、石膏粉各500g。 (二)培养基配方 选新鲜无霉变的干稻草,用筛孔径2~3cm的饲料粉碎机粉碎成软绵的绒状。配方为:稻草粉50kg,蔗糖、石膏粉、面粉各500g,水65~70kg。 (三)装袋灭菌 用22×50×0.02cm聚丙烯筒袋,一端先扎紧再装料,料装好后,用橡皮筋把筒袋折叠圈好,上蒸锅保持100℃灭菌8~10小时。  相似文献   

17.
供试菌种系我所选育的凤尾菇018327。培养料为棉籽壳98%、石灰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以常规装瓶灭菌为对照。试验组每百斤料用玉米粒原种20~30瓶,拌匀后装袋(长×宽为33×17cm),每袋装干料0.8斤,袋两头扎上棉花,利于透气,置培养室于25℃下培养。  相似文献   

18.
包著勤 《食用菌》2002,24(5):20-20
草菇属速生性菌类,生殖期短,菌种容易自溶老化,甚至退化,同时零上低温(10℃以下)又会造成生理损伤甚至发生菌丝死亡。因此,有效的保种方法对防止菌种生理退化,保证菌源延续,是至关重要的。现根据笔者多年草菇生产经验,将草菇制种与保种的有关技巧介绍如下。1 草菇栽培种的制作①配方:棉子壳86%,麦皮12%,碳酸钙1%,石灰1%(掺水拌料)。料水比例1∶1。②拌料装袋:新鲜的棉子壳掺入pH14的石灰水,反复翻拌。棉子壳充分吸水后,将混合均匀的麦皮、碳酸钙撒入已吸水的棉子壳中,翻拌至料带有疏松感,即可装袋。装袋一结束,立即进锅高压灭菌,压力1.4~1.5kg/cm2,灭菌时间2.5~3小时。培养料配制注意:棉子壳不能堆积发酸,要现配现用;高压压力不能太高,时间也不能过长,以防pH过于下降。灭菌后,培养料pH7~7.5,在这略碱环境条件下,草菇菌丝生长快速健壮,呈银灰  相似文献   

19.
榆黄蘑阳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2~1984年进行了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阳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阳畦栽培榆黄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效益高。以棉籽壳或玉米芯等为主料,生物学效率可达71~80%。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制种系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采到的菌木菌丝分离所得。母种、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为高粱壳80%、麸皮18%、石灰粉1%、石膏粉1%,加水1:3~1.5倍拌匀,装袋(瓶),经1.4kg/cm~2压力灭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7,(6)
<正>提质增效、节本增效是目前食用菌发展的主要出路,过去平菇发酵料的接种方法是人工装袋,边装袋边接种,一般是两头中间各接一层种,也有的中间接两层种,共4层,目的是缩短菌种层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发菌时间,减少污染~[1]。这样装袋劳动强度大,功效低,一般一人一天(8 h计)快的可装上100多袋,慢的只装60~70袋,由于劳动工资不断上涨,雇人装袋显然成本太高。随着装袋机械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