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六讲 池塘饲养长吻(鱼危)成鱼技术 长吻(鱼危)成鱼饲养是把越冬后的鱼种(包括二龄鱼)饲养到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鱼这一生产过程。各地的消费习惯对商品鱼规格的要求颇不一致,但多数地区喜欢吃750~2500克/尾的成鱼,这样大小的成鱼其饲养周期要1~2年。 长吻跪自身的某些特征如口下位、抢食能力差、耗氧率高等决定了它比较适合单养,通常不能跟价值低、抢食力强的鲤、草鱼、革胡子鲶、罗非鱼等混养,但与一些名优鱼如鳗、鳜、鲈等配养是成功的。 迄今,最成熟的成鱼饲养方式是池塘养(鱼危)、网箱养  相似文献   

2.
第四讲 长吻(鱼危)鱼苗的培育技术 习惯上,把从水花鱼苗培养到寸片夏花(3~3.3厘米长)的饲养阶段称为鱼苗培育。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是: 1.选用良好的鱼苗培育池。比较理想的高标准鱼苗池为长20米、宽3米、深1~1.2米、比降2%的条形池,池的浅水端设进水闸阀,深水端设排水(兼排污)闸阀,进、排水口均安装牢固的丝网栏栅,注排水方便,又能根据需要调节水位。鱼苗培育的用水量不大,但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水库、溪河、湖泊等地表水最好,自来  相似文献   

3.
长吻(鱼危)是我国特产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经过长期努力,突破了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现已在许多省市推广。今特邀请该所副所长吴江研究员等人撰写“长吻(鱼危)养殖技术讲座。”本讲座将分10次连载,其内容包括:长吻(鱼危)养殖前景,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池塘、网采、流水养殖、病害防治、安全运输技术等。我们希望这一讲座能为农民、渔民朋友送来致富门路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第十讲:长吻(鱼危)苗种的选购与安全运输 1.选购优质苗种: 优质水花鱼苗 体色灰黑、大小均匀,游动自如,体表光滑无粘着物,畸形苗的比例在5%以下。水花苗多在每年的4~6月份供货。 优质夏花鱼种 体短粗健壮,色深黑间有灰色斑纹,个体大小基本一致,在培育池内集群成团,在白瓷盆内逆水能力强,体表光洁无赘物,基本上无畸形鱼。仔细察看培育池里外,未见病、死鱼。夏花鱼种多在5~6月份供货。  相似文献   

5.
第七讲 网箱饲养长吻(鱼危)技术 网箱饲养长吻(鱼危)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原因除了长吻(鱼危)自身的经济性状好、饲养效益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经多年代的人工驯养后,它对网箱环境和人工配合饲料都已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没有颗粒饲料供应的地区,人们就地用野杂鱼或低值鱼等绞成肉浆,掺和麦麸、饼粕等做成食物团饲养;也可直接把鱼粉掺和麦粉等做成食物团投喂,饲养效果都不错。现将网箱饲养长吻(鱼危)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二、鱼种池混养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培育了大规格鱼种,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定产量的商品鳜,使鱼种池养殖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 1.鳜鱼夏花鱼种的混养 以草鱼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火片(体长2厘米左右)放160万尾/亩左右,每亩混养夏花鳜鱼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主养鱼火片放150万尾/亩左右,混养夏花鳜鱼400~600尾/亩。这种养殖模式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公斤,获商品规格为300~500克的鳜鱼120~220公斤。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相应水位;保证适口规格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小于鳜鱼体长45%~55%);保持水质优良,最好配上增氧机;作好鱼病预防。 2.大规格鳜鱼种的混养 指混养尾重30~50克  相似文献   

7.
十、长吻(鱼危) 长吻(鱼危)(见图)俗称江团、(鱼危)鱼,在分类上隶属了鲶形目、鳍科、(鱼危)属。长吻(鱼危)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向北可达黄河,向南可至闽江水系。在长江上游及支流,长吻(鱼危)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量较高,而湖北的石首,四川的乐山、北碚、南充、蓬安等地为有名的产区。 长吻(鱼危)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含  相似文献   

8.
(一)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成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池以0.3公顷左右为宜,水深1.3~1.5米,放养方式分为主养和混养2种,主养亩(0.067公顷,下同)放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2000尾,通常  相似文献   

9.
第九讲:长吻(鱼危)主要鱼病的防治 迄今,虽然已发现的长吻(鱼危)鱼病有20多种,但较常见的、危害亦较大的疾病只有下列数种: 1.小瓜虫病 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一般在水质不良、鱼池面积过小、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在25℃以下的连绵阴雨天气多发,严重危害3~5厘米的苗种,二龄鱼种和成鱼也能被感染。病鱼的外观症状为鳃、鳍和体表皮肤上出现众多针尖般大小的“白点”,此小白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西淡水养鱼水面大,但产量低,平均只有几公斤。为解决城乡人民群众吃鱼难,为在生产中推广使用配合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探讨配合饲料在大面积养鱼中的经济效益,1985年南昌市饲料公司在南昌毛莲湖水产场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水面为380亩,对其中6O亩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和验收。试验表明,经济效益很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验方法 1.试验鱼种与放养比例:供试鱼择用草鱼、鲤鱼、白鲢、花鲢鱼3~4寸,鲫、鳊鱼2~3寸。投放比例为:草鱼40%、鳊鱼10%、鲤鱼6%、鲫鱼4%、白鲢33%、花鲢7%。并在此基础上,每亩再投放355尾罗非鱼。总  相似文献   

11.
1.生活习性 长吻(鱼危)属温水性鱼类,其生存适温是1℃~38℃,生长适温是15℃~30℃,最适生长水温是25℃~28℃。10℃以下和31℃以上则基本停食。它能在野外鱼塘里自然越冬,即使在北方地区,只要池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就是表层水结了冰也不会被冻死,而在南方的两广、海南等省区,冬季还能继续生长。 长吻(鱼危)的耗氧率明显地高于草、鲢、鳙、鲤等鱼。当水温为24℃~26℃时,水中溶氧若在5毫克/升以上时,它的食欲旺盛、生长率与饲料报酬都很高;随着溶氧降低,其摄食量减少,长势变缓,饲料系数升高;当降至  相似文献   

12.
三、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关键技术 生产上。通常将3厘米长的寸片鱼种进一步培育到10厘米以上,然后才进入成鱼饲养阶段。大口鲇大规格鱼种的培育在池溏网箱、库弯、湖汊、稻田以及溪河围养都能成功。目前仍以池塘培育为主,也是其他水域培育成功的基础,因此这里重点介绍池塘育种的关键技术 1.鱼种池:较理想的鱼种培育池是面积为0.2~2亩、水深1.0~1.5米、底部平坦的水泥池或泥底池,大池培育的效果较差。其他要求同鱼苗池。 2.寸片鱼种的放养:精养池的放种密度可为每平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鱼类配合饲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在成鱼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而夏花鱼种的培育仍是采用传统的豆浆或大草法,为了广辟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笔者在江西省畜牧水产学校实习渔场进行了为期20天的配合饲料培育夏花草鱼鱼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原理,将平均体长为(6±0.5)cm,平均体质量为5g/尾的长吻鱼危鱼种300尾随机分为10个试验组,在基础配方相同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3%、0.5%和0.7%的甜菜碱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测定肠道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甜菜碱能提高长吻鱼危鱼肠道和肝胰脏中的蛋白酶活性。肠道中蛋白酶活性以0.5%的添加量最为明显,添加量为0.3%和0.7%的次之,0.1%的添加量效果最差;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以0.7%的添加量最为明显,添加量为0.3%和0.5%的次之,0.1%的添加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第八讲:流水池饲养长吻(鱼危)技术 利用水渠溪流、河川等自然落差的来水,修建小型流水鱼池高密度饲养长吻(鱼危),在丘陵和低山地区很有发展前途。本文介绍的是常温流水养(鱼危),采用“借水还水”的用水方式,其生产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当然生产效益就比不上工厂化养鱼和温流水养鱼,但比池塘养(鱼危)要高得多。 1.选址:流水必须在水源附近,水量要充沛,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流量要稳定;其次当地的交通要方便,最好在城镇近郊。 2.生产规模:生产规模,通常应根据水流量的最低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渔池养鸭是利用成鱼池和二龄鱼种池进行鱼鸭混养。一般在不增加饲料、肥料条件下,每667m^2水面可多产鱼100~250kg,增产15%~35%,还可多产鸭蛋和鸭肉。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孙克年 《广东饲料》2000,9(5):35-37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鱼配合饲料利用率,降低鱼饵料系数,提高鱼生产性能,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为了提高鱼配合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可采取下列主要技术措施。   1 突出主养鱼 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适当配养另外 1~ 2种。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节省部分配合饲料。如鱼塘中的主鱼再配养鲤鱼,一般每 667平方米水面混养 50尾以下鲤鱼,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提高饲料系数。如果鱼鳖混养,此模式可充分利用水面与饲料,减少残饵沉积,改…  相似文献   

18.
第三讲 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长江两岸的繁殖点可就近在繁殖季节从江河天然产卵场及其邻近江段渔民捕获的个体中选购,对性腺发育成熟的进行催产;不能催产的个体(尾重在2.5公斤以上)进行池塘蓄养,微流水池每2~3平方米可蓄养1尾3~5公斤的亲鱼,伺机进行催产;远离长江的繁殖点大多是从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中选留后备亲鱼,这类亲鱼的致命弱点是近亲繁殖,子代性状退化,若能采用江河中成熟的异性亲鱼与之交配,问题就不会那么  相似文献   

19.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突出主养鱼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搭配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2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主养鱼的食性、个体大小、年龄…  相似文献   

20.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 突出主养鱼 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配养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配养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