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精量播种(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的优势,并从耕翻整地、选种、播种、种肥与除草剂的使用、播种机的调试、播后镇压等方面介绍了精量播种的技术要点,以为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精量播种技术是针对一穴多粒、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方式提出的新的耕种栽培措施。玉米精量播种是指根据已确定的种植密度,进行每穴单粒播种或半距单粒播种的播种方式。包含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两种方式。精量播种具有提高玉米产量、降低成本、省工省时、促进种子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等优点。结合北方环境条件,玉米机械精播技术要点主要有一下几点:(1)整地细致,(2)选用优质种子,(3)播种时间适宜,(4)播种质量好,(5)播种机械完善,(6)播后及时覆土镇压。  相似文献   

3.
玉米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是使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作物种子按栽培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并随即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包括全株距精密播种、半株距或缩距精密播种、半精密播种等三种技术模式。其中全株距精密播种,主要适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证的地块;半株距或缩距精密播种,是适当减小株距并按精密播种方式播种玉米,使得实际播种籽粒(株穴)数比要求的种植密度略大,提早防备因种子质量、虫咬等因素影响播种后出苗不全的问题;半精密播种,是以每穴单、双粒下种量占到播种总量70%以上的保出全苗播种法,每穴下籽数1~3粒,以防止单粒播种因种子本身的缺陷及播出后虫咬造成的缺苗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玉米的种植模式经历了稀植大穗、高密度不间苗到定量精播的转变。玉米精量(或单粒)播种以其密度一次到位,株行距均匀,光合效率高;不间苗不伤根;省种、省力,易高产等优势在我市的发展已接近普及。然而,精量(或单粒)播种面对的首要风险因素是出苗,怎样才能一次保证苗齐、苗壮是玉米精量(或单粒)播种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士成 《吉林农业》2011,(3):162-162
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及深施肥技术,是指使用2BQF-2型精量播种机,将单粒的玉米种子进行穴播,根据种植密度,按要求播入土壤中,同时一次性深施适量化肥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是指将配方肥按农艺要求深度一次性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不同时期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玉米精量播种及深施肥技术要点,并分析了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玉米的种植模式经历了稀植大穗、高密度不间苗到定量精播的转变.玉米精量(或单粒)播种以其密度一次到位,株行距均匀,光合效率高;不间苗不伤根;省种、省力,易高产等优势在我市的发展已接近普及.然而,精量(或单粒)播种面对的首要风险因素是出苗,怎样才能一次保证苗齐、苗壮是玉米精量(或单粒)播种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是用精选的玉米种子,按照品种种植密度要求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等生产环节的一种玉米高效播种技术。建昌县是玉米种植大县,近几年,随着玉米种子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农民深刻地体会到精量播种在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下,减少用种和间苗、定苗、用工等优点。因此,就玉米精量播种技术要求做如下阐述,借以指导农民,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1玉米精量播种的优点1.1节省种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京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经济技术可行性,设置了应用2BYFJ型玉米多功能精位播种机单粒播种和传统普通播种机播种对照试验,检验玉米单粒精量播种技术轻简节本、增产增效的功效。试验选用生育期、产量水平相同的京科968和郑单958两个作为供试品种,以适应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出苗需求。试验结果显示:采取单粒精量播种的京科968产量为678.9 kg/667 m2,经济效益为905.8元/667 m2,采用普通播种机播种的郑单958产量为627.6 kg/667 m2,经济效益为752.8元/667 m2,单粒精量播种技术比传统技术产量增51.3 kg/667 m2,经济效益增153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臧象臣 《北京农业》2013,(15):204-205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结合新疆玉米生产区,玉米生产农艺要求设计研制玉米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关键部件—玉米机械式精量穴播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玉米种子的精量穴播并玉米机械式精量铺膜播种机整机性能达到JB/T10293-2001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的要求,作业幅宽符GB/T1991-2005农业机械播种、种植、施肥和喷雾机械推荐工作幅宽要求,实现玉米精量穴播及满足各种行距和多种株距配置的精量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宿州市埇桥区秋季玉米成熟收获后小麦的种植方法,阐述玉米收获最佳时间、土地耕作及小麦的半精量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宿州市埇桥区秋季玉米成熟收获后小麦的种植方法,阐述玉米收获最佳时间、土地耕作及小麦的半精量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玉米播种机发展的趋势及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优势,结合阜南县玉米种植实际提出了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措施,以供在夏玉米生产中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是平作、改均匀垄为宽窄行、改半精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改浅耕为深松、改低留茬为高留茬还田,隔年轮换休耕。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玉米钵育机械化的需求,针对自行研制的玉米芽种机械式精量播种装置,对播种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秧盘偏移量和凸轮转速两因素,以单粒率、空穴率、多粒率、损伤率、破碎率和落点偏移量为播种性能指标,进行两因素五水平的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单粒率、空穴率和多粒率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均为凸轮转速秧盘偏移量,对落点偏移量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秧盘偏移量凸轮转速。对优化后的参数:秧盘偏移量26.5 mm,凸轮转速13 r·min-1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为:单粒率93.08%,空穴率3.41%,多粒率3.51%,落点偏移量9.03 mm,损伤率0%,破碎率0%。试验结果满足精量播种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就是使用2BQF-2型精量播种机,将单粒的玉米种子实施穴播,按照农艺要求的位置播入土壤中,并按量一次性深施化肥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一次性施肥是指化肥按农艺要求深度一次性施入土壤中,以达到作物不同时期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长效肥料一次性深施打破了传统的耕作程序,同时结合化学除草剂封闭,减少了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环节,节省了过多的劳动力投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丸粒化种子在单粒排种装置窝眼充种过程进行分析 ,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优选出适合于丸粒化玉米种子的型孔轮式排种器 ,即型孔中间位置、直径 15mm、偏心角度 +14°的型孔轮式排种器。通过试验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机械精量播种的要求 ,为玉米丸粒化种子在现有播种机上实现机械精量播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播种机具作业性能不良、综合效益低的现状,结合整机驱动和仿形播种单体的优点,设计了2BF-5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精量播种机。同时,为验证2BF-5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精量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并研究留茬免耕、灭茬免耕、灭茬旋耕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机械播种对作物出苗质量的影响,选择播种粒距合格率、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出苗率、有效株数和产量作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距下2BF-5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的播种粒距合格率为75. 8%~83. 57%,漏播指数为7. 8%~9. 17%,粒距变异系数为11. 4%~15. 4%,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经过对出苗率和产量的分析表明,在灭茬免耕处理下该播种机播种作业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德新 《现代农业》2011,(11):40-41
所谓玉米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是利用精量播种机,选用优良种子,创造良好种床,使播入土壤的种子行距、株距、播深满足农艺要求,覆土深度一致,达到底肥深施(侧施),单粒下种的一种农机化实用技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能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不问苗。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粮食作物,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进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在现阶段农业生产种植工作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的优势入手,针对具体推广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问题,为全面发挥该项技术优势,提供良好借鉴。在开展玉米种植作业的过程中,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特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是在充分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要求的前提下,对田间作业工序删繁就简或合并,以达到省工、省时、高效、增产和培肥地力的目的。一、麦秸还田培肥地力在小麦机收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底施氮肥,免耕,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播种兼带施肥,不再间苗、定苗,播种后出苗前喷洒除草剂,适时化控等。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在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措施中,增加播种密度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目前推广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