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韩苗 《中国食用菌》2020,(3):138-140
食用菌特色小镇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依然缺乏科学规划,资金引入困难,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都问题。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韩叙 《中国食用菌》2020,(3):135-137
为了剖析以食用菌资源作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和乡村经济振兴间的关系,对当前食用菌资源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将食用菌资源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为食用菌资源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未来食用菌资源旅游开发的整体策略为发展以食用菌资源作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放我国农业生产力、平衡农产品供需、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宏观调控。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生产要素的通约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从业者素质较低、不注重生态含量等状况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严重背离。因而,只有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中从业者素质提升、科技型景区建设等途径方能实现二者同步演进。  相似文献   

4.
宁德是我国食用菌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该研究概述了食用菌产业生产、发展模式、品牌培育、营销及生态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设施化栽培、培育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三产融合、强化人才保障等对策,以推动宁德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李鹏 《北方园艺》2018,(14):197-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乡村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分析了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政府支持优势。同时,也存在项目同质化严重、环境质量差、交通不便、旅游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特色旅游;改善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可达性;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平顶山市及类似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食用菌生态化栽培"为切入点,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韶关市食用菌品...  相似文献   

7.
革命老区、国家扶贫重点县平山县,近年来随着国家“星火计划”的贯彻落实和科技进山方针的实施,从1986年开始栽培食用菌。目前食用菌栽培普及24个乡(镇),有400多户栽培,年产值逾百万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的骨干副业项目。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使食用菌生产向规模化发展,最近,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平山县食用菌开发中心”。计划在3年内把食用菌栽培户发展到占全县总农户的二分之一以上,成为河北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则必须按照特色化、产业化、多样化的方式,逐步增加产品种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产业之间的交流、协作。由于野生食用菌具有较大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农村旅游业的结合,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通过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从打造食用菌栽培基地景观、开发采摘体验项目、提升主题食用菌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制定出能够通过食用菌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方法,以推动食用菌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乡村旅游在乡村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河南省新乡市南秦庄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模本,通过访谈了解南秦庄村旅游发展概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南秦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全国各省市的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彼此的发展。为促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分析,旨在引导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结果表明,2010年~2018年,全国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普遍处于高度耦合发展阶段,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到2018年,多数省份达到勉强协调。2015年,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处于0.2~0.3,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合作,推动了乡村旅游业与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其发展具有特殊性。为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法律角度出发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食用菌产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明确食用菌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如此才能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剑 《中国食用菌》2021,(2):106-109
食用菌是云南地区极具优势的资源,其产业化的发展是激发乡村地区生产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重要手段。以云南曲靖地区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状况为例,分析该地区食用菌特色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实效,关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如何持续提升的问题,以实现乡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笛  周杰 《中国食用菌》2021,(2):110-112,116
发展食用菌产业,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也营造了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理,提出优化产业基础、挖掘多元功能和完善发展业态等建议,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能。  相似文献   

14.
陈婷 《中国食用菌》2020,(1):211-213
基于食用菌视角,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量区位条件、旅游业发展水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均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选取的众多自变量中,经济水平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效应。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其对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的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对其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以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推动连云港经济发展为例,阐明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和农民致富的显著效果。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凸显了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政府扶贫支持的带动下,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已在连云港市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学博 《中国食用菌》2021,(1):162-164,168
作为食用重要产地之一的平泉市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到当地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增加当地旅游活动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利用民俗文化打造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将平泉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有效融合。建立综合性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构建民俗文化与食用菌产业旅游的创新融合方式,不断深入挖掘产业旅游新的内涵与形式,实现平泉市食用产业旅游的发展与当地民俗之间的有效融合。有效利用民俗增加食用菌产业旅游价值,同时建立对当地民俗文化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在平泉市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