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降低荷斯坦乳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方法]对6个农户所饲养的68头能繁荷斯坦乳牛进行了调查,发现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达20.6%,通过多种综合措施,包括采取讲解科学饲养管理知识,积极治疗,改善饲养环境条件、饲喂方式等方法,其发病率明显降低.[结果]可使该病的发病率接近规模荷斯坦乳牛场5%的水平.[结论]科学的饲养管理及防治方法,对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的降低和治愈率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胎衣不下是母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在分娩后,胎衣在12h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据2015年调查,泾源县进口5500头黑安格斯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平均达9%,给安格斯母牛繁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使母牛胎衣不下症得到有效治疗,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营养、本土适应、饲养管理、饲草料调制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预防与治疗,使胎衣不下发病率降至1%,对于母牛产后的胎衣不下症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 ,胎衣在 1 2 h以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发病率通常在 1 0 %~2 5 % [1,2 ]。该病处治不当时最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 ,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 ,重度的可引起败血症 ,造成病牛死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1 0 7例 ,治愈 1 0 2例 ,治愈率 95 .33%。1 病因胎衣不下是由于母牛妊娠后期饲养管理不当 ,以及分娩时外界的不良因素刺激 ,母牛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分娩节律和子宫收缩被扰乱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病因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之_一。发病率为13%—35%。有些奶牛场高达42%。本病常引起子宫炎,影响产奶和繁殖力,甚至可因子宫大出血或败血症引起死亡。我们于1986—1991年底对产后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生产对产后奶牛施行防治,收到一定效果。一、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规律1.与饲养条件的关系饲喂大量青干草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低,平均12.98%;而用稻草代替青干草,且精料不足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20.35%。两种不同饲养水平条件下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2.与季节的关系炎热夏季发病率高,可达24.55%,冬季发病率低,为12.90%,夏秋季发病率20.36%,冬春季发病率15.45%。夏秋季(5—  相似文献   

5.
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息胞。母牛分娩后,经过12小时胎衣还未全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国外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在9%~25%[1、2],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有些甚至高达25%~40%[3、4、22]。成为目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最严重的胎产  相似文献   

6.
<正>母牛胎衣不下常会伴发子宫内膜炎,导致不育、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等症状,从而给养牛业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介绍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12h以后胎衣全部或部分不能自行排出体外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在临床上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两种类型,据资料显示[1,2]发病率通常可大10%~25%。在奶牛改良过程中,经常会遇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自然脱落,称为胎衣不下。近年来国外许多平均单产在万千克以上的奶牛场,由于饲养方式、管理措施、营养水平等相对较高,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控制在3%以下。我国奶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对伊宁市郊区部分小规模牛场和养殖户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一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呈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并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差异极显著(P<0.01).怀孕过长或过短与正常怀孕时间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胎衣不下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做简要的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指母畜在胎儿产出后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的一种家畜产科疾病,是舍饲奶牛产后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约占分娩奶牛的8.2%,饲养管理不善的奶牛场甚至可高达25%~40%。此病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不孕,迫使有些母牛被提早淘汰[1]。  相似文献   

10.
<正>母畜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时限内不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对于奶牛而言,通常在产后3~8h排出胎衣,如超过12h仍未排出,则认为是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30%,有报道称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在夏季甚至高达50%以上〔1〕。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保证奶牛健康所需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更加复杂和先进,控制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笔者对昆明地区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古拥军 《吉林畜牧兽医》2019,40(4):23-23,25
指母猪正常分娩后,经3 h胎衣还没有正常排出的情况,称为胎衣不下。一般通过临床检查,便可以在阴门外发现有胎衣部分残留,产道检查时可摸到部分胎衣滞留在母猪阴道内。猪的胎盘属于弥散型胎盘,其结构特点和饲养管理关系非常大,时常发生母猪胎衣不下的情况。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母猪胎衣不下对生猪生产繁殖影响较大,严重危及猪的生命,本文详细为大家介绍猪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采取补充营养、增加运动等治疗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胎衣不下及危害奶牛胎衣不下或胎盘滞留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胎衣应在正常分娩后8h内排出,因此,胎衣超过8~12h不下,就是不正常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在15%左右,但最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增高。胎衣不下往往并发子宫内膜炎或子宫炎,治疗不及时或饲养管理不当易引起受胎率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13.
大庆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奶牛城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1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无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但是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流产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正常分娩奶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奶牛胎次、流产、产双胎等因素对奶牛胎衣不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中母牛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孕牛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子宫内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症。其发病率根据地理条件、饲养环境、饲养方式、母牛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平均发病率为6.5%左右。农村部分养牛户为了胎衣及早排出,在外露于阴门外的胎衣拴系旧鞋、小木块等重物,等待几天自然不排出后找兽医进行人工剥离和治疗,以上情况均延误了  相似文献   

15.
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8.5%,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和某些产科疾病继发.采用加强饲养管理,中西药结果治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降至2.5%,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奶牛胎衣不下是影响奶牛养殖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营养、饲养管理、应激、激素、胎次、异常分娩、疾病等方面综述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为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疾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胎衣不下是规模化奶牛场最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疾病。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12h仍然没有自然将胎衣完全排出的情况,该病夏季的发病率比较高,一般会超过60%。奶牛胎衣不下可引发子宫炎症,对以后奶牛的再孕及产奶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发生败血症,以致危及奶牛生命。所以应该重视奶牛的饲养管理,掌握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症状及诊治方式,以降低饲养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胎衣在12 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下来称胎衣不下(Retention Fetal Membrane,简称RFM)。有资料显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奶牛合作社为30%~40%,夏季可高达60%[1]。高清友等[2]研究报道,在717头分娩奶牛中有148头发生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1%。靳国旺等[3]于2007-2011年间,对安阳地区奶牛场的奶牛胎衣不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856头分娩奶牛中,有188头在产后发生了胎衣不下,发病率22%。该病作为奶牛产后常发、多发病之一,在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同时,可继发子宫内膜炎,造成繁殖障碍,导致奶牛因不孕而被提前淘汰,使奶牛养殖业遭受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发生胎衣不下是牧场常见病,胎衣不下会延迟奶牛产后发情时间,增加配种次数,严重的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奶牛不孕。有资料报道奶牛不孕有70%的相关因素与胎衣不下有关。另外,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在饲养管理较好的牛场有5%以上的发病率,个别的牛场可高达20%-50%,给乳牛业的生产繁殖带来极大的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奶牛胎衣不下防治新方法,研究设计了利用子宫栓剂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的夏季,在胎儿排出后向奶牛子宫中投放子宫栓剂2粒,可对奶牛胎衣不下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此法可使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下降21.74%,对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