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盐胁迫下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透射电镜,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对淡水和海水栽培的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植物叶肉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明显向内折叠,出现大量大小、形状各异的质膜突起,以及质膜片层;而淡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向内折叠不明显,质膜突起少见。相对于淡水栽培,海水栽培的海马齿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变小、数量增多;形状变短,由肾形、梭形或弓形变成椭圆形或一端膨大的不规则形状;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清晰完整,垛叠程度增加,叶绿体没有受到明显伤害;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淀粉粒表面出现皱褶,形状由长椭圆型变成短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电子密度变低;叶绿体上脂质体增多且体积变大。线粒体数量增加,但体积变小;形状由圆球状或棒状变成椭圆体状;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所形成的嵴清晰,但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线粒体外膜模糊,受到轻微伤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试管苗为材料,将其分别保存在MS+5 mg/L PP333培养基上和MS培养基(对照)上,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保存的试管苗成熟叶片叶肉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5 mg/L的PP333,保存6个月时,明显推迟了叶绿体的变形、移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镶嵌及叶绿体的解体;保存9个月时,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完整,少数出现解体,淀粉粒明显增大、增多,线粒体和细胞核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3.
采用齐黄1号×南农1138-2组合构建的抗病和感病的近等基因系F10∶11群体,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10和20 d后,调查它们的发病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抗病与感病家系间2个时期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家系两个时期均没有可见的外部症状,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未受到明显破坏,但在接种20 d后,在叶肉细胞中发现了病毒粒子。感病家系接种10 d后出现花叶症状,接种20 d后叶片开始变黄;叶肉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病毒聚集体和风轮状内含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明显,叶绿体片层结构扭曲肿胀,线粒体肿胀、内嵴模糊;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叶绿体和线粒体被膜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病毒和叶绿体外膜处发现了异形增生物,而且后期增多;病毒周围存在大量的可能和病毒的移动或组装相关的空泡和小囊泡。研究结果表明抗感近等基因系在SMV侵染后外部症状和叶片内部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螯合铁肥(Fe-EDDHA)对不同铁效率大豆V4期叶片及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敏感品种缺铁处理下植株矮小且叶片发黄,而铁高效品种缺铁条件下植株稍小但叶色差异不大。两种处理下铁高效品种的叶绿素SPDA值无显著差异,铁敏感品种在缺铁条件下叶绿素SPDA值显著小于补铁条件下,也显著小于铁高效品种。铁敏感品种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数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大,但铁敏感品种缺铁处理下叶绿体不饱满呈长梭形且其中淀粉颗粒形状扁平,含量较少;铁高效品种在两种处理下线粒体和叶绿体数目差异不大,但总体上在补铁处理下叶肉细胞中淀粉颗粒的含量较高、颗粒较大。铁敏感品种根系细胞缺铁处理下形状不规则,细胞壁严重变形,原生质破裂外流且分布不均,细胞核及大部分细胞器有解体现象,而补铁处理下细胞结构则保持规则完整;铁高效品种在两种处理下根系细胞均规则完整,但补铁处理下原生质体浓厚且内含物较丰富。由此说明:缺铁胁迫对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植株大小、叶色、细胞超微结构都有影响,只是铁敏感品种受缺铁胁迫影响更大,而铁高效品种可能有较完善的耐低铁机制所以受缺铁胁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大豆叶片棚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多、体积大,基质较稠密,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较复杂。维管束鞘细胞和平脉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少、体积小、基质较稀疏,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较简单。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叶绿体数最少、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叶绿体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各类细胞的功能及在叶片中的解剖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济麦22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用透射电镜观察两个品种分蘖节和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驯化期(11月2日)两个品种分蘖节的细胞超微结构均没有受损。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细胞内有少量质体,且分蘖节的液泡占整个细胞的比例较济麦22小;封冻后10 d,济麦22分蘖节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外膜不再清晰,而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内除有的线粒体内外脊不再清晰外,其他细胞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封冻后30 d东农冬麦1号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细胞核完整,线粒体膜不清晰;济麦22分蘖节细胞内含物基本没有,细胞空泡化。调查期内,济麦22叶片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内有较大的中央大液泡,11月2日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叶片细胞基本空泡化;东农冬麦1号有一部分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在细胞中部聚集,调查期内未见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线粒体出现破损,叶绿体排列不再规则,但细胞核仍然清晰。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健康和感病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明确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侵染后玉米叶片病理反应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与玉米植株之间的互作均可导致寄主发生明显的细胞病理学变化。在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膨胀变形,数量相对减少,双膜结构破损;基粒片层结构膨胀、排列无序、甚至解体;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变形、内嵴模糊不清,严重者内嵴消失并空泡化;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核膜破裂;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叶片超微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缩短夏玉米的生育天数,降低夏玉米产量及叶绿素含量。随氮肥增加,高温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先降低后升高(在310.5 kg/hm^2氮肥下,高温处理玉米产量的降低达到27.2%、31.1%)。高温处理较对照维管束鞘细胞变大,高温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出现淀粉粒,对照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出现淀粉粒。高温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开始解离,对照处理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完整,说明高温条件下,玉米对氮的耐受力降低。高温处理叶绿体数、叶绿体基粒数减少及基粒片层数减少,叶绿体面积及叶绿体长/宽比值变小,高温处理较对照线粒体数先增加后减少。高温处理与对照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均未发现淀粉粒。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进行大豆种子浸种和拌种处理。田间试验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和叶绿体内片层结构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对照)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表皮细胞皱褶,气孔关闭或微张,叶肉细胞内细胞器形状规则,结构清晰。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表皮细胞饱满,气孔开启度较大,叶绿体形状变圆,近球状,线粒体外被膜膨胀,但结构未见明显损伤;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干瘪,气孔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关闭,气孔器下陷。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绿体和线粒体受到的损伤较大,叶绿体内基粒、基质类囊体降解,出现较大的空腔;线粒体外被膜断裂,内含物流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叶绿体之间出现嵌合现象。因此,干旱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增幅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降低而上升,但在细胞超微结构上也出现抗性反应,表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以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普通荧光光源为对照,研究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色红光(R)处理下株高、叶长、干重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促进生根;(2)2RB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光源处理下差异显著,红蓝白复合光(RBW)照射下,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单色蓝光(B)处理下,叶绿素a/b比值最高;(3)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组培苗可溶性糖合成;LED白光光源(W)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LED不同光质对组培苗生长影响明显,综合比较各项指标,LED红蓝复合光(2RB)可作为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 F1代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2.
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炼苗及基质配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廷豪 《甘蔗(福建)》2007,3(4):297-299
试验测定了瓶苗等级,炼苗和不同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瓶苗健壮度、合理炼苗和不同基质与大花蕙兰假植成活率及后期生长呈正相关;M1(水苔)和M2[谷(麦)壳2+河沙1+珍珠岩1,体积比]是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的理想基质,移栽2个月后的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发育较好。综合成本、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应大力推广使用M2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的假植基质。  相似文献   

13.
兰属植物是市场上流行的观赏花卉,其中建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因建兰叶片极易染病,导致其观赏价值大幅下降,因此,本研究对16个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品种的叶片气孔和横切结构进行测定,探究叶片微观结构间的差异,以期为建兰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NIS-Elements D软件对叶片表皮气孔进行测量,观测指标包括气孔器的长轴、短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发现建兰的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16个品种中仅‘大青’‘锦旗’2个品种上表皮有少量的气孔分布;利用NIKON数码荧光显微镜、光学数码成像系统和NIS-Elments D软件在20倍镜下对叶片的中脉长轴、中脉短轴、上表皮厚、下表皮厚、叶片厚和叶肉厚进行观测,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个建兰品种的叶片微观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建兰‘大青’的气孔密度、中脉长轴和中脉短轴最大,分别为125.19个/mm2、439.14 μm和403.51 μm。气孔密度最小的是‘朝阳三星’‘玉女素’和‘八宝奇珍’,分别为52.70、60.48、61.54个/mm2。中脉长轴与中脉短轴最小的品种是‘十三太保’和‘大凤素’,分别为147.63 μm和125.93 μm。而‘复兴奇蝶’的叶片厚度最大,为528.29 μm,叶片厚度最小的品种是‘桃腮素’,为100.32 μm。通过对16个建兰品种叶片解剖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气孔面积与气孔其他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以及叶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肉厚度与气孔面积是研究建兰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筛选优异的建兰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及其非生物胁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是侵染兰花的主要病毒,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Cy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该病毒的RT-LAMP 检测方法,并进行LAMP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yMV,与其他4种病毒(齿兰环斑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小苍兰花叶病毒)不发生反应;灵敏度为RT-PCR的10倍。田间检测20份样品中,RT-LAMP和RT-PCR检测结果一致,检出率为60%。在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直接用肉眼观察就可判断样品是否感染CyMV,可省去电泳分析的时间。针对CyMV建立的RT-LAMP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在进境检疫及种苗繁育过程中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5.
大花蕙兰苗期叶面积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长叶宽常数的方法估算大花蕙兰苗期叶面积,其中常数K由最小极差平方和法求得。结果表明:叶片长分成10-20,20-30,30-40cm3个等级,其常数分别为0.840,0.783,0.797。若不分等级,其共同常数为0.797。通过K值方差同质性测验,对叶估算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证明:X(估算面积)=0.797×L(叶长)×W(叶宽)公式适用于叶长40cm以下苗期的叶面积估算,建立此方法测定叶片生长速率具有不破坏性,且迅速、准确等优点,可在大花蕙兰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促进兰花组培苗生长的墨兰菌根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兰根部分离得到4株真菌,将菌丝制成菌剂后施入春兰和大花蕙兰杂交组培苗的根部。8个月后,其中1株木霉属真菌对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兰属植物观赏价值极高,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西藏兰属植物资源丰富,摸清西藏兰属植物本底资源,可对今后培育观赏园艺品种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报道了兰科兰属植物4个西藏新记录:莎叶兰(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 ex Lindl.)、福兰(C.devonianum Paxton)、春兰[C. goeringii (Rchb. f.) Rchb. f.]和大雪兰(C.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其中莎叶兰和蕙兰(C. faberi)近似,但莎叶兰花瓣和萼片无条纹,叶片边缘全缘;福兰为兰属家族中较特殊的一种,植株仅具2~4枚叶片,花数量大可以区别于该属其他种类;春兰植株近似于蕙兰,但春兰花葶极短,假鳞茎明显存在等特征与蕙兰甚易区分;大雪兰不开展的花及唇盘2条亮黄色纵脊均近似于莎草兰(C. elegans),但大雪兰假鳞茎延长成茎状,叶窄,唇盘2条纵脊在中部汇合。本研究对新记录进行简要描述,并提供详细特征图片等。这些兰属新记录的发现扩充了西藏自治区兰属植物的记录,为今后对西藏兰属植物的栽培驯化以及培育园艺品种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建兰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检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石斛兰病株中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利用曼陀罗进行分离纯化和繁殖,并通过梯度离心获得提纯病毒,经生物学、血清学鉴定及电镜观察,鉴定该分离物属于建兰叶病毒。分别用纯化病毒及SDS-PAGE回收病毒外壳蛋白免疫家兔。获得2种特异性抗血清,并用SPA-ELISA方法对兰花样品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墨兰品种‘企黑’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朵精油,并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墨兰精油中共鉴定化合物58种,其中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为37、38和32种。花蕾期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己醛、(E)-2-庚烯醛、2-正戊基呋喃和多种烷烃;盛花期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1,2,3,4-四氢-1,1,6-三甲基萘、壬醛、茶香螺烷和多种烷烃;末花期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茶香螺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己醛、正十五烷酸、2-正戊基呋喃和多种烷烃。盛花期含有叶醇、2,5-二甲基己-5-烯-3-炔-2-醇、二氢-β-紫罗兰酮、3-蒈烯和Megastigma-4,6(E),8(E)-三烯等特有的成分,而beta-紫罗兰酮、茶香螺烷和1,2,3,4-四氢-1,1,6-三甲基萘在盛花期的含量也急剧增加,这些化合物可能与墨兰‘企黑’的花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收集45个莲瓣兰(Cymbidium tortisepalum)主栽品种,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性状变异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莲瓣兰品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大小。结果表明:45份材料各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0.1%~133.1%,具有丰富的遗传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7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要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75.461%,其中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了花部综合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都具有相关关系,其中93对性状显著相关,65对性状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遗传距离15时可将45份莲瓣兰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