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散负荷无功补偿电容器接入方式的探讨许跃进,王建平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为了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通常在感性负荷端并联适量的电容器。理论上讲,在负荷处于某一运行状态下,可确定出所需并联电容器的容量,将功率因数补偿到1。但当负荷变化时,为了获得理想...  相似文献   

2.
张树勇 《农村电工》2006,14(8):42-42
1合理补偿无功提高功率因数1.1采取有针对性的无功补偿措施对负荷相对稳定的用电大户,采用集中补偿;对线路长、分支多、密度低,且较分散的10kV配电线路,采取分散自动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对变电所10kV母线,全部加装高压补偿电容器。1.2定期核算功率因数每月抄报日应及时核算当  相似文献   

3.
向阳 《农村电工》2010,18(2):43-43
1误区一:补偿容量越大越好 配电线路分散补偿及变电站的集中补偿不是补的越高越好.而应是补偿得恰到好处,如果在线路负荷低时出现过补,同样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加。配电线路的补偿是把一定容量的电力电容器分散安装在供电距离远、负荷重、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  相似文献   

4.
农网10kV线路的无功补偿就是通过检测线路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自动或手动投切电容器,从而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可见,电容器组起到了线路中间“加油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网10 kV线路的无功补偿就是通过检测线路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自动或手动投切电容器,从而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可见,电容器组起到了线路中间“加油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网中.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当用户功率因数较小时.为了满足用电的需要,便增大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这样小仅增加投资.降低设街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的电能损失。为此.在提高用电单位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装置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为此,运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并采用8051单片机控制系统.根据“先投先切”的原则,实现了对农网投切补偿电容器组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感性负荷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是降低线路损耗、减小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设备效率的重要方法。低压感性负荷可采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两种方式 ,而单机容量较小的感性负荷大多采用集中补偿方式。现在集中补偿普遍使用了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多数自动补偿控制器以功率因数值作为电容器组投入、切除的门限。这类的控制器能根据功率因数值的变化 ,自动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 ,在正常工作时使用功率因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范围内 ,但如调整不当 ,也可能在低负荷时出现振荡现象 ,即低负荷时补偿电容器反复投切 ,不能稳定工作 ,从而损坏自动补偿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灵璧县十余条10kV线路存在无功补偿不到位、线损较高的情况,QC小组针对日平均负荷较高、功率因数较低、线损率过高的渔沟变电站105梁集线路为例,改善设备利用率,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通过对近两年功率因数及现场接线等情况分析,制订了解决方案,即进行智能型无功补偿电容器选定及安装工作,选定安装位置、安装容量,通过效果检查,功率因数及线损均已达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0.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1.
一级补偿是随机补偿,在电动机处安装电容器,达到电动机无功回路最小化,基本不吸收电网的无功,功率因数达到0.80以上;二级补偿是集中补偿,在有条件的配电变压器配电盘上安装自动补偿控制器,使低压无功达到就地补偿;三级补偿是10kV线路补偿,由于配电变压器也要吸收无功,而且又分散。因此在10kV线路上安装10kV电力电容器。分两组补偿随季节变化按无功潮流分别投切;四级补偿是变电站补偿,它是最后一道无功防线,是三级补偿不到位的无功负荷和零散无功负荷,在变电站必须补偿完毕,使本县不吸收电网无功.  相似文献   

12.
董红战 《农村电工》2003,11(3):35-35
110kV的功率因数普遍不高,一般为0.65~0.75网改后,虽然10kV线路进行了改造,但是在无功补偿方面设计不够,造成功率因数不高。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无功负荷电流的大小,合理配置电容补偿就会有较大的改观。根据安装电容器以后,线损降低率按ΔP(%)=[1-(cosφ1/cosφ2)2]×100%计算,如果10kV线路功率因数从0.65到0.85,那么ΔP(%)=41.5%是很可观的。实际运行中由于线路负荷设计时安装的变压器较大,用电高峰与用电低谷用电量相差很多,只在10kV线路集中补偿是不行的,因为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 , 减少线路中传输的无功电能 , 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 同时也为了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 , 我局采用在 10kV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组的方法 , 使功率因数得到大幅度提高 , 电压质量也得到改善 , 10 kV考核线损明显下降 . 1 电容器组的接线方法 1.1 3只单相电容器接自动投退装置 , 通过跌落保险接入线路 . 1.2 3只单相电容器直接通过跌落保险接入线路 . 1.3 3只单相电容器尾端接高压保险丝 , 套保险管 (10~ 15 cm)接入线路 . 1.4 三相电容器通过跌落保险接入线路 .  相似文献   

14.
常用的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功率因数较低,会造成大量的无功损耗。通过并联电力电容器,可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系统功率因数。介绍自动控制补偿电容器柜并联补偿3种方式的补偿原理,并用实例说明电力电容补偿容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动控制补偿电容器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功率因数较低,会造成大量的无功损耗。通过并联电力电容器,可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系统功率因数。介绍自动控制补偿电容器柜并联补偿3种方式的补偿原理,并用实例说明电力电容补偿容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敖涛 《农村电气化》2000,(11):26-26
1 为什么要进行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存在着大量感性负荷 ,它们在系统运行中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 ,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 ,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增加 ,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是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容性设备。这些设备可供给感性负荷所消耗的部分无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 ,从而降低线路的电能损耗并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2 无功补偿的容量、地点及补偿方式在进行无功补偿配置时 ,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补偿安装…  相似文献   

17.
1 35/10kV变电站集中补偿 变电站集中补偿在配电网中多以35 kV变电站为主,通常在10 kV母线并联电力电容器组实现变电站无功集中补偿.该种方式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损耗,适当考虑线路的漏补无功功率,可有效改善输电线路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农村电网经济安全运行,解决农村电网的无功损失,宜采用移相申容器对农村电网进行无功就地补偿。农村电网配电线路及乡镇企业可以分散安装,移相电容器就地解决农村电网乡镇企业的电动机、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上所消耗的无功功率,目前市场上有微电脑控制的功率因数补偿自动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力率情况可以自动投人和切除移相电容器的容量,使功率因数保持在要求的数值。农村电网采用移相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其优点是:功率损耗小;投资较其他无功补偿装置少;不需专人管理,且安装简单;可通过自动装置达到投切自如,满足指定功…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国家电力公司下发关于电力行业创一流的文件中 ,要求 10 k V功率因数不小于 0 .9,线损不大于 5 % ,及电压质量和无功补偿的运行管理等内容 ,其主要解决的问题关键之一 ,是在 10 k V线路中投入一定的电容器 ,采用固定或自动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实现无功补偿。如果在一条供电线路中投入固定的电容器组 ,一般是按线路低负荷进行计算 ,而自动补偿量是在线路满负荷时计算出来的值 ,一条线路有固定和自动补偿两种方式相互配合 ,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无功补偿的原则是“就地平衡”,根据农网配电线路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不可能是统一模式 ,所…  相似文献   

20.
对切除集中补偿电容器来调整电压的看法李家义,王铁民河北省抚宁供电局(066300)几年来,为了加强农网无功电压的管理,提高农网的功率因数和供电电压质量,在35kV变电站达标工作中规定必须装集中补偿电容器,并要达到规定的功率因数。在三为服务和农村电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