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4种常见的草莓病毒病及其对草莓生产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脱毒苗的鉴定繁殖,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草莓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筛选出两种组培快繁脱毒草莓苗培养基配方(1)MS+6-BA1.0mg/L+NAA0.02mg/L;(2)MS+6-BA1.0mg/L+IAA1.0mg/L和两种草莓苗生根培养基配方MS空白培养基和MS+6-BA0.1mg/L+NAA0.01mg/L。研究得到适宜于草莓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并通过大田种植证明,脱毒草莓苗的鲜果产量高于未脱毒苗30%,品质优于未脱毒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草莓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幼叶培养、茎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培养以及加热处理等方式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比较几种脱毒技术手段的优缺点,以便用于指导生产。经过几种脱毒方法的比较,结论为草莓脱毒最好的方法为花药培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碳源对草莓脱毒苗组培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在筛选出草莓脱毒快繁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影响草莓组培繁殖系数的碳源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蔗糖和市售白砂糖为草莓组培快繁的最佳碳源,恒温培养26天,繁殖系数均能达到15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可以用白砂糖取代蔗糖;用白砂糖作碳源,当浓度为3%时,草莓脱毒组培苗的繁殖系数最高,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毒是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茎尖处理、茎尖结合热处理、冷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及愈伤组织处理等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资料,综合阐述了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化学药剂培养脱毒、愈伤组织脱毒、冷处理脱毒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苏桐3号组织培养苗高温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丛枝病病原体MLO后,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35℃高温下,茎段腋芽生长30d后取其0.3~0.5mm的茎尖,在改良MS附加0.1~0.5mg/L的IBA和1.5~8.0mg/L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试管苗在25—28℃条件下,生长正常。经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测,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脱除MLO的试管苗30d增殖8.0倍,且芽苗粗壮,形态、生长正常。用1/2MS IBA0.5mg,/L NAA0.3mg/L S20%诱导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后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红颜’草莓匍匐茎的茎尖为试材,经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获得脱毒苗。结果表明:初代愈伤诱导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NAA 1.0 mg·L-1+6-BA 5 mg·L-1;最适宜愈伤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NAA 1 mg·L-1+6-BA 10 mg·L-1+TDZ 1 mg·L-1;最适宜诱导萌芽的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40 mg·L-1+6-BA 10 mg·L-1+活性炭1g·L-1。在继代培养中最适宜诱导愈伤的部位为叶片,最适宜诱导萌芽的部位为茎尖处;最适宜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50 mg·L-1+TDZ 20 mg·L-1+活性炭1g·L-1;最适宜茎尖诱导萌芽的培养基配方为MS+IBA 5 mg·L-1+活性炭3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5 mg·L-1+活性炭3 g·L-1。  相似文献   

9.
草莓育苗方式一般采用田间匍匐茎分株方法,此方法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病毒病,从而造成草莓品种的种性退化,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及繁殖系数降低等现象,致使草莓种苗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组织培养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可保持植物特性的优点.阐述如何利用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种苗,提高种苗繁殖系数及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桔梗微体组培快繁的无菌体系的建立,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到移栽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中,MS+BA0.8+NAA0.02+30g糖,桔梗的萌芽率比较高;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继代培养基为MS+BA0.5+NAA0.04+40g糖,生根培养基1/2MS+IAA0.1+30g糖;练苗移栽时,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草炭土(1:1:1)成活率较高。移栽练苗时,首先进行室外适应性锻练,然后移植于栽培基质中,待长出新根后,移栽大田中。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花曲柳(Fraxinus chinensis Roxb.var.rhynohophylla(Hance)Hemsl)半木质化茎段做为外植体,探讨MS和WPM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水平及谷氨酸对花曲柳组织培养的接种效果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合为WPM+G 6mg/L+BA 3mg/L+NAA 0.3mg/L,消毒方法为次氯酸钠浸泡5min。  相似文献   

12.
以酒瓶兰的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起始培养基是MS+6-BA3.0mg·L~(-1)+NAA0.5mg·L~(-1);增殖培养基是MS+6-BA2.0mg·L~(-1)+NAA0.05mg·L~(-1);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1.0mg·L~(-1)。  相似文献   

13.
以大叶桑(Morus alba L.)为材料,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桑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2.0~4.0+IAA0.5,增殖系数为4;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3MS+IBA0.6,生根率达93.3%;无菌苗使用珍珠岩与腐殖土混合基质炼苗效果最好,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缙云县在草莓生产中采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是鲜果上市早,价格高。鲜果最早可在11月中下旬开始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5~6个月,并正值水果供应淡季。二是鲜果供应期长,产量高。鲜果从开始成熟后可陆续采收到第2年5月。现将相关技术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污染、玻璃化、褐化等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酸模叶蓼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模叶蓼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NAA 1.0 mg/L+6-BA 0.05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一步诱导茎段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7.
牡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蒿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牡蒿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继代培养以MS+6-BA1.0mg/L+NAA0.1mg/L组合增殖效果最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消毒试剂及培养基的选择,对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用70%~75%乙醇和漂白粉饱和溶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保持低杀伤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污染率;②分化效果最明显的培养基是MS+BA(1.0~2.0)+NAA(0.1~0.5)+2%蔗糖,加入BA效果要明显好于KT;③继代增殖最好的培养基为MS+BA0.5+NAA0.05+2%蔗糖,月增殖系数为3.0;④H+NAA(0.5~1)+2%蔗糖和1/2MS+IBA(0.5~1)+2%蔗糖培养基均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根率(分别为80.7%和82.2%)和幼苗生长(平均苗高分别为4.5和3.8mm)。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来源的何首乌在组织培养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何首乌在组织培养中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其中采自广西农科院的茎段在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的高度、叶面积大小等方面均是最优的.在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方面,当以茎段为诱导材料时,以来源于广西农科院的材料最好;当以叶片为诱导材料时,以来源于广西凌云的材料最好.  相似文献   

20.
无病毒草莓冷棚促成栽培是草莓生产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即便是在冬季低温期也无须使用加温设备,而只需采用冷棚内加扣小拱棚或挂幕帐的双重保温方式以提高保温效果即可。经历多年生产的实践表明,使用该项技术可使草莓鲜果最早于11月中下旬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