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每公顷施用K2O135kg时产量最高,达7735kg/hm2,比对照(NPK0)增产12 1%。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2O135kg最高,比对照增收1008元/hm2,产投比为3 3∶1。钾肥施用量在K2O18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2.
施用钾肥对百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百合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能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钾肥施用过多,影响土壤养分平衡,从而抑制百合对其它养分的吸收,每公顷施K2O75~150kg为宜。钾肥施用方法以1/2作基肥,1/2作蕾肥为佳,既克服了因土壤含钾量低产生的后期供钾不足的缺点,又满足了百合中后期对钾的营养需求。因此,百合鳞茎的产量和净收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进行小麦钾肥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除千粒重和谷草比外,其他生物学性状都明显好于不施钾对照;小麦钾素营养吸收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茎叶;农田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量适宜范围应控制在K2O40~80kg/hm^2,建议施钾量K2O40kg/hm^2。  相似文献   

4.
宣威市紫色土辣椒氮磷钾肥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辣椒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表明,紫色土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磷是限制辣椒产量的主导因子。在施用菜籽饼肥600kg/hm^2,折N31.2kg/hm^2、P2O5 11.7kg/hm^2、K2O 8.1kg/hm^2的基础上,辣椒产量≥20400kg/hm^2的氮磷钾优化组合施肥范围:N=113.9~204.6kg/hm^2,P2O5=145.9~177.2kg/hm^2,K2O=49.3~153.8kg/hm^2,N:P2O5:K2O=1:0.87~1.28:0.43~0.75。建议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N159.2kg/hm^2,P2O5 161.5kg/hm^2,K2O 101.5kg/hm^2,N:P2O5:K2O=1:1.01:0.64,辣椒最高产量预测值为21961.5kg/hm^2,施肥利润5417.7元/hm^2,投产比1:5.00。适量的氮、磷、钾营养使得养分比例平衡,有利于增加辣椒收果数,提高鲜椒产量,从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5.
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钾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选用登海661 (DH661)和郑单958 (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钾素农学利用率和钾素回收率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逐渐降低,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显著降低。通过二次曲线模拟,DH661在施钾量为K2O 184 kg/hm2时产量最高,ZD958在施钾量为201 kg/hm2达到最高产量,前者比后者产量高13.2%,而施钾量低8.56%。达到最高产量时,DH661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K2O 2.55kg,而ZD958需吸收K2O 3.20 kg。钾素主要在吐丝前吸收,籽粒中的钾素大部分来源于营养器官的转移,施用钾肥促进了钾素向籽粒的转运。本试验条件下,施K2O为180kg/hm2时,可提高钾肥利用率,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棉花施钾的增产效果及其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年来衡水7个县市的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情况下,棉花钾肥施用量以每公顷施112.5kg为宜;在土壤不同钾素含量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呈负相关;在施用方法上建议底施为主,底追结合。  相似文献   

7.
玉米对钾、氮的吸收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为主,超过子粒吸钾量的2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5.83kg/hm^2;K20来自土壤的数量为54.85kg/hm^2。NPK施肥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82.7%,子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18.4%和132.5%;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子粒产量的贡献。各施氮和施钾处理的氮、钾均有不同程度盈余;不施氮肥,玉米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3.46),经济效益也最好。因此,江淮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玉米钾肥推荐用量为136kg/hm^2。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主要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8~2004年连续7年对河南省4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对645个土壤样品12个项目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近年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年)时相比,高、中地力为主的耕地土壤各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下降明显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速效磷提高最快。土壤速效钾7年平均值119.96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了18.94mg/kg,平均每年以1.05mg/kg的速度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变缓;养分平衡中氮素(N)平均盈余39.5kg/hm^2,磷素(P2O5)盈余30.9kg/hm^2,钾素(K20)亏缺150.0kg/hm^2;全省施肥水平较高,每公顷总施肥量折纯养分647.96k,但有机无机比仍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投入比例1:0.42:0.17,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磷肥基本合理,钾肥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产量略有上升,其它主要秋收作物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钾肥[粉碎性钾矿粉(K1)、全部枸溶性钾肥(K2)、含25%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3)、含50%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4)和硫酸钾(K5),施钾量均为K2O 150 mg/kg]及其施用量(0.5K2、K2、1.5K2和2K2,施钾量分别为K2O 75、150、225和300 mg/kg)和配施(0.5K2+0.5K5)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相比,施钾肥处理(除K1外)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相同施钾量下,随着肥料水溶性钾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以K4(分别为240.90 g/盆、2.60 g/盆、75.4 mg/kg)和K3(分别为234.86 g/盆、2.24 g/盆、73.9 mg/kg)处理最高。与水溶性钾肥(K5)处理相比,K4和K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35%和6.61%、40.43%和21.26%、22.01%和19.58%(P0.05)。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同一种枸溶性钾肥(K2)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2K2最高。综合结果表明,在相同施钾量下,含25%~50%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4和K3)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佳,而全部枸溶性钾肥在2倍施钾量下可获得相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5年定位试验(2008~2012年), 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植株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施钾量(K2O)从低到高设K0(不施钾)、K1(早稻84 kg/hm2、晚稻105 kg/hm2)、K2(早稻120kg/hm2、晚稻 150 kg/hm2)、K3(早稻156kg/hm2、晚稻195 kg/hm2)和K4(早稻192kg/hm2、晚稻 240kg/hm2)5个处理。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施钾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能促进水稻植株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尤其是稻草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早、晚稻的钾肥农学效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3.12 kg/kg、晚稻3.70 kg/kg);钾肥利用率以K1处理最高(早稻41.2%、晚稻76.4%),并随施钾量提高而降低;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含量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土壤全钾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处理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连续种植5年10季水稻后,K0、K1和K2处理的土壤钾素亏缺(K 127.1kg/hm2、 58.3kg/hm2和10.8kg/hm2),亏缺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 K3和K4处理的土壤钾素盈余(48.0 kg/hm2 和109.2kg/hm2),盈余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效益上,早、晚稻产投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1.04、晚稻1.27)。综合考虑施钾的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养分平衡等因素,建议该双季稻区早稻施钾量在K2O 120~156 kg/hm2、晚稻施钾量在K2O 150~195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沿江潮土麦稻轮作条件下施用钾肥的土壤钾临界指标,进行了小麦、水稻轮作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基础速效钾57 mg/kg、缓效钾406 mg/kg的水平时,施钾的增产率为小麦12.2%~42.9%,水稻5.9%~15.4%,全期8.6%~24.9%;土壤速效钾的施钾临界值小麦上为77.3 mg/kg,水稻上为81.7 mg/kg;每提高1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每公顷需施K2O,小麦上为9.2 kg,水稻上为12.1 kg;土壤缓效钾含量也可作为钾肥施用的依据,施钾临界值为小麦上411 mg/kg、水稻上419 mg/kg;每提高1 mg/kg土壤缓效钾含量,每公顷K2O的用量为小麦10.7 kg、水稻12.4 kg。  相似文献   

12.
钾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荞麦大粒荞品种为材料,设4个钾素水平(K2O 0、 22.5、 45和67.5 kg/hm2),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 钾素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麦籽粒产量、 籽粒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钾量为K2O 45 kg/hm2 时达最高。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在施钾量为K2O 46.2 kg/hm2(2009年)和46.3 kg/hm2(2010年)时产量达到最高。钾素生理效率、 钾素利用效率、 钾肥农学利用率、 钾肥生理利用率、 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施K2O 22.545 kg/hm2时,通辽市库伦旗甜荞麦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料施用对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朝天椒的增产作用大于磷、钾肥,合适的配施氮、磷、钾增产效果显著,钾素含量较高的土壤栽种朝天椒的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5:1.0~1.1,钾素含量较低的土壤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9:2时增产增收效益明显。研究结果对辣椒专用复合肥的开发应用、指导辣椒合理施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氮、磷和钾营养对新海16长绒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磷肥、钾肥N:P2O5:K2O=1:0.71:0.30并配合Zn、Mn、B微肥施用,经济施肥量为N189.3kg/hm2、P2O5134.4kg/hm^2、K2O57.2kg/hm^2,能显著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比对照增产40%,对新海16纤维品质中的马克隆值影响显著,但对纤维综合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产棉花的钾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钾肥在新疆主要棉田土壤上施用,对高产棉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南疆大于北疆。施钾可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在一定氮磷施用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施钾(K2O)量,南疆为133.3kg/hm^2,北疆为146.8kg/hm^2,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棉花高产,其氮磷钾施用比例,南疆为N:P2O3:K2O=1:0.50:0.48,北疆为N:P2O:K2O=1:0.50:0.53。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高产棉花有相似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料对魔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平均1 kg N素增产鲜芋6.77 kg,平均1 kg K2O增产鲜芋8.0 kg。磷钾配合优于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最好。1 hm2施N量216 kg、施K2O 280 kg时,鲜芋产量最高。氮钾配合与磷钾配合都能提高魔芋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差于氮磷钾配合。1 hm2配合施用N 122 kg、P2O572 kg、K2O 147 kg的经济效益最佳。种植魔芋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各处理均降低,施用钾肥较多的处理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烤烟-油菜轮作体系的钾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钾肥利用率和后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季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平衡的趋势,以K450处理的烤烟产量最高,达到2 067.64 kg/hm~2,比不施钾处理显著增产261.07 kg/hm~2,与K375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油菜季不施钾处理相比,油菜当季施钾(K_2O)75 kg/hm~2增加油菜干物质量1 223.58~1 468.78 kg/hm~2,其中油菜籽增产244.84~345.85 kg/hm~2,钾素吸收量增加5.2%~8.4%,以K375处理最高;烤烟季钾肥当季利用率22.27%~29.08%,残留利用率为10.52%~12.63%,累积利用率为32.79%~40.09%,烤烟季残留在土壤中钾肥的后效与钾肥用量显著正相关。在烤烟-油菜轮作系统中,推荐烤烟季施钾肥K_2O 375 kg/hm~2,油菜季充分考虑烤烟季钾肥后效的基础上少施钾(K_2O)16.92~21.90 kg/hm~2,烤烟、油菜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产量效益高,在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每公顷配施氮75kg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磷肥是每公顷施N75kg配施P2O5 36kg的产量和收益高,钾肥不同比例用量的产量和效益差异不明显。稻田种秋大豆氮磷钾肥用量以每公顷施N75kg,P2O5 36kg和K2O 37.5kg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不同配比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的效应,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寻求出甘蔗蔗茎产量及其产糖量的氮肥、磷肥、钾肥最佳组合范围及其最佳配比用量方案。在供试条件下,对于甘蔗产量的氮、磷、钾肥料用量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68.6~312.2kg/hm^2,P2O5=130.7~141.3kg/hm^2,K2O=322.4~344.8kg/hm^2,N:P2O5:K2O=1:0.45~0.49:1.10~1.20,最高产量预测值为112.7t/hm^2;对于产糖量的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57.9~290.8kg/hm^2,P2O5=139.0~158.0kg/hm^2,K2O=325.3~350.6kg/hm^2,N:P2O5:K2O=1:0.54:1.20~1.26,最高产糖量预测值为16.3t/hm^2。对于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311.7kg/hm^2,P2O5=140.8kg/hm^2,K2O=344.4kg/hm^2,N:P2O5:K2O=1:0.45:1.10;对于产糖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290.6kg/hm^2,P2O5=157.8kg/hm^2,K2O=350.4kg/hm^2,N:P2O5:K2O=1:0.54:1.21。  相似文献   

20.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l和16.2:l。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