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勇全 《新农村》2005,(5):32-33
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是一所集成人学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各种岗位培训及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现代化、开放式的新型教育机构。学院自2000年创办以来,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办学形式,取得了办学规模和效益方面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起适应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依靠市、镇、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设计活动载体,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对推动终身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具有嵊州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20,(10)
正多年来,围绕社区教育示范区示范什么、如何示范等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示范区加强内涵建设,有助于突出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如果把县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师资队伍以及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比作社区教育的骨架,那么社区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依照社区建设发展及社区成员的需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以各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国民素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要依据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农村实际和区域特色,从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社会闲暇教育三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1.开展学历教育,提高社区成员文化知识水平提升自身学历,是现代公  相似文献   

5.
陈建通 《新农村》2009,(11):37-38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没的一部分,具有基础性、群众性的特点。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内涵在实践中被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因其人群和地域的差异,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如何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如何完成党的“十七大”规定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而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这无疑给我们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20,(10)
正近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致力于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终身教育网络,积极打造以街道政府为主导、社区市民学校为学习阵地的30分钟市民学习圈,让广大市民在30分钟路程内即可就近参与学习,推动构建衔接沟通全区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2019年1月,滨江区社区学院被评为省社区教育优秀办学单位;2019年12月,滨江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成教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0,(6)
正在学习型城市创建中,浙江省磐安县着力构建多层次、开放性、全民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工作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磐安县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大教育格局已经形成。建成县级社区学院1所、区域中心成校4所、乡镇(街道)教学站17所、行政村(社区)市民学校216所:全县共评出星级基层党组织697个;民政局登记学习型学会及协会219个:有业余文艺团队1360支。县委书记带头学,干部群众学习蔚然成风。周末国学读、周一夜学、磬石讲坛、家长大讲堂等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创新式拓展乡村学习模式,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加油  相似文献   

8.
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并走访海淀区、顺义区共计4个镇10个村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情况,分析当前农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农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HDC)为组织和服务核心的健康教育新模式。可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服务组织、构筑健康教育管理与信息平台、组建农村专职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及开发教育培训与评估系统等工作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为了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依靠市、镇、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创新社区教育机制,设计活动载体,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嵊州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2008年4月,嵊州市被确定为“浙江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207-208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促使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虚拟学习社区的资源开放性、共享性和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平等性等特征,促进了虚拟学习社区迅速地融入到学习者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成为其思想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因此,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学习者和虚拟学习社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社区学院自2017年9月独立办学以来,全方位开展对镇街分院的社区教育指导,积极推进村居(社区)教学点(以下简称"教学点")标准化办学、"一校一品"建设、老年教育差异性指导、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等四项工程,为柯桥区社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学习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终身教育系统的基本框架应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入手,推进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社区组织;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构建完整的大学习系统,构建学习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林风 《农家致富》2007,(15):13-13
从事保安工作一般都要经过短期保安技能培训,除了要学习治安法规、社区和企业治安管理知识外,还要学习守护、押运、大型活动保卫等保安业务综合技能。今年。江苏省阳光培训工程鼓励外出民工先培训后就业。省内确定了如下保安培训点:  相似文献   

14.
陈建平 《新农村》2006,(7):31-31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社区教育是面向各种人群、各种学习需要的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最近我们对南白象街道5000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目前的工作状态、目前日常生活状况、对社区教育的要求等四大类48个项目。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①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下岗率越低;②市民可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在增加;③70%的老年人参加自发组织的健身或文艺活动;76%的农民希望参加业余学习,以适应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需要。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在社区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自关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等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化社会形成的有利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成人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代成人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就要在社区教育和社区管理功能上大做献,大力开发社会急需的人力资源,为全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周悦超 《新农村》2013,(11):54-55
社区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是社区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和内容,通过社区文化平台,给社区教育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方文化底蕴的不同,对社区文化的认识也有差异,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李一华 《新农村》2009,(8):40-40
采用社区教育进行学习无疑是一种经济的学习方法.然而我们的少儿社区教育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幼儿园、小学都是少儿教育组织.但除了睡眠,少儿至少有1/3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这段时间的教育缺失有必要填充.父母教育则是少儿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费梅 《新农村》2013,(3):54-55
所谓社区教育,就是指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根据区域特点,围绕区域特色,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教育培训和管理指导的职能,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级党校作为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在新的形势下,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管理理念和考评机制都面临着一定问题。对此,县级党校要做好基层培训工作,就应该从教师安排,课程设置,以及考评反馈等方面来加强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