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选取我国南方套作模式下20个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于2013—2014年采用净作和遮阴(遮阳网或玉米)对比分析了高产和低产大豆品种在荫蔽期及复光期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荫蔽期间,茎叶干物重显著低于净作,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多叶少",分别为58.4%和41.6%;与高产类型大豆相比,低产类型茎叶干重下降比例、茎长、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显著增加;荫蔽期地上部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光照恢复后,地上部干物质迅速增加,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少叶多",复光后30 d分别为47.7%和52.3%;高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叶干重比例、茎粗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型,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均显著小于低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茎粗、叶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复光前后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复光后30 d的叶干物质比例、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粗可作为预测套作大豆产量的主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选择荫蔽期茎长较短、地上部干物质较大、叶面积更大,光照恢复期茎粗较大、叶干物质比例较大、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较小的大豆品种可以在套作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磷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刚  史衍玺 《作物杂志》2015,31(3):111-115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6个磷水平(0,37.5,75.0,112.5,150.0,187.5kg/hm2),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干物质积累和磷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显著增加甘薯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率,当施磷量为P205112.5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施磷水平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在甘薯各生长时期施磷条件下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整体上均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P<0.05),同时施磷还提高了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比率,促进了块根产量的形成。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对磷素的积累,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甘薯植株的磷积累量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花后充分供水与控水条件下,对两个水稻回交组合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花后水分亏缺对水稻回交后代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水处理水稻回交后代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对照显著减少,干物质运转和分配同时受到一定影响,并且控水处理的每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降低,导致经济产量下降。花后水分亏缺籽粒产量与总干重、籽粒产量与穗干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的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籽蛋白质和油分的影响,基于棉籽氮素积累和油分合成的“库限制”假设,结合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型,建立基于过程的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科棉1号和美棉33B棉籽的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05%和2.33%,其油分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45%和2.95%。模型以主要气象资料(日平均温度、日太阳辐射量)和栽培措施(施氮量)作为模型输入,以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较广泛生态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棉花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过程的模拟及其含量的动态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广适性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籽蛋白质和油分的影响,基于棉籽氮素积累和油分合成的“库限制”假设,结合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型,建立基于过程的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科棉1号和美棉33B棉籽的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05%和2.33%,其油分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45%和2.95%。模型以主要气象资料(日平均温度、日太阳辐射量)和栽培措施(施氮量)作为模型输入,以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较广泛生态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棉花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过程的模拟及其含量的动态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广适性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 ‘通 0306’ 和 ‘蒙啤麦 1号’ 为材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 系统比较研究了 30%有机肥+70%化肥、 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 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麦主要生育期, 单株根系、 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蘖期至成熟期, 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 穗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60%有机肥和 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 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 穗干重比例为 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 拔节期到成熟期, 茎的比例均以 60%有机肥处理最高; 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 30%有机肥和 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 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 成熟期, 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 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别比无肥增产 717.45~721.15 kg/hm2和 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大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越冬番茄果实干物质生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生产中,温室番茄果实产量是由各果穗产量构成的,并由分配到各果穗中的干物质量来决定的,分析各果穗的干物质生产规律有助于了解整株果实生产的动态。本试验采用了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对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的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越冬温室番茄果实干物质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定植三个月之内几乎呈直线增加,达到3.3,之后随打叶和叶片生长维持在2.6左右;植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地分为缓慢积累阶段和快速积累阶段,生长202天后,干物质累积达到1.6kg/m2;植株座果后,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到果实的比例占到70%;源库生长单位的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为98%-48%,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在前七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每产生一穗果实,各生长单位往果实的干物质分配就下降6%左右,这与果穗的库强有关,随着成熟果实的采收,干物质在新果穗的分配比例增加;除第一生长单位外,其余生长单位内茎、叶分配比均为3:7。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花后籽粒干重及地上部总干重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而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的干重均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2)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处理下小麦花后地上部总干物质量最高,并且随着生育进程,干物质在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中分配比例降低,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其它2个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为7250.5kg/hm2、7575.3kg/hm2和7156.2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硝态氮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酰胺态氮处理增产5.8%。  相似文献   

9.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作物生长过程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方面作了一次尝试。建立了计算机模拟所必需的基础软件:将水稻干物质的累积与产量形成分解为几个过程,如 CO2同化,干物质分配,叶面积扩展,分蘖消长和幼穗分化等,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总模型和总程序:进行了水稻群体实验,以确定模型的部分参数。模型的表现在形式上符合实际情况,这说明模型的依据和结构是合理的,但在绝对数量上尚有误差。灵敏度试验提供了关于改变某一参数所产生的影响的信息,这对于指导生产和设计实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类型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氮肥试验对水稻干物质分配指数与发育进程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构建了以分配指数预测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均为生理发育时间的函数,同时还受到基因型、播期及N营养水平的调节。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的效应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定量。采用水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玉洁  冯利平  易鹏  杨晓光  胡跃高 《作物学报》2007,33(10):1682-1687
依据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广泛收集资料,构建了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和产量形成等过程,考虑了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计算得到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转换系数( β )和同化物分配分配系数[C(d)I],确定了主要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参数(a 和Pmax)。分别利用北京和太原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和叶面积指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叶面积动态、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5、0.96和0.88(n=20),产量均方差(RMSE)为103 kg hm-2,相对均方差(NRMSE)为2.1% (n=102)。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有较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12.
温室蝴蝶兰生长动态模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温室蝴蝶兰生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量化关系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其生长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预测,从而辅助进行对蝴蝶兰生长和生产系统的适时合理调控,研究建立了以太阳辐射为基本驱动因子的温室蝴蝶兰生长发育动态模型,进一步开发出基于WindowsXP的计算机模拟系统。模型系统采用C++ Builder6.0语言编程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碳同化、干物质分配等重要模块,可以输出干物质积累量、光合作用率、叶面积指数、叶片数与花朵数等参数变量,具有较完善的功能,模拟系统在界面和功能上能够达到较好的统一。对山东省济宁市农业高技术园区温室内蝴蝶兰进行模拟检验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模型系统可以动态预测蝴蝶兰光合产物积累量等重要变量指标,研究认为该模型系统是研究蝴蝶兰生长发育特性及优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关的作物参数进行空间插值;根据华北冬小麦的品种地带性分布特点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描述了COTGROW模型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各器官的生长、干物质分配、产量与品质形成等生理生态过程,并对1986~1994年在河南安阳进行田间试验的棉花产量和干物重进行模拟检验,产量拟合指数达0.88,干物重变化趋势也较一致,说明可用于模拟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5.
贯叶连翘不定根悬浮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贯叶连翘不定根的大量扩繁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贯叶连翘不定根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对不定根生长的培养基种类、糖种类以及IBA浓度进行优化筛选,再通过观察贯叶连翘不定根的生长情况,测量其鲜物重和干物重,计算干物率和增殖系数,来确定最佳的悬浮培养条件。不同的培养基种类对贯叶连翘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较大,MS对促进不定根生长的效果最好;蔗糖可明显增加贯叶连翘不定根的鲜物重和干物重,分别为8.29 g、0.46 g;当IBA浓度为1.0 mg/L时,贯叶连翘不定根的鲜物重﹑干物重﹑干物率以及增殖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8 g﹑0.49 g﹑5.46%和13.97。贯叶连翘不定根在MS+IBA 1.0 mg/L,蔗糖作为其碳源的悬浮培养基中生长,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Root growth of faba bean genotype ILB 1814 grown under both limited and sufficient moisture supply was studied in 1993–1994 and 1994–1995 at ICARDA's Tel Hadya research station. Crops were sown on two dates in both growing seasons. Root-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dry weight were measured at four depths in three locations relative to the crop row. In general, RLD de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depth, and by the start of pod-filling, around 60% of the roots were found in the top 15 cm of soil. In the upper 30 cm soil profile, the RLDs of drought-stressed faba bea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measured beneath well-watered crops.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s, the RLDs were similar in both moisture supply treatments. An existing root model was employ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faba bean root growth. The model estimates the depth of rooting and RLD in each soil layer based on dry matter allocation to the root system, soil layer water contents, genotype-specific roo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 faba bean growth model provided daily allocation of dry matter to roots as well as soil layer water contents. Overall, with a few modifications, the root model wa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RLD of faba bean grown both under limited an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realistically. Limitations of the model and some aspects that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Root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inbred lines and single crosse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and in field trials
Shoot and root dry matter yield and root surface of eight maize inbred lines and eight single crosses were investigated in nutrient solutions with low and high nitrogen content. In a seedling test root length was determined, and in field trials the vertical root-pull resistance, kernel yield, lodging resistance and root dry matter in soil cores were measure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root growth in nutrient solution as well a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or all root traits there exist a significant genotypic variation. No interactions occurred between genotype and nitrogen supply. Root dry matter in nutrient solution, vertical root-pull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mong one another.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root weight in nutrient solution and root weigh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⑴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⑵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结构为45株/m2,盛花期和满粒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82和1.70,干物重分别为396.0g/m2和324.0g/m2,单株粒数47.1个,公顷产量为3578.3kg,较垄作对照增产18.3%。  相似文献   

19.
玉米群体根系活力与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陆卫平  卢家栋 《作物学报》1999,25(6):718-722
以玉米中熟种苏玉9号为材料,通过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动态和节根组成与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群体气生根数与节根量、灌浆结实期根系伤流强度、总粒数、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正相关。生育过程中抽丝期的群体根系伤流量强度与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