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杂交油菜是“两杂”之后又一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高产稳产的增产潜力。秦油二号虽然抗性强,产量高,现已大面积推广,但由于生育期太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作水稻生产。因此,寻求生育期适当缩短,抗性强、产量与秦油二号相当或更高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来取而代之,已势在必行。为探索85—117在我地自然条件和耕作水平下,充分发挥其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秦油二号是我县 80年代引进的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 ,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点 ,90年代初成了我县油菜当家品种 ,但生育期长 ,茬口矛盾突出 ,不育株率高。油研七号是贵州省油科所研究培育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具有品质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优点 ,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 ,在我县推广较快。为了进一步科学的鉴定油研七号在我县的种植优势 ,1997年我县承担了省项目组安排的秦油二号与油研七号同田对比试验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为了摸索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下油研七号的产量优势 ,1997年秋 ,…  相似文献   

3.
油菜的杂种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有效途径。由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研究员李殿荣研制的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我国目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杂交油菜品种,已推广到十多个省市,面积2380多万亩,在我国油菜生产上发挥着巨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在我县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县的当家品种,并且普遍是育苗移栽。为了探索秦油二号育苗移栽的最佳叶龄和主要生育指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989年我县从海拔600~950米布置了4个秦油2号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5.
秦优7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优7号(又名秦油7号)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0~2001年我县引进品比试验,表现较好,产量3011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85%;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雄性不育株与花而不实症的预防江苏省南京市种子站(210017)梁春英钱卫红近几年来,甘蓝型杂交油菜在我市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秦油2号油菜已成为我市主栽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我们在推广应用中发现,影响杂交油菜产量有...  相似文献   

7.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植年限过长 ,我县原油菜主推品种秦油二号品种特性退化严重 ,严重影响了我县油菜单产水平的提高 ,随着优质油菜的发展 ,秦油二号将被新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所取代。为加快我县优质油菜的发展步伐 ,搞好我县油菜栽培品种换代更新 ,结合省百万亩油菜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实施 ,我县于 1997~ 1998年度进行了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同田对比栽培试验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油研七号、秦油二号1.2 参试单位及试验地点 试验设计 5个试点 :县农技站试点 :何坝乡塘堡村二组 ,海拔 74 0m ;何坝乡农技…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自1986年引入我省,以其较强的抗逆性和显著的增产效果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经过试验、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加。1991年午收,全省“秦油二号”推广面积已达340万亩,计划秋播500万亩。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酯酶同工酶测定秦油2号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酯酶同工酶测定秦油2号种子纯度陈先锋,陈龙英,顾万昌,许国慰安徽省合肥市种子公司近年来,随着杂交油菜秦油2号在我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杂交油菜种子的用量逐年增加。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纯度的杂交一代油菜种,保证其增产优势,杜绝伪劣种子在市场上销售,我...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陕西省农科院特作所景军胜近几年来,以秦油2号为代表的一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我们结合科研与生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杂交油菜制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采收的杂交油菜种子达到了国家标准,每公顷(hm ̄2)产量达到1...  相似文献   

12.
秦杂油1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4年通过陕西省审定,由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13.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 6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陕审油 2 0 0 10 0 1) ,同年 1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国审油 2 0 0 2 0 0 2 )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秦优 7号 1997- 1999年参加组合试验和预备试验 ,平均亩产 2 4 7.5 kg,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14 .6 % ;2 0 0 0、2 0 0 1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试 ,两年平均亩产 2 0 8.4 kg,与对照秦油 2号持平 ,参加…  相似文献   

14.
遵义市是贵州油菜的主产区 ,常年种植面积较大 ,其生产水平也较高。特别是 80年代推广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和育苗移栽两项技术后 ,单产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生产上大多数移栽密度在50 0 0株 / 6 6 7m2 左右 ,少的仅 30 0 0~ 4 0 0 0株 /6 6 7m2 。其中又以绥阳种植密度最为偏低。本试验设在绥阳油菜比较高产地区 ,探讨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为大面积生产寻找新的增产措施。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品种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1.2 试验处理(1) 40 0 0株 / 6 6 7m2 ,(2 ) 6 0 0 0株 / 6 6 7m2 ,(3) 80 0 0株 / 6 6 7m2 。1.3…  相似文献   

15.
秦优7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2 0 0 0年、2 0 0 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片区试 ,产量、品质和抗 (耐 )菌核病名列首位 ,两年平均亩产 2 11.6 kg,较对照秦油 2号增产 2 .9%。2 0 0 1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试 ,比对照增产 8.1%。两年在黄淮长江流域六省区 2 5个点大面积示范 ,平均亩产 2 10 .0kg,比秦油 2号等品种增产 11.4 % ,说明秦优 7号是一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8063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其粗脂肪含量42.98%,芥酸含量0.31%,硫甙含量16.10µmol/g饼,品质达到国家对双低杂交油菜攻关的品质要求;产量与秦油2号持平略高,比常规双低优质油菜豫油2号增产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由陕西省油菜专家李殿荣同志育成的秦油2号杂交油菜新品种,经大面积示范推广,育性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一般较常规种增产30%。但由于秦油2号及其“三系”属常异交作物,生产周期长,制种技术复杂,生产合格种子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保证种子质量是推广秦油2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属长江上游稻、油单季轮作区,为北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冬无严寒,是甘蓝型油菜的最佳适生区,加之秦油二号多年的制种经历和化学杀雄技术在油菜制种中普遍应用,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油菜制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秦杂油7 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610211)。2017-2018 年连续2 个生长周期参加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每hm2 平均产量3514.2kg,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3.5%,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亚麻酸含量13.8%。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秦杂油7 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高亚麻酸、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宜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推广。2019 年在第26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该品种成功转让给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陕西省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1])。汉中市曾作为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的制种基地,近年来冬油菜杂交制种面积在2000hm~2左右。各油菜种子生产企业在勉县、留坝、南郑、宁强等县利用山区自然隔离优势,落实关键技术,杂交油菜制种每667m~2产量达到80kg左右,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农户共同从这一产业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