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养蚕方式不仅劳动效率低下而且费工费时。结合石泉县目前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行养蚕设施建设简单方便化、生产过程节本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化、桑园管理标准化的现代高效生产技术,以降低兴桑养蚕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兴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蚕桑产业是余杭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为了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2003年我们从蚕品种、饲养方式、蔟具改革等方面着手,引进雄蚕品种(秋华×平30),推广大棚养蚕,采用方格蔟上蔟等,从而全面提高蚕茧品质和蚕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上蔟是养蚕最后的重要工作,是保证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蚕茧品质好坏的关键环节.同时,上蔟也是养蚕劳动力最集中的时候,工作非常繁忙,在现代规模蚕桑生产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因此选用优良蔟具方格蔟并贯彻合理的蔟中保护,是实现蚕桑生产省工节本、优质高产高收益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淳安县临歧镇近几年蚕桑生产现状的分析,找出了蚕桑生产持续下滑的原因,提出了成立蚕茧专业合作社,推行“十天养蚕法”,建立蚕桑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调整养蚕布局,继续推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措施;以提高蚕茧质量与效益,减缓临歧镇蚕桑生产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6.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蚕桑样本户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蚕布局、加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过程中,养蚕生产与农事活动经常打逗,传统的一些技术操作与设备已不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蚕农养蚕积极性与蚕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养蚕技术省力化、简易化既适合蚕农的要求,又有利于推动蚕桑生产发展,提高蚕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笔通过两年时间在蚕桑基地村对旋转方格蔟的制作与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改进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养蚕积极性。现将旋转方格蔟在生产中的实用效益、制作与使用技术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距冷水镇政府不足1km,有磐(安)缙(云)公路经过,而且连接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该村现有农户151户395人,蚕桑和食用菌生产是该村的两大支柱产业。1桑菇模式小章村自80年代起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资源种植桑树10.7hm2,发展蚕桑生产,并推广了先进的方格蔟养蚕技术,生产出优质的蚕茧,成为磐安县蚕桑生产第一大村。同时磐安冷水香菇生产的兴起也助推了该村菇类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秋冬季作为蚕桑生产空闲时间,主劳力转移至种菇上,空蚕房正好变成菇房,且大量剪伐下来的桑枝条也正好作为灭菌加温材料利用。目前全村有110多户既养蚕又种菇。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2.
优质增效养蚕模式即蚕桑良种+小蚕木屑炉或靠壁灶加温+薄膜覆盖蚕匾育+大蚕蚕台育十全龄三回育+蚕病综防技术+方格蔟上蔟(蚕茧优质技术)。该模式注重蚕桑生产的质量效益,从桑树栽种时就强调栽种优良品种.订种时选用优良蚕品种,饲养过程中强调使用省力节本高效的养蚕技术,上蔟一律使用方格蔟,确保蚕茧生产优质高产高效。金华市磐安、武义、永康等县即采用该模式,每50kg鲜茧收购价比全省平均价高出200余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栽桑养蚕规模户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村中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桑生产的大多是些妇女、老人,如何推广省力化养蚕,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蚕桑生产上面临的迫切问题.现将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射阳县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就小蚕电气化共育、大蚕简易蚕房斜面条桑育、方格蔟室外预外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应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大田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淳安蚕桑产业的发展,淳安蚕桑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蚕茧质量效益较好,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随着户均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蚕设施紧张、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淳安蚕农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小、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新模式.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是实现浙江省蚕桑"西进"和加快淳安蚕桑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3年在全县10个蚕桑重点乡镇实施大棚养蚕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格蔟依据家蚕营茧习性和现代制丝原料茧要求设计,是目前蚕桑生产中较为规范又被广大蚕农所接受的优良蔟具,较传统的草龙、折蔟等蔟具能明显提高茧质、节省蔟室、增加栽桑养蚕收益。但若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营茧率低,茧质不良等问题。据调查,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未能正确使用方格蔟的情况仍然不少,应予及时改进。  相似文献   

17.
袁玲  李智 《四川蚕业》2014,(1):36-37
<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残,农村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大大削弱,传统的养蚕技术和繁重的养蚕方式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养蚕过程中用工集中或技术性强的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探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就该技术与同行商讨、共勉。1调整栽桑布局,减少采桑时间"四边桑"曾是四川的栽桑经验,也为四川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现阶段农村从事蚕桑生产的"老、弱、病、残、妇"现状,提出了黑暗袋收蚁、小蚕一日两回育、地面条桑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化技术,以及取茧器、切桑机、伐条机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在养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蚕一日两回育技术、大蚕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一经推广,便迅速被广大蚕农接受,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减少了给桑回数及除沙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蚕桑生产得以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断高涨,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住房养蚕的传统方式,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省力化养蚕法,如砖池育,室外塑料大棚育等,但由于温湿度难以控制和调节,产量一直低于室内养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