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猪链球菌耐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及双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长春地区的22株猪链球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82%~100%的菌株对大环内酯-林克酰胺-链阳菌素B(MLSB)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耐药,但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不耐药,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5%;82%的菌株为多重耐药(MDR);91%的菌株为MLSB型耐药,其中构成型耐药占95%。除青霉素外,其他5种抗生素的MIC50和MIC90高度集中(≥128/μg/mL)。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中草药联用对猪链球菌体外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中草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4种中草药水提取物、4种抗菌药物及中草药和抗菌药物的多个配伍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所选中草药抗菌药物及其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的抗菌作用表现为部分增强。其中对猪链球菌作用最明显的配伍是黄柏 氨苄西林、石榴皮 氨苄西林,野菊花 氨苄西林、复方 氨苄西林、石榴皮 青霉素G和黄柏 壮观霉素,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977mg/mL。  相似文献   

3.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疫病,呈世界范围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威胁。根据荚膜抗原的不同,可以将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部分血清型也可感染人,尤其是Ⅱ型猪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中草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4种中草药水提取物、4种抗菌药物及中草药和抗菌药物的多个配伍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所选中草药抗菌药物及其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的抗菌作用表现为部分增强,其中对猪链球菌作用最明显的配伍是黄柏+氨苄西林、石榴皮+氨苄西林,野菊花+氨苄西林、中药复方+氨苄西林、石榴皮+青霉素G和黄柏+壮观霉素,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977 mg/mL。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106-108
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实验室分离的15株猪链球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5株菌中有1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8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6株菌没有形成生物被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金银花、马齿苋、罗布麻)水提取物对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不同猪链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的1株链球菌进行中草药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越强,测得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值就越大,不同药物浓度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不同。该研究为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广西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32株猪链球菌广西分离株进行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内猪链菌分离株耐药性非常普遍,而且耐药谱广,所有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均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100%;对强力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6%、89%、89%、84%,分离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其中有3株对试验的12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性(M DR)。  相似文献   

7.
周宛蓉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22-123
目前,中草药在人医及兽医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大量试验结果证实,多种中草药及其成分有抑菌或抗菌作用。但国内外有关中草药是否会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及是否能逆转耐药细菌的耐药性的文献报道却不多。作者针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合理使用中草药,有效解决或避免细菌耐  相似文献   

8.
10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提取物对不同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促生长剂等化学药物以其高效、速效而广泛用于畜禽疾病的防治,但长期使用所致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性的转移、药物毒副作用、药物残留所致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来愈突出.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因具有药用、保健、营养、促生长等作用,且以其低毒、无药物残留、耐药性发生率低的独特优势愈来愈被国内外畜牧兽医工作者所重视,用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成为现代兽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笔者根据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功能,选择13种常见中草药,并按中兽医辨证方法和量效关系原则组方,分别用其提取物对猪、禽常见的9种细菌病的分离菌株和3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抑制耐药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草药能抑制大肠杆菌耐药并消除其耐药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开展中药抑制和消除耐药性方面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安全、高效、经济的耐药性消除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中草药抑菌机理及抑制耐药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近些年中药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化载体以及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新型的固化载体及固体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固体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能,改善中药的稳定性,提高难溶性中药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为中药开发提供研究方向,自微乳固体化是具有研发前景的新型固体制剂,随着新型载体材料和和固体化方法的开发,将中药制成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方法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27种不同的中草药制剂(煎剂、挥发油、蒸馏液),以平板稀释法和纸片法对同一株肉鸡源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4种中药对此株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验还表明中药制剂的配方工艺不同,其抑菌的效果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方法测定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苦马豆素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检测黄芩苷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苷对TGEV的生物合成、吸附保护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58.23%、88.12%和100.00%;Real-time PCR检测黄芩苷3种给药方式均能在转录水平显著降低TGEV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黄芩苷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伤膏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外伤膏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大鼠蛋清性足趾致炎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并与抗炎镇痛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药外伤药膏能显著延长小鼠镇痛潜伏期与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的树皮或根皮水浸出物制备,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为研究中药“救必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产ESBLs的E.coli在亚抑菌浓度的中药“救必应”中传代,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产ESBLs的E.coli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中药作用后细菌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中药“救必应”可以显著降低产ESBLs的E.coli对阿莫西林、加替沙星、诺氟沙星、盐酸左旋氧氟沙星、乙酰甲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克林沙星、氟苯尼考的MIC值,并且MIC均降低4倍;此外,中药作用后可以引起细菌细胞壁的皱裂、干瘪、折叠、缩短等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药饲料添加剂提高鸡产蛋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黄芪、当归、益母草等 12味中药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 0 .5 % (A组 )和 1% (B组 )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 ,连喂 2 0 d,与不添加组 (C组 )作对比试验 ,连续观察统计产蛋率等指标 4 0 d,结果发现 ,A、B二组鸡产蛋率均比 C组高 ,差异极显著 (P<0 .0 1) ,说明该添加剂有良好饲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为中药复方 I、II、III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给药 2周后 ,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 ,测定存活时间、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各复方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常压耐缺氧时间 (P<0 .0 5 ) ,其中复方 III组作用效果最好 (P<0 .0 1) ;各复方组和阳性对照组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 ;各复方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浓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 ;各中药复方组和阳性对照组对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各中药复方和阳性对照药物均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减轻缺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味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1.953~3lI250g/L,MBC为3.90~31.25g/L;佛手、黄柏2味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为62.5g/L,MBC值为125.0g/L;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白头翁5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抗菌活性较差,其MIC值为125.0g/L,MBC值为250.0,≥250.0g/L。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其中夏枯草、虎杖、何首乌、地榆和佛手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研究筛选出的中药方剂和剂量进行羊胃肠道线虫驱虫,经和伊维菌素对比试验,其驱虫效果差异不显著,但费用降低50%,显著提高了养羊的经济效益,便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