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聚落定居生活促使原始农耕经济出现并顺势发展。从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功用等综合分析,其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具,表明查海农耕生产性经济已经出现。查海时代先民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农耕生产性经济时代,是辽河流域农耕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2.
正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袁聚落定居生活促使原始农耕经济出现并顺势发展遥从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功用等综合分析袁其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具袁表明查海农耕生产性经济已经出现遥查海时代先民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农耕生产性经济时代袁是辽河流域农耕文明之源遥  相似文献   

3.
杨剑 《农业考古》2000,(3):228-23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我们的先民对酿酒技术的独特创造(包括对微生物的利用),也是对人类饮食文化作出的早期重大贡献之一。我们的先民在远古时期已知道酿酒,含糖野果的天然发酵,大概在旧石器时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这是有关研究者所同意的,但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时期或龙山人时期,学者们的意见就不一致了。主张起源于仰韶人时期的人认为:(一)仰韶人后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中原地区的居民已开始主要从事农耕和栽培谷物,有了谷物,酿酒条件就具备。《淮南子·说林训》说:“清醢…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法演变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如何,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不清楚的。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裴李岗与河北磁山遗址的发现,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极大地关注。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我国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对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农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向安强 《农业考古》1991,(1):121-135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在陕南汉水上游的考古工作中已露端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又在洞庭湖西北区再露头角,从而成为在追寻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征途上露出的新曙光。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江中游地区追寻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努力,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该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早于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更为重要的是,洞庭湖西北地区已成熟地勾勒出了距今9——6千年内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基本序列。这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它们的发现与发掘,为探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面貌及仰韶文化、大溪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农业起源的研究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起源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究其原因,我想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从考古理论上认识到农业起源的研究与新石器时代考古之间的关系。以农业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起始的标准,这一点现在已为大多数考古学者所接受。没有这个认识上的转变,农业起源的研究就谈不上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近年来,田野考古的新发现突破了五十年来新石器时代范围的上限,不仅仅是在仰韶文化的中心地区发现了诸如“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等所  相似文献   

10.
姜曼  王彤  夏广锋  王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78-7380,7449
对辽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分布特征及短缺程度/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程度高;辽河流域水质污染总体情况虽有所减轻,但氨氮污染仍较严重;辽河流域属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COD,浑太流域污染情况较重。辽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1988年2期刊登了日本京都大学考古研究室中国留学生徐朝龙《喜马拉雅山南麓所见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一文(以下简称徐文)。该文依据克什米尔布鲁扎霍姆(Bruzahom)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与我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大大拓展了国内学术界同行在这一研究领域内的眼界。文章认为,布鲁扎霍姆以及古复克拉(Gufkral)等克什米尔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发  相似文献   

13.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早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关系到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本文针对辽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对实现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背景出发,简要介绍了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目前为止,仅是万年县仙人洞洞穴遗址一处。根据两次对仙人洞遗址发掘所得资料,我们曾判定它的上、下层文化是属于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而它与江西其它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由于目前工作上的缘故,现在看来,还是有一段缺环的,因而是不相衔接的;从仙人洞出土的各种文化遗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它的经济形态,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两次发掘,还没有发现表明其已产生了原始农业的明显迹象。但目前对仙人洞洞穴遗址的看法,除了有的仍然坚持认为它不可能太早而外,还有下列几种看法是值得提出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6.
六畜考源     
易华 《古今农业》2012,(3):18-30
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两组:猪、狗、鸡和马、牛、羊。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表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与西来游牧文化的混合。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从青铜时代开始成为显贵的家畜。六畜概念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文献,猪和马的相对重要性意味着定居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消长。本文系统考察了六畜渊源,并试图窥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东辽河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地区,是吉林省内19条主要江河之一。自1999年以来,由于连续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造成了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恶化,生活用水紧张,生产用水短缺,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自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吉林省开展生态环保督察以来,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对东辽河水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为了减轻东辽河流域因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进东辽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本文针对东辽河流域农业生产施肥现状、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东辽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 ,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1) 。在新石器时代 ,石器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由于南方土壤呈酸性 ,有机物难于保存 ,石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得以保存下来的主要的古代人类文化遗物 ,因此 ,石器成为探讨南方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材料。史老墩遗址位于广东英德市沙口镇的北江东岸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距今 60 0 0 - 5 0 0 0年左右(2 ) 。同时期的遗址在北江流域还发现极少。史老墩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址 ,出土的石器数量众多 ,石器功能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宾福德提出 ,人们为了某种专门目的而制造…  相似文献   

19.
新石器时代 ,江汉地区是三苗的腹心地带。江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即年代较早的屈家岭文化和年代较晚的石家河文化 ,以及在它们的西边而年代更早的大溪文化 ,都应是三苗文化的遗存。从族别看 ,出身缙云氏的三苗既非黄帝系统 ,又非炎帝系统 ,也非九黎系统 ,而只能是南蛮系统。三苗的生存时代 ,正值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其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私有制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探讨三苗在湖北境内的分布范围、三苗的族别和社会状况 ,有利于把握湖北新石器时代主要居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脉胳。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辽河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植物种类选择不明确、植物搭配单一、群落演替差等问题,综述了灌草植物的生态作用和灌草选择依据,并列举了一些适应辽河流域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辽河流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