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营建母树林是改良树种遗传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增益来源于选择优良林分、伐除劣株,而合理的马尾松母树林密度,对母树林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母树林在幼龄期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以52~78株/666.67 m2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2.
营建母树林是改良树种遗传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增益来源于选择优良林分、伐除劣株,而合理的马尾松母树林密度,对母树林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母树林在幼龄期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以52~78株/666.67 m2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林下复合种植钩藤的效果,以期实现本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方法]对钩藤在不同杜仲林分郁闭度的林药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林下种植钩藤的成活率、保存率高,且产量最高;郁闭度0.4~0.6林分,连续2年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4.2倍、7.6倍,比郁闭度0.6以上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2.9倍、4.6倍;实施定干、短截措施,产量分别是对照的3.4倍、3.6倍;实施定干、短截、打顶措施,产量分别是对照的4.2倍、1.4倍。[结论]杜仲林下种植钩藤,林分郁闭度为0.4~0.6,生长势好、产量高,是种植钩藤最适宜的林分郁闭度;钩藤定植后,植株长至30cm高时定干,而后保留分茎数3~4株,待植株长至60 cm高时短截,保留分茎数3~4株,直到植株长至150 cm高时,再实施打顶,可极大促进钩藤分侧枝抽发,增加商品枝数量,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促进云南松母树林开花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木材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用遗传品质低劣的种子造林。为保证云南松材质优良,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必须选用优质种子造林。优质种源基地建立以后,如何使母树早结实、多结实,作者在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中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四年的实施、观察、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对云南母树施氮肥,种子产量增加265%;施硼砂,种子产量增加175.32%;在树干上注射赤霉素和高锰酸钾,种子产量增加43.76%和87.66%;对云南松母树树冠适当修剪能改变树冠的形状,增加结实层和树冠表面积,这些措施既不会改变云南松的遗传特性,又能提高种子产量,在生产上简单易行,建议在林木种子生产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腾冲市古永林场云南松母树林建设基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优良林分的选择,从划定母树林区域、疏伐母树林、母树生长结实、母树林管理几方面介绍了母树林建设情况,开展了母树林子代品种特性测定。结果表明,8年生和16年生母树林子代测定林生长较好,主要表现在树干通直、抗性强、抗寒、抗旱、抗污染、耐土壤瘠薄。最后分析了种苗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疏伐强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的4种不同疏伐强度标准地的林木开花结实与气象因子观测,进行了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疏伐可有效的促进母树林的开花结实;(2)疏伐强度与母树林单位面积产种量相关密切;(3)疏伐促进林木结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地面温度等气象因子;(4)樟子松天然母树林定株疏伐的最佳密度为190株hm^2。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母树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经过对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三次抚育间伐的实践,从中得出结论,在优良云南松林分中,通过抚育间伐,改建母树林,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有效途径。经过内业分析,得出密度与冠幅关系极为密切,并编制了云南松母树林抚育间伐密度控制表,利用此表,确定保留株数,就可以查到根据现有株数应该伐去的立木株数,预测以后树冠的宽度。同时按不同密度设置了12个水平的试验地,进行了密度与结实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母树林定型时球果产量的预测预报公式,得到了母树林定型时最佳保留密度应保留14~20株/亩之间,为建设云南松母树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早期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种子园、母树林,最重要的是获得优良性状的遗传增益。本文通过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子代测定林的试验,用“滇中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的选择标准和方法”选择出的优良林分,其速生的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76%,丰产的蓄积生长量遗传力为47.48%,遗传增益为36.44%,已经超出项目要求3%的水平。用该方法及标准选择出来的云南松优良林分,可以经过人工改造、建立母树林,用母树林的种子造林,可以改变云南松林分中树干弯曲及木材纹理扭曲的不良特性,还可以提高云南松林分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遂昌县牛头山林场马头山林区以壳斗科树种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对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研究。采取了间伐、杂灌清理、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使种子产量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以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每年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用量为0.5 kg/株,可提高种子产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天竹在不同的郁闭度林分下进行栽培试验,来观察结实株/总株数百分比、结实株平均单株结实重量;试验结果显示:郁闭度在0.4左右,有一定的庇荫的林分下的南天竺种子林结实株/总株数百分比高、结实株平均单株结实重量高、种子千粒重高、种子饱满、种子质量好、种子发芽率高且该种子培育的林分抗病虫害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是云贵高原的主要用材树种,在林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云南松分布区生态条件差异的研究为依据,在总结过去生产经验及参考种源试验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六个种子区,从而为今后用种及种子调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滇中地区云南松林分胸径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云南省五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云南松林分生长模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对云南松林分胸径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径阶株数随胸径的增大整体呈倒"J"型分布,林分直径分布曲线向左偏斜程度较大,且呈低峰态分布,分布相对离散;(2)林分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坎派兹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648和3.384,预估精度(P)为96.53%;(3)林龄、地位级指数、风速、郁闭度和相对湿度等是对林分平均胸径影响较为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个蠹害区的观测研究,证实云南松林分自身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关系密切。就云南松个体而言,根据林木生长分级标准,松小蠹主要危害被压木及濒死木,很少危害优势木及亚优势木;就林分整体而言,同一山体的东坡和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重,西坡和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轻。林缘蠹害程度明显高于林内;林分郁闭度与蠹害指数呈负相关,郁闭度越低蠹害越严重。研究证实,松小蠹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即阳坡林分、林缘、低郁闭度林分容易遭受松小蠹侵袭。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建群树种,在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研建其林分生长模型以及对模型参数进行环境解释,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云南松林分的生长动态提供经验模型。基于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以为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基本理论方程,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模型,并对最优模型的参数进行环境解释。结果表明:①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ERMS)为指标,从6个基础模型中选定林分平均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坎派兹(Gompertz)模型,R2达到0.648,ERMS为3.384;②将各环境影响因子同时引入到2个参数组合位置上时的模型作为解释该环境因子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模型影响的最佳模型形式;③各环境影响因子对林分胸径生长模型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湿润指数 > 海拔 > 年平均降水量 > 潜在蒸散量 > 年平均气温 > 温暖指数 > 郁闭度 > 年均生物学温度 > 坡度。④地形因子和气候因子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之间的关系有正有负,地形因子中的海拔因子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不大,气象因子中温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对降水的制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祥云新松叶蜂茧主要分布在树冠投影图内层土壤,不同立地条件茧数量分布无差异,内层是种群的最适抽样部位。树冠投影圈内不同方向和层次茧分布显著不同。林分疏密度对茧种群数量和聚集强度是:0.30林地>0.75林地>0.55林地;0.55,0.75和0.30林地小个体群面积是7株时约14m~2,大个体群在30,20,15株时,分别为60,40,30m~2;林间相对茧口密度是0.75林地<0.55林地<0.30林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然云南松个体和种群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培养优质丰产云南松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编年序列法,并利用生长方程计算不同林龄云南松的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个体生物量在26龄前增长缓慢,26龄后增长速度较快;种群生物量在4龄前增加较快,5~7龄增长缓慢,8~9龄直线增长,10~20龄缓慢增加,21龄以后增长较快;在4龄前,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4龄后,地上生物量占个体生物量的比例较大,占主导地位。【结论】云南松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种群生物量前期主要受密度影响,后期主要受个体生物量影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与云南松生态适应对策有关,在幼苗期生物量优先向地下分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种子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贮藏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树种不同而变化,并且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其含量也有差异;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分别以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V_E),其次为维生素A(V_A)。总之,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内含物非常丰富,加工后,可做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并对医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在航空象片上进行树高和冠幅的量测,通过其比值以判读森林立地指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立地指数测定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与立地制图相结合,充分地发挥航空遥感信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华北油松人工林的透流、干流和树冠截留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在1984年生长季对河北隆化碱房林场28年生油松人工林的透流、干流和树截载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林分中透流、干流和树冠截留均与降水量密切相关。一年中,随叶量增加,透流率和干流率减少,树冠截留率增加。生长季透流总量为:1号标准地(郁闭度0.7)占降水量的69.7%,4号标准地(郁闭度0.4)占降水量的80.4%;两块标准地的总干流量分别为降水量的22.5%和16.5%。并对应用Gash模型估计林冠截留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