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桑蚕重点户黄盛欲,种有桑1.5亩,其中杂交桑1.2亩.在搞好桑园培肥管理,特别重施猪尿粪的同时,建成专用蚕房两间,上簇室和贮桑室各一间,场地很宽.1985年饲养蚕种9张,按技术要求消毒防病,鲜叶饱食,蚕壮茧大,产茧197.6公斤,收入634元,平均张产值70.40元.在本屯六家养蚕户中,养蚕收入比较高,但是,由于没有使用较好的簇具(用竹枝、芒基草),茧质仍不十分优良.如当年8月5日养两张蚕,卖茧45.5公斤,其中下茧7.4公斤,占16%.而上茧也有杂质,卖价不高.根据县技术人员的介绍,1986年他第一批蚕就一次买方格簇200个,全部用方格簇,上茧率和茧层率大大提高.他还想出在上簇室地上先铺一层灶灰后挂簇,接住蚕粪尿,采茧后扫去灶灰,减少地面病菌污染.1986年6月20日养蚕一张,产茧35.2公斤,下茧不  相似文献   

2.
付世佳自1982年承包村小学1.2亩桑地尝到了种桑养蚕的甜头后,便开始专心经营养蚕业。目前,共有桑地面积3亩,大都是山地桑和河滩桑。在多年的种养实践中,他体会到:要提高养蚕经济效益,没有科学技术的指导是不行的。因此,他除了参加各种类型的蚕桑技术培训班,不断从各类有关书籍中掌握养蚕技术外,还和我所有关课题组密切配合,开展多项科学种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1986年收入2,700元到1989年收入12,471元;亩平产茧达到273.35公斤,比河口镇平均亩平产茧105.45公斤高了1.59倍;比郁南县亩平产茧91.93公斤高了1.97倍。见表1表2。是实施科学养蚕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正> 石泉县1986年有产蚕茧125—200公斤的农户992户,200—300公斤的140户,300—500公斤的17户,500公斤以上的2户。这些户40%在池河区。松柏乡1986年养蚕904张,产茧31683公斤,平均张产茧35公斤。蚕茧收入125188元,占全乡经济收入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4.
萧山县盈丰乡新北迁户组有农户14户,桑园31亩。近几年来,在邻近乡村毁桑较严重的情况下,该组不仅未毁桑,还从外村承包3.45亩桑园,蚕茧连年稳产高产,1986年全年饲养蚕种147盒,产茧4964公斤,茧款收入21135元,平均每户产茧354.5公斤,茧款收入户均1509.6元. 该组蚕桑生产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除科学培桑外,在养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每户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我站与安康县忠义乡桑场,签订了蚕桑生产技术承包合同,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使一个即将荒芜的桑场出现了新的生机。全年养蚕20张,产茧606公斤,总产值2700元,平均张产30.3公斤。总产量、产值、张产分别较1986年的205公斤、625.4元、14.64公斤增长195%、332%和%107。忠义桑场是1977年蚕桑大会战时建立起来的,经营坡地50亩,其中有桑园30亩,桑树5960株,以种桑养蚕为主,兼营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过去,由于管理不  相似文献   

6.
<正> 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阎宏定,1984年在陇县桑园面积大下降的情况下,以每年400元承包了集体15.4亩桑园,承包期五年。五年来,共养蚕135张,总产茧3822.7公斤,总产值1393.81元,平均张产茧28.75公斤,张产值145.82元,亩产茧49,65公斤,亩产值251.86元,总支出8194元,纯收入11199.67元。其中1988年养蚕29张,产茧810.65公斤,产值7531.51元。成了蚕桑万元户。  相似文献   

7.
七板村土地资源丰富,过去有养蚕的习惯。1980年以来,在重点户王云香同志带动下,有35户人家陆续种桑养蚕,到1987年,共种桑43.39亩。那年全村饲养144张蚕种,产茧5453.85公斤,总产值32214.39元,平均张种产茧37.9公斤,张种产值223.71元;亩产茧达125.7公斤,亩产值742.44元。(全区平均亩产茧55.6公斤,亩产值331.35元)。其中有5户亩产值突破了干元大关,有8户亩产茧突破了150公斤大关。最  相似文献   

8.
<正>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养蚕大户居子忠, 1989年承包的15.6亩桑田,养蚕47张,产茧2060.1公斤,平均张产茧43.8公斤,茧款收入23027.47元,张种产值489.94元,亩产茧132.06公斤,亩产值1476.12元。扣除化  相似文献   

9.
<正> 蓬溪县下东乡青莲村四社农民申群孝,全家四口人,其中主劳2人,承包旱地10.7亩,现有间作桑园10.7亩,桑树6500株。95年春季养蚕8.5张,产茧302.6公斤,茧款收入3782.5元,单产35.6公斤;夏季养蚕8张,产茧291.2公斤,茧款收入2329.6元,单产36.4公斤;秋季养蚕9张,产茧337.5公斤,茧款收入2937.5元,单产37.5公斤;晚秋养蚕5张,产茧160.6公斤,茧款收入1314.9  相似文献   

10.
<正> 塑料折簇,是现行推广的优良簇具之一。它具有使熟蚕多结横营茧,增加上车率,减少下脚茧,提高蚕茧产量和茧丝品质,有利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特别是塑料折簇更具有经久耐用,利于消毒,便于保管等优点。根据我们于1987年春季在阆中县柏垭镇农村的张光才等蚕桑重点户推广使用,共养零4.6张,其中各用2.3张分别使用塑料折簇和草笼上簇,在同条件下比较结果:塑料折簇正茧88.5公斤,草笼正茧70.3公斤;塑料簇下脚茧4.35%,草笼下脚茧9.52%。实践证明:使用塑料折簇,对提高茧丝品质和养蚕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效果,是值得广泛推行的优良簇具。现将塑料折簇的使用方法用图片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茧质好坏的基础是养蚕,关键是上簇。抓好上簇这一环,是养蚕生产取得高产优质好收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至关重要。上簇工作除了要抓好上簇方法、改善通风透气环境条件等内容外,改革簇具,推行适合目前农村大面积养蚕上簇实际又能满足熟蚕正常吐丝营茧需要的优良簇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正> 养蚕大户罗先锋是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8社人。今年养蚕66张,总产茧2400公斤,平均单产36.37公斤,茧款收入22623元,张平收入342.77元。实现了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他今年在养蚕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 赵大邦家住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官帽3社,是全省著名的学科学、用科学技术养蚕高产的蚕桑专业户。他从1981年起9年养蚕111.65张,总产茧5065.95公斤,茧款收入29358.81元,张平产茧45.5公斤,张平产值262.95元,下脚茧仅占4.1%。他年年养蚕,季季优质高产。1990年3月受到四川省丝绸公司表彰奖励。赵大邦今年春夏蚕期遭受春旱夏涝袭击,共养蚕10张,总产茧421公斤,单张产茧42.1公斤,收入茧款3906  相似文献   

14.
奉化县莼湖乡吴家埠村蚕桑专业户吴存良,以其精良的养蚕技术,创造了1983~1985年连续三年盒产超50公斤,盒值超200元的好成绩(表1)。其中1985年养蚕五期28盒,产茧1445公斤,茧款收入6472元,平均盒产50.7公斤,亩产茧183公斤,亩值817元。全家  相似文献   

15.
<正> 安康县建设乡丁家营村丁日根,1986年承包间作桑园9亩,有桑树2200株。1987年养蚕10.5张,总产茧406.7公斤,张产茧38.7公斤,总产值为2137.4元,仅养蚕人均收入305.34元,占总收入的44.2%。丁日根承包桑园后,实行科学管理,对桑园每年进行深翻,施肥,修剪。86年补植良桑500余株,对部分衰老桑树进行锯桩芽接改造,87年春施碳铵200公斤,加之春雨及时充沛,桑叶成倍增长,为养蚕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正> 隆昌县付家乡付家村四组,42户,176人。人平田土1.1亩,全组粮食亩平超过550公斤,1986年全组粮食又获丰收,人平比1985年增产40公斤。这个组有桑树1.1万余株。1983年茧款收入7000余元,1984年茧款收入上升到10000余元,1985年茧款收入超过14800余元。1986年全组茧款收入增加到22000余元。全组人平茧款收入达到130.68元,户平收入547.62元。有三户蚕农茧款收入在2000元以上。养蚕能手李文星蚕茧收入高达3187元。全组茧款收入要占农户家庭副业收入的50~70%。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仲济森 《江苏蚕业》1998,20(2):28-30
<正>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乡是全县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全镇现有桑田3430亩,1996年生产蚕茧398.44吨,蚕茧收益571.07万元,平均亩产茧116.20公斤,亩产值1664.90元,养蚕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全县名列前茅。为实现省力化养蚕,提高养蚕劳动工效,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大棚养蚕、蚕台育、地蚕育及条桑育等省力化饲养技术,全乡全年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地正着手研究以节省劳力为主的经济养蚕法。上簇是养蚕工序之一,上簇劳力约占条桑育总劳力的25%左右,劳力的使用也相当集中,不解决上簇问题,就不能形成完整的经济养蚕法。 研究上簇法,必须研究提高工效和提高茧质两个方面。茧质包括上茧率、解舒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 蓬安县河舒镇3村11社蚕桑专业大户陈泽勋1988年他家共有投产桑12600株,全年养蚕33.5盒,总产茧1166.7公斤,平均单产茧34.8公斤,茧款收入10825.9元。全年共育小蚕55盒,收共育服务费440元,桑园套作收入2980元,出售良桑穗条5000公斤,收入2000元,全年蚕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