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决农村弱劳户和无牛户的实际情况,探索水稻、油菜的轻型耕作技术,2001~2003年在临湘市白云镇台上村进行了两年的水稻-油菜双季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栽培与翻耕移栽比较具有明显的节省成本和增长效益的优势。介绍了油菜和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低纬高原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腾冲市界头镇为代表的低纬高原水稻—油菜水旱轮作茬口紧张、养分不平衡、病虫害严重、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建立扣种稀植培育幼壮苗、免耕移栽、综合防控病虫害的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6.67 hm2平均产量2937 kg/hm2的连片高产,产值达到13 216.5元/hm2,生产效益达到9346.5元/hm2,比非示范区和全市油菜生产分别增效1.19倍和2.01倍。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和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一季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的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种子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收割后,免耕直播油菜播期尽可能提早,播量以3 000~3 750 g/hm2为宜.随着播期的推迟,包衣种子免耕撒播后进行稻草覆盖的播种方式最佳.示范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中,免耕直播油菜的产值和纯收入均超过翻耕直播和板田移栽的平均水平,且技术简便、省本、高产、高效,可减轻劳力紧张的矛盾,实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2000-2007年在长江流域多个试验基地连续开展定点试验和调查,研究了运行费、人工投入、种植单元和收益等随油菜栽培模式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并应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对不同地区和年份间油菜栽培方式的投入和产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直播等栽培方式在运行费、人工费、单产水平以及净收益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我国油菜栽培方式与世界主要油菜生产国相比较,存在着劳动力投入过多、种植单元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油菜生产效益的提升。据此研究提出推广省工、省力、可操作性强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并适度发展机械化农机农艺,鼓励土地流转或季节性承包,扩大油菜连片种植规模,是新时期我国油菜栽培科技发展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油菜茬单季稻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现存10万hm^2单季稻低效种植面积.引进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以后,重点抓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大田清茬除草与整平等8项技术措施,获得了油菜和水稻高产高效.免耕直播水稻667m^2产出稻谷612 kg,比移栽稻增产3.12%,油菜增产4.68%,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直播与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49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直播、免耕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模式:即冬水田水稻免耕直播、油菜等冬作物田水稻免耕直播、双季稻快速清茬免耕直播的技术特点。免耕直播稻与翻耕移栽稻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水稻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晚稻收割后的稻田中免耕撒播油菜,研究了播期、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板田撒播油菜出苗率在90%左右,其中80%左右的苗可成为有效植株,株高和总叶数分别为耕栽的70%和65%左右,冬前叶面积系数平均比耕栽大1.60。板田撒播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多,每株角粒数和有效分枝数少,产量1200kg/hm2左右。播期和播种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板田撒播油菜播种迟,成熟早,产量虽比移栽油菜低,但经济效益是移栽油菜的3~4倍。  相似文献   

8.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任泽民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04,18(3):183-184
水稻、油菜是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现有的种植方式是以翻耕土壤、育苗移栽为主,导致其生产的肥料用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年开展的有关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稻田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免耕技术与直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增效的特点.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泸溪县以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为契机,2014~2016年连续3年主推‘油研2013’,期间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产量2250 kg/hm~2以上,较非示范区增产450 kg/hm~2以上。示范区集成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免耕移栽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为全县油菜增产和农业增效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介绍了‘油研2013’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轻简化栽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6个密度处理,探索出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一次性施肥的栽培模式下,最佳的移栽密度为10000株/667m2,产量为137.4kg。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02~2004年石门县水稻-油菜免耕直播的试验示范结果.水稻2002年示范1.5 hm2,平均单产9.13 t/hm2,比翻耕移栽增产14.5%,2003年示范56.7 hm2,平均单产8.52 t/hm2,增产16.6%.油菜2002~2003年示范3.3 hm2,平均单产2.58 t/hm2,增产18.1%;2003~2004年示范13.3 hm2,平均单产2.09 t/hm2,增产11.4%.介绍了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的特点、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现存10万 hm2单季稻低效种植面积。引进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以后,重点抓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大田清茬除草与整平等8项技术措施,获得了油菜和水稻高产高效。免耕直播水稻667 m2产出稻谷612kg,比移栽稻增产3.12%,油幕增产4.68%,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3.
免耕移栽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若干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免耕移栽对杂交水稻若干群体特征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04-2006年在长沙进行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移栽稻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穗前干物质量、穗后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较低;免耕移栽稻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运率、茎叶物质表观输出率、茎叶物质表观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运转特性,为油菜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氮肥运筹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苏油6号为材料,设置稻草全量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A)、稻草不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B)、稻草全量还田免耕人工穴栽(C)、稻草不还田免耕人工穴栽(D)、人工直播(E)5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穴栽和直播;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在2种移栽方式下稻草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产量差异不明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免耕穴栽直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变大。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素积累与运转有显著影响,初花至终花期、终花至成熟期氮素的阶段累积量均表现为ABCDE;与直播相比,2种移栽方式(A和B)均能显著提高花后茎秆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叶的转运率,但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却低于直播。机械起垄开沟摆栽能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的生产和花后植株氮素的积累与运转,从而增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油研九号免耕与翻犁对比试验分析,了解油菜免耕栽培的优势与技术关键,为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探讨免耕移栽稻的氮肥管理措施和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移栽稻的生长规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翻耕或免耕,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叶面积的扩展;在水稻各生育时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有增加的趋势,每穗粒数和收获指数逐渐减少;水稻总吸氮量和实际产量逐渐增加,而氮肥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能力逐渐减小.翻耕移栽稻的分蘖能力、有效穗数和吸氮量显著高于免耕移栽稻,但翻耕和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免耕移栽稻的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翻耕移栽稻.  相似文献   

17.
湘西烟区烤烟三种移栽方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烤烟不同移栽方式对湘西山区烟叶种植效益的影响,达到减工降本的要求,于2013年至2015年对凤凰县腊尔山镇烟区3户烟农进行定点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种植效益受人工成本影响最大,免耕移栽总成本最低,较膜下移栽低6840.0元/hm~2。2013年,免耕栽培收益最高为21 563.7元/hm~2,较井窖式移栽和膜下移栽分别高出5627.1和6647.7元/hm~2;2014年井窖式移栽收益最高,较免耕栽培和膜下移栽分别高出5688.3和4938.5元/hm~2;2015年,井窖式移栽收益最高,较免耕栽培和膜下移栽分别高出14 301.6和3419.9元/hm~2。因此,第一年选择免耕栽培,其后连作选择井窖式移栽,能在保障烟叶产、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增加烟农收益。  相似文献   

18.
在前4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08年在长沙继续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的大田比较试验,探讨了免耕和翻耕条件下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剑叶生理指标和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都不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四种耕怍方式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趋势相差不大,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含量在齐穗后25d显著上升。与翻耕稻比较,免耕水稻表现出叶片衰老延缓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在安乡县进行了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示范,结果表明,4个品种产量在1.80~2.86 t/hm2之间,比翻耕直播和板田移栽分别增产35.6%和46.9%,产值增加35.5%和47.0%,纯收入增长258.1%和158.1%.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免耕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前3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06-2007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与翻耕稻氮素的吸收量相似,而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分别比翻耕稻高11.52%和10.44%;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分别比翻耕稻高13.52%和0.67%,但钾素的吸收量比翻耕稻低12.36%。无论在移栽或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与翻耕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无论在翻耕或在免耕条件下.直播稻产量略高于移栽稻,2006年和2007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